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与地方文献数字化|数字化文献

数字图书馆与地方文献数字化

数字图书馆与地方文献数字化 【摘要】我国正在构建一个集中各图书馆中有一定特色或典型性的馆藏资 源的国家级数字图书馆原型。而地方文献的数字化恰恰符合这一构想。本文阐述 数字图书馆的含义、特征和功能及其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同时论述了地方文献 数字化的可能性及现实。

从世界各国来看,最重视研究与发展数字式图书馆(DL)的当数美国,并 把数字式图书馆定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 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已不再陌生,一些专家及学者也都 进行了不同深度的研究与探讨,尤其是对数字图书馆特点及功能的研究为实现地 方文献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指导。

1 理论探索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根本的原则。理论来源于实践又 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无用的;
脱离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 是盲目的,而盲目的实践是不会成功的。

1.1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一词是由英文“DigitaI Library(Libraries)”翻译而来。“数字 (Digital)”是指计算机可识别的方式。即“0”和“1”。一般而言是指用先进的数字 化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使人数众多且又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能够方便地 利用大量的分散在不同贮存处的电子物品的全部内容。关于数字图书馆,目前还 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的把它称为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等。

这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它的特征,近几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高度发展,开始 倾向使用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数字化的系统。它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 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贮 存,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利用,达到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包括信息 材料、信息产品、用户的科研工作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起源于美国,是在9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崭新的图书 馆,并投资2400万美元进行研究建立了华盛顿大学电子图书馆那样的试验性数字图书馆,它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已完全计算机化并对外开放的信息资源中心。数 字图书馆的出现,是几个世纪以来图书馆工作的重大变革,它是未来图书馆的发 展模式。中国也在为拟建数字图书馆创造条件。据报道,中国在2000年前将投入 620亿美元铺设30万公里的光缆,并将电话线路扩充一倍。在2000年以前将拥有 200多万因特网用户。这为我国研究、试验发展数字图书馆提供了条件。

1.2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数字图书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无论是文献信息的存贮方式还是 对用户的服务手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1.2.1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贮。这是数字化图书馆的最基本特征。

数字化存贮不单指文字信息,还包含有大量的图形、图像以及声音、视频、动画 等数字式信息。利用计算机把多种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统一 存贮和管理。

1.2.2组织方式网络化。信息的组织形式从顺序的线性方式转变成直接 的网状方式、索引文件、数据库到超文本技术等使信息可以按本身的逻辑关系组 织成相联的网状结构,使其不再单一和孤立。

1.2.3信息传输网络化。网络和通讯系统是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支撑,信 息的网络传输改变了以往用户必须到图书馆才能查找资料的方式,缩短了信息传 递的时间和距离。

1.2.4入藏内容多样化。数字图书馆不仅入藏纸质文献,还将入藏不能 以印刷制品形式记录和传播的数字式人工制品如声音文件等;
不仅能收集固化资 料,还能处理流动材料,达到多种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统一管理。

1.2.5统一的用户界面和信息检索测览系统。通过友好的人机交流,用 户更能灵活地获取和使用信息。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 提供更多的接口及优良的检索功能,可随时访问数字图书馆,根据用户的需要组 织逻辑的、动态的信息资源。当用户在联机查找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图书馆可向 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方便灵活的服务,体现了双方更加密切的合作性和交流性, 使信息的共享大大提高。

1.3数字化图书馆的功能1. 3.1数字化载体。这是数字图书馆的首要功能。随着现代技术发展,目 前虽有许多常规的数字化图、文、声像制品,但还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怎 样将存贮在纸质介质上的信息全部转化为数字信息,是摆在数字图书馆面前的一 大课题。

1.3. 2通信服务功能。在数字化资料的传送上,多媒体网络为数字化图书 馆提供了一个信息的传输环境。今后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GII就是一个最 好的环境。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将成为通讯的基本传输网络。随着 网络能力的提高,一些新的信息传递方式也将进入数字图书馆。

1.3.3数据的存贮和管理。大量的信息被数字化后,需要有效地存贮, 以便快速查询及检索。数字化图书馆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客户、图书馆 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信息传递的核心结构。图书馆服务器主要管理数据的目 录、索引和查询,而对象服务器用于管理数字化的对象(即各种类型载体的原文 献)。

1.3.4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访问、查询及保护传统的文本类型的文件检索 多采用分类号、主题词、题名、著者和布尔逻辑式等等查询方式。这种检索表达 式渐渐地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向全文型检索方向发展。主要有三种实现方 法:自由文本查询,即用自己指定的关键字字符直接与全文文本的一次数据高速 对照进行检索。查询结果是一个进行按序列值排列的文件列表;
文体内容的每个 词进行位置扫描,然后排序,最后建立以每个词(字)的离散数码为表目的倒排 文件;
采用基于HTML语言的超文本模型建立的全文数据库,使用户便捷地看到 查询结果。

