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培养幼儿创造性行为的方法
试析培养幼儿创造性行为的方法 摘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对孩子创造性行为的评价与培养的多 个层面,认为评价孩子是否有创造性,要看孩子的创造是否新颖独特;要看儿童 的创造性行为是否有价值;
要善于发现其目的性。培养幼儿创造力要创设氛围;
要注重游戏活动;
要增强幼儿的自主意识;
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质 疑能力等。
关键词:幼儿创造性评价培养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对孩子创造性行为的评价与培养的多个 层面,以抛砖引玉。
一、评价幼儿创造性行为的三方面 1.评价孩子是否有创造性,要看孩子的创造是否新颖独特 儿童有许多行为在成人眼里是非常独特的,把太阳画得色彩斑斓,说一些 让人意想不到的话语,对着蚂蚁说话,冬天把小金鱼从水里捞出来放在暖气片上, 拿一根木棍当马骑等。但对儿童而言,这种行为是否具有独特性,关键要看这种 活动或行为反应对幼儿自身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心理结构而言是否新颖,是 否是以前未做过、未见过、未听过......如果是,那这种行为就具有创造性。如果 这种行为只是按照成人的要求重复这些活动,或者是自己早已见多不怪的模仿, 即使在成人眼中看来是多么独特,对儿童而言也没什么独特之处,也就无创造性 而言。
2.评价儿童是否有创造性,要看儿童的创造性行为是否有价值 创造性不但要求儿童的行为反应或作品要有独特性,也应具有价值。比 如:儿童在沙堆里堆物做“蛋糕”、拿瓶子排队、玩水、把积木推倒重新建构一个 物体......这些活动在成人眼里觉得毫无意义,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多认几个字、 学几个计算、背几首唐诗来得实在。但对儿童来说,这些活动意义则十分重要。
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丰富了儿童的感知,发展了儿童的思维,陶冶了儿童的情操, 体现了自己的价值。看似简单的玩水,这次与上次用的工具不同,玩的花样不同, 玩的伙伴不同。这些都体现了儿童的主体性,具有了“个人价值”,这种对自己来 说具有“个人价值”的创作就是一种创造,儿童从中真正体会到了童年的快乐。而那些成人看来有价值的东西对儿童的发展未必有这样的价值,儿童也未必会像成 人想象中的那样热衷。所以说,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性最主要之处就是它对于儿童 创造主体所有的价值。
3.评价幼儿活动的创造性,要善于发现其目的性 “儿童的创造性行为应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探索和实践的结果。” 但儿童创造“目的”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儿童在活动中的潜意识水平。儿 童往往不会意识到“我在创造”,他知道的是“我要做什么......”、“我在做什么”等 等。儿童是以一种“忘我”的心态投入到活动之中,去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儿 童的创造性正是通过这些活动所体现出来的。
这种潜意识直接表现为儿童创造的情感体验,表现为好奇心、想象力、探 索欲。如儿童不经意地说出一些在成人看来具有哲理的语言,不经意中画一个圆 就是蛋糕......假如这些活动中没有儿童的有意注意,这些想法很难说它具有创造 性。
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的创造性时,要善于了解儿童出现这种行为反应的 原因。通过观察、询问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发现儿童行为背后的目的和动机。
二、培养幼儿创造性行为的方法 1.培养幼儿创造力,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良好的环境能 使孩子性格活泼、乐观,心情舒畅,孩子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 探索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老 师和家长首先要克服自己的权威思想,把孩子看成和自己地位平等的成员,要听 听孩子的意见,看看孩子的需要,虚心向孩子学习他懂而自己不懂的东西。其次 要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允许孩子质疑,鼓 励孩子质疑,提供机会让孩子大胆发表不同于他人的意见。
2.幼儿的创造力要注重在游戏活动中培养 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娱乐,而且还是学习。我们不能以成人的心态 去对待孩子的游戏,孩子往往通过游戏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游戏可以 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幼儿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充 分重视孩子的游戏,为孩子的游戏创设良好的条件。首先要保证孩子玩耍和游戏 的时间,其次要让孩子有一定的游戏空间,给幼儿提供游戏场所,使孩子自由地玩。天气晴朗,应尽可能让孩子在户外游戏。再次要保证孩子有合适的玩具和游 戏材料。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孩子往往在玩中产生联想。
3.培养幼儿创造力,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增强幼儿的自主意识 4.培养幼儿创造力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质疑能力 好奇心是幼儿的个性特点之一,它表现为儿童对不了解的事物所产生的新 奇感和兴奋感。浓厚的好奇心是培养幼儿质疑能力的良好土壤,但若没有恰当的 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因此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 心,激发幼儿的质疑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在保护和激发幼 儿好奇心时扮演合理的角色和采用适宜的教育策略。首先,要与孩子平等相处, 扮演和孩子“平等交流者”的角色。教师和家长往往以权威的角色自居,而幼儿也 习惯于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思维,形成强烈的“向师性”依赖心理。所以在活动中 要营造真正平等意义上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再 次要及时反馈幼儿的质疑行为,扮演好“信息反馈者”的角色。其次创设问题悬疑 情境,扮演好“问题提供者”的角色,调动幼儿将原有经验迁移到当前情境中,促 进幼儿质疑行为的发生。最后适时引导幼儿质疑,扮演好“深入支持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