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内河运输能力的研究:什么是内河运输

提高内河运输能力的研究

提高内河运输能力的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迅速的发展,航运在交通体系中的地 位变得日益重要。我国土地辽阔,适航河流较多,里程较长,有着发展内河运输 的先天优越条件。内河运输具备运量大、运距长、能耗小、运输成本低、投资少、 效益好、占地少等一系列优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内河运输在可持 续发展方面的优势使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受航道级别过高、通航能力受限、港口建设滞后、机械化水平低等诸 多因素的影响,内河运输发展的速度相比铁路、公路的发展较为缓慢。为发展内 河运输,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内河运输进行了研究。如Backlic and Maslan[2]以多瑙河为例,对内河运输通行条件及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 得出船舶的建造技术水平以及航道的级别是影响内河运输能力的至关重要因素。

Schweighhofer[3]以莱茵河与多瑙河为例,分析了高温、冰雪、大风等极端天气 对内河运输的影响,并讨论了气候的变化对内河运输能力影响方式。杨燕[1]采 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内河运输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探讨了内河运输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李柯[4]研究了指 数平滑法和灰色系统等时间序列模型在内河运输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并运用上 述理论对长江内河运输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沈新琴[5]通过对内河航运 优势的分析,指出建设内河航道在我国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一些治理内河航道 的措施。但是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目前国内学者们对内河运输的研究大部分集中 在长江流域,对淮河流域的研究较少,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鉴此,本文主要对淮河运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淮河运输发展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淮河运输发展的建议,如加大资 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运信息化建设、加速内河船舶标准化建设等。

1 内河运输的概述 内河运输是指使用船舶通过国内江、湖、河、川等天然或人工水道, 运送货物和旅客的一种运输方式[5]。它是连接内陆和沿海地区的天然纽带,在 现代化的运输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通过阅读大量有关内河运输的文献,我们发现内河运输主要有以下五 个特点:(1)运输量大。船舶货舱与机舱的比例较其他运输工具大,因此可以 供货物运输的舱位及载重量均比陆上运输或者空运大。在内河运输中,目前最大顶推船队运载能力达到5~6万吨[6]。(2)运输成本较低。虽然水运的站场费用 相对较高,但由于船舶的载运能力强大,运输距离远,路途费用低,相对于公路、 铁路运输来说成本是比较低的。公路、铁路与内河间的运输成本比较如表1所示 [4]。(3)占地少,投资小。水路运输利用天然航道,占地较少,节省了大量的 土地资源。内河运输只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来疏通河道,其费用仅为修建铁路费 用的五分之一,公路的三分之一[5]。(4)速度慢。船在行驶过程中,受到水、 风以及波浪的阻力较大,提升速度比较困难。(5)适应性差,受气候影响大。

内河运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大,航道水深、季节性缺水、冬季结冰等问题都会 影响到运输能力。

(2)运输船舶种类比例不协调。淮河流域以个体经营为 主,大宗货物的运输逐步转向小批量、多批次的运输,与此同时,机动单船的大 型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机动单船占有主导地位,专业化船舶以及高性能的船舶 比重非常低,仅有少数拖船,顶推船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蚌埠港的油船、集装箱 等专业化船舶,无论是数量还是净载重吨位,所占比例都较低,占机动货船总载 重量的1.3%。尤其是集装箱船在2014年才正式通航。而长江流域内河运输船舶的 标准化已到了85%,平均载重量为2 000吨。

(3)通信技术落后。淮河运输船只在通信技术方面有很大的不足, 由于船只相对较小,载重量低,人员配备较少,使得船上各个人员的通信几乎依 靠喊话。相对于一些大型的船舶来说,大型船舶人员的通信都是依靠高频通话, 每个人的房间装有内线电话,当出现问题时能够保证及时的联系。大型先进的船 舶与港口之间的通信主要依靠GPS、AIS、高频以及引航员,然而淮河流域的船 舶大都是依靠高频。大型先进船舶与船舶之间的通信依靠鸣笛、挂旗、信号灯、 高频等技术进行示意,以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然而,淮河船只主要依靠鸣笛、高 频进行联络。在通信技术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不断地改进。

4 淮河运输问题的对策 为了加快淮河运输的发展,进一步发挥水运对沿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促进作用,针对目前淮河运输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港口建设。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很大 程度上是由于资金筹集比较困难,致使资金投入不足、港口规模较小、设备现代 化程度较低。因此可以采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港口项目的规划来解决此问题。

采用BT、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的运作模式,吸收民间、社会资本用于 投资港口的建设[10]。引进全自动散货装船机、抓斗卸船机、AGV等自动化装卸 设备;
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的集装箱专用码头;
合理地规划布局港口,增设多用途泊位及宽敞的货物堆场,实现航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港口 的功能,实现港口的规模效益。蚌埠港在2014年融资建成了集装箱码头,开创了 淮河运输史上的新篇章。蚌埠港的发展吸引了众多公司投资,使得蚌埠的经济得 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提高船舶研发和建造水平。目前,淮河货运船舶大多数为单船, 少数为拖带船,几乎没有顶推船。船舶类型较少,船型比较古老,难以满足港口 运输业务的需求,因此要逐步淘汰技术落后、安全性能差的船舶,进而提高新型 船舶的研发和建造水平。大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引进Tribon造船系统,采用数 字化造船模式,加快推进船舶现代化建造水平。然后根据市场需求,研制出节能、 环保、安全、高效适用于淮河运输的新型船舶[7]。由于淮河港口大多情况下进 出口货种主要是煤炭、水泥、粮食,因此要大力开发散货运输的新型船舶,同时 研发适用于市场的集装箱船舶。

(3)加快水运信息化建设。由于淮河流域船舶通信技术较为落后, 应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广泛应用AIS、VTS、GPS等数字化信息技术,用 新的技术来弥补传统通信的不足。可以通过GPS定位查询船舶的位置;
在船舶上 安装船载终端实时获取船舶动态,配合基于电子航道图的可视化平台,实现船舶 的可视化监管[11];
通过AIS系统及时获取船舶信息,便于对船舶进行管理,同 时也便于在船人员与港口联系。建立水运基础数据采集网络,使各级交通主管部 门及时了解水运行业的动态,及时发布航运市场的信息,有效地利用船舶,提高 水运竞争力。

(4)建立畅通的航道。航道部门应加强对航道的监管能力,利用专 门的清污船舶对河道进行定期的清理,可以结合航标遥测遥控应用系统,实现远 程实时监控[12];
对河道上碍航桥梁、水闸等建筑物提高等级修建,或者开辟新 的级别较低的航道。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大船只的运费,同时也可以减轻船舶进出 港口的拥挤现象。使航道管理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预计淮河干道航道网工程在 2020年至2030年实施,整个工程竣工后,航道船舶通行率、周转量将大幅度提升 [13]。

5 结束语 淮河运输业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 的问题。当前由于受到航道、机械化水平、通信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很大 程度上限制了淮河运输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淮河运输业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了港口建设滞后、航道级别过高、通信技术较为落后等限制其运输业 发展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限制因素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畅 通航道、加快水运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本文的研究为相关部 门和管理人员解决当前淮河运输业发展中存在问题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从而推 动淮河运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内河运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