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构造调整与职教的发展_产业调整八要素是什么

产业构造调整与职教的发展

产业构造调整与职教的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兴业战 略、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发展县域经 济、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打造 我省人力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发展模式 转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吉林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事业 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的必然要求。

下面结合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的经验,论述如下几个观点。

1. 转变教育观念,与市场紧密结合,重新调整教育模式,积极探索产学 合作的办学路子。

产学合作、社会参与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充分利用 社会资源的基本渠道。职业教育 是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教育,以培养实用型、 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所急 需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所 以,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职 业教育应尽可能接触企业的实际,充分调动 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并参与和配合企业制订完善 的人才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 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的岗位再培养,这同时也能够 在一定范围内解 决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使教学有足够的物质保证。这种模式在 工 业化迅速发展时期,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以及在一定时 期内保持 其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 我省的地方经济 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 究,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 潜在的人才需求,适时开办相应的新专业,形成 自己的专业优势。同时,教学内容要以培养 一线人才的岗位技能为中心,充分 体现培养目标。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相互渗透的原 则,适当增加实验和 实训的比例,改革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实行弹性学制等等,探索不同 专业的 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 程为导向, 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理地组合成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普通理论课教学内 容较为浅显,不过多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而专业必 修课门类虽 少,却几乎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非 常有利于培养“宽基础、 复合型”的职业技术人才。同时,其普通理论教学与专 业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3∶7,加强 了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大大提 高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 企业生产、管理的广泛适应性,便于其迅速就业和转岗。

3.完善资格认证制度。为确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地位,应成立一 个机构来规范职 业教育的管理,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格证书体系,来保 证各职业资格相互间的认可。

加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完善学术资 格与职业资格之间的转换;实行职业资格证 书和学位证书并举的制度,增强两者 之间互补的灵活性和渗透性。如,以英国、澳大利亚为 代表的“CBET”模式,其 特点是依赖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确立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通过 与这些标准 相比较,可确定学员的等级水平。所谓国家能力标准,指的是按照就业中所必须 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所必须执行的工作任务,就其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以及这些知识、 技能的应 用所作的明确说明。国家能力标准的确定,可以使有关方面据此制定 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 书,也能够使每一个普通公众从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水 平或方式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并可在 这一体系中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取得所需 要的职业资格。由此可见,CBET在学习成果的认可 上,体现了很强的灵活性和 开放性。这种模式能增进公众和各行业对国家证书整体上的认可 和信心。

4.积极发展我省教育的“优势项目”,如重点发展以数控技术为主的机械加 工、汽车维修 、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开发、制药、精细化工、装 饰设计与工程、建筑技术、 生态环境、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商贸旅游、 现代物流、高级护理、会展经济等专业的 职业技能教育。德国要求其职业教育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我省在职业教 育的某些领域,发展自 己的“优势项目”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我省若能在有些领域主要依 靠自己的力 量建立起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职业教育训练基地,将能更好地指导、激励和促进 我省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和领先发展。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国的产业结构水平,进而决定了该国的 劳动力需求特征。

作为以培养人力资本为目标的职业教育,积极适应国家产业 结构调整,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应成为衡量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