因人而异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提供个性化服务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如何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个性化服务,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在服务中不仅要看到“病”,也要看到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下面就如何为患病的“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出个人管见。
1 首先要能提供不同档次服务
病人共性的需求是治疗疾病,希望得到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但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均有不同的需求,如一个企业老总可能需要住院环境要好,能提供宾馆化服务,费用高不是问题,关键是服务要好,这就是所谓的高端客户;工薪阶层住院则要求整洁舒适,细心热情,费用适中的服务;而收入较低的下岗职工、打工农民,考虑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费用,住院环境可以简陋一些,能最大限度精打细算地节省费用用是其关注的焦点。为经济承受能力不同的人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是首先要识别的。
2 识别患者不同文化背景选择恰当的沟通语言
文化程度高的人理解能力较强,希望听到准确、简洁的表述,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希望听到通俗易懂、家常明了的表述,总之,选用适当的语言目的使对方能知道你要表达的意思。
言谈话语中,要注意给患者以积极的暗示,切不要用“不好说”“没治了”“希望不大”等消极语言,反之,很可能摧毁病人的治疗信心,甚至可能造成病人拒绝治疗、消极自杀心理 。
3 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了解患者内心变化 教育论文发表期刊
患者患病后,其内心心理往往也发生某些微妙变化,如比平时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重视,变得敏感多疑、脆弱焦虑,多愁善感,这些变化使得我们在与其交流的时候,要注意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不良情绪得以及时宣泄,与其接触中的一声问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可能成为其化解不良情绪的一剂良药,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能会使患者产生如沐春风的感觉,使其自觉愉快地接受、配合治疗。
4 对患者的要求不要简单说“不”
患者住院期间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生活不便,对其提出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不违反原则的,要设法予以及时解决,这是密切医患关系的很重要方面;对一些过分要求,不要生硬拒绝,要从制度设计本身角度给予耐心解释,如患者要用电炉加热食品,我们可以从用电安全、人身安全加以解释,患者往往可以接受,同时病房可以提供微波炉加热食品服务,如果简单说“不”,又没有地方加热食品,患者就会抱怨医院服务设施差。
5 对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的人实行个性化服务
患者若年龄长者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理解能力下降,交代注意事项往往要不厌其烦,做事要留给他充分的时间;女性有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多温柔细腻,多愁善感,与其交流要语言和蔼,和颜悦色;性格急燥刚烈者,喜欢谈话直来直去,性格内向之人,谈话要循序渐进,考虑承受能力,总之要因人而异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