数字式信息的传送主要靠网络,而目前网络的安全是令人担忧的问题。数 字化图书馆的信息安全和权益管理要处理好系统的安全性与可用性的关系,规定 各类用户的权限,用相应的技术保证版权人的权益,控制未经授权的重复信息的 发送。

由此可见,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图书馆发展的高级目标,也是21世纪信息时 代图书馆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网络化和通讯技术革命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提供 了技术上的保证;
我国的数据通讯网络体系及其发展又提供了基础设施保证:“金 图工程”已经把每一个图书馆纳入网络化轨道。目前,我国正在构建一个国家级 数字图书馆原型,集中各图书馆中有一定特色或典型性的馆藏资源,通过遍布全 国的数字通讯网,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示范性中国数字图书馆服务。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如位居西南重地成都的四川 省图书馆藏书450多万册,几十年来,建成了四川地方志为主,中国古医药(农) 图书及抗战版图书、工具书、文化大革命资料见长的馆藏体系。收藏的古籍约有 60余万册。要充分利用这些地方文献,就要尽快建立地方文献的数字体系,让绵 延千年的地方文献永葆青春。我们黑龙江省的地方文献是全面系统、科学汇集全 省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历史和现状的宝贵资料,对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显得尤为必要。

2 实际支持——地方文献的数字化 地方文献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也是世界文献中独具特色的瑰宝。

数千年来,我国地方文献日积月累,代代相传,已成为文献流中的一个大家庭。

著名地方文献专家杜定友先生早在50年代就呼吁:“地方文献是历史文献的一部 分,我们要保护它,了解它,发扬它!” 2.1地方文献的内涵 地方文献,根据杜定友先生的创见,“是指有关地方的一切书刊资料。表 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图书、杂志、报纸、图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 手稿、簿籍等,是文献的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资料性。从内容上包 括:记载某地的文献、地方人士著作、地方志、地方出版物等。

2.2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可能性及现实 可能性和现实是提示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趋势和实现了的东西之间相互 关系的范畴。可能性是事物内部潜在的、预示事物前途的一种趋势。现实是实现 了的可能性,是已经产生和存在的东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地方文献数字化成 为可能。

2.2.1可能性——硬件环境。利用已有条件,提高技术起点。我国和发 达国家虽有很大差距但也不是什么方面都比发达国家落后,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若 干基本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如CHINANET、CERNET等网络的开通、CD-ROM生 产和数据库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NII)将比诸如INTERNET之类 的系统的设施大几千倍。我们可以想象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处于一个怎样的先进、 复杂、高效的硬件环境中。

2.2.2现实——软件环境。面对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状况,我们要循序渐进,普及自动化技术,逐步实现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图书馆的新功能。黑龙江省 图书馆采用ILAS系统对地方文献进行管理。即参考咨询子系统,它属于应用软 件,是实现建库、录入记录、检索、课题服务等功能的程序。软件来源是购买。

软件的开发不是所有的馆都能完成的,因为它既需要技术实力又需要经济实力。

这无疑给地方文献的完全数字化提出了新的问题,即不仅为用户提供书目数据。

还要提供全文数据。1986~1987年广东省图书馆建立的“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系 统”和“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1986~199O年研制的“湖北省地方志全文计算机检 索系统”可以说是地方文献数据库的两个范例。

2.3实现方法 制作出保存人类智力成果的书籍、期刊、图像、录音等信息的数字拷贝是 数字化图书馆建立的前提和基本任务。实现数字化有助于保存稀有及珍贵的文献, 更重要的是大大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及范围,最终实现资源共享。

2.3.1使已有的书目数据成为网上资源。UNIX是一个多用户网络操作系 统,ILAS系统联网的手段,是基于TCP/IP协议,用TCP/IP网互连两个LAN微 机,可以进行NETWARE与TCP/IP之间的协议转换及两个网间的双向文件传递, 为TCP/IP上的主机服务;
而LAN微机可以作为TCP/IP网上的仿真终端,微机 上的用户可以获得网上的各种资源。

2.3.2纸质文献成为数字文献。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无电子版 本文献及书籍变为数字形式。在所有的数字转换方式中,手工输入最贵,特别是 用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对文本进行格式编码,最经济的方法即用扫描,用 扫描的结果是数据量庞大,只能机读,无法重新编辑。但可以外挂类似于OCR (光学字符识别)之类的软件得到标准格式的电子文本。使其与类似JAVA这样 的网络流行语言兼容。

2.3.3数字化的安全。数字图书馆对资料的管理与传统图书馆截然不同。

为了保持存贮信息的稳定性或防止意外事故对数据造成的损坏,必须不断地备份, 对网上的数据应限定权限、设置密码或采用防火墙技术。

地方文献数字化顺应了创建数字图书馆的初衷,即把原来传统图书馆有专 业性、特色性的资源数字化。使图书馆资源具有特色,不重复雷同。但万变不离 其宗,即为更便捷、准确、友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