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化后进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转化后进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理论说服与亲身体验 我们在转化后进生时,常常采取摆事实,讲道理,口头说教的方法。“纸 上得来终觉浅,绝知些事要躬行。”对后进生来说,教师的说教毕竟不如自己亲 身经历所悟出的道理更深刻,更亲切。特殊的经历往往是人生巨变的转折点和强 大推动力,有些经历会持久地影响人的一生。美国拳击大王杰克。狄斯帕摩小时候家境很贫寒。八岁时,他随母亲乘火 车去投靠亲戚,母亲由于没有钱为他买票,受尽了查票员的百般羞辱而伤心落泪。
后来一位好心的牛仔出钱替他补了张车票,才使他们母子俩摆脱了查票员的纠缠 和羞辱。这一痛苦的经历深深地震撼了杰克幼小的心灵,他立志要成为一位杰出 的拳击选手,要像那位牛仔一样有钱,绝不让母亲再受别人的羞辱。此后,他就 开始了艰苦的拳击训练,在拳击场上一次次倒下去又一次次站起来,最后,终于 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次痛苦的经历是他成为拳王的精神支柱,是他战胜失败的 力量源泉。
有一位犹太人回到家里,六岁的小儿子非常高兴,这位父亲立刻抱起儿子 放在桌子上,然后伸出双手示意儿子跃入自己的怀里。当儿子快要扑到他怀里时, 突然,这位父亲抽回双手,儿子重重地摔到地上。这位父亲以嘲讽的目光看着儿 子,这就是父亲给儿子上的经商启蒙课:“不要相信任何人!”这一课让儿子在自 己的经商生涯中很少失手,最终成了闻名世界的商人。
以上这两个事例提醒我们,应该注意经历对人的教育作用,善于利用后进 生的特殊经历或创造一些特殊的事件或情景让他们去体验,去体验失败的痛苦, 体验被人轻视的痛苦,痛感无知的难处,从而让后进生体会到不改变自己的落后 地位是万万不行的!由此产生出自我转化的渴望,产生出奋发向上的持久动力, 把教师对他们的外在转化变成自觉自愿的内在转化。
二,挑战与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教育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但它绝不是转化后进生的“灵丹妙 药”。在转化过程中,为后进生提供高难度的挑战,有时会比运用循序渐进的方 法更有效、更快捷。美国著名的教育实践家马华·柯林斯女士,发现她所教的二年级的学生中 有一些学生竟然一点学习兴趣也没有,如果用一般人的看法可能把他们当成“智 障儿童”,而柯林斯认为:人是在各种挑战中成长的,这些孩子并非不能成长, 也并非不愿意成长,而是他们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挑战。于是,她把一般儿童的读 本全都扔掉,让这些孩子阅读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名人的著作,这群孩子不仅 读懂了,而且爱不释手。
一位博士接受了一批阅读能力只有三四年级水平的八年级的学生,为了提 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博士采取了多种方法,效果都不令人满意。于是,他“雇佣” 这群孩子当阅读家庭教师,帮助附近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一年 过后,这些八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两级,有的甚至提高了三级。
由此可见,挑战能迫使人们使出浑身解数去应战,能使人做到平时认为绝 难做到的事,能使人创造奇迹。我们应利用挑战,创造挑战,去激发后进生的内 在潜力,达到我们的转化目的。
三、提建议与提问题 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我们习惯于居高临下地给他们提建议、下命令, 我们所提的建议往往与后进生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有较大的反差,他们很难自觉 而持久地按我们的建议去行动,有时对我们所提的建议还会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性。
学习常常是从问题开始的,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常用的教学方法。
孔子也强调“疑乃思之始,学之端。”西蒙博士的一个学生与其父关系紧张,有一 天,这个学生又与其父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并因此而上课迟到,一气之下这个学 生在思考卡上写下:“我是白痴的儿子!”并交给了西蒙。西蒙给他写的评语是:“一 个白痴的儿子将如何度过他的余生呢”这个简单的问题引发了这个学生长时间的 苦思冥想,激起他奋发学习的愿望,唤醒了他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意识。后来这个 学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我们应善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转化后进生的 效率。
四、混沌原则与明确规则 在转化后进生时,我们习惯于对他们进行原则性指导,倾向于讲道理,而 忽视具体方法的指导。原则性指导抽象、概括,但可操作性不强。明确的规则性指导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十分注重对弟子进行规则性指导。一次,几个弟 子问孔子什么是孝。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似乎应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讲述孝的本 质,特征,历史发展,具体表现。但孔子的回答却极为简明而富有极强的针对性。
孔子对孟武伯说,孝是“父母惟其疾之忧”;
对孟懿子说,孝是“无违”;
对子游说, 孝是“敬”;
对子夏说,孝是“色难”。孔子的回答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人不足之处, 为每个人达到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 明了努力的方向。
明确的规则性指导能让学生学得会,做得到,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 与他们共同学习《激发心灵潜力》、《超级学习术》,《中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方 法》等书,让学生实践其中的学习方法,并安排后进生坐在好学生旁边,要求他 们仔细观察人家的学习方法,并模仿人家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明确的指导, 把盲目的学习变成科学的学习,把低效的学习变成高效的学习,让后进生有付出 必有收获,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成就感。
五,优势扩大与劣势缩小 让后进生优势逐渐扩大与劣势逐渐缩小,表面上看二者是殊途同归的,但 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效果也具有明显的差异。
优势扩大的方法着眼于后进生的优点和特长,采用赞扬与激励的方法,以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让其优点的“星火”逐步燃成“燎原”之 势。这一方法顺应了人类得到赞美、受到尊重的渴求。实业家史考伯说过:“对 于发掘别人的长处,夸赞及鼓励是最好的方法。”哲学家罗素深信:“明智的表扬 对孩子们的作用如同阳光对于花朵。”拿破仑的军队具有超乎寻常的战斗力,是 因为他特别注重给士兵以自豪感和荣誉感。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要善 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以真诚的赞美,让后进生增强转变的信心和勇气, 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必要条件。
劣势逐渐缩小的方法着眼于后进生的缺点,通过不断克服他们自身的缺点 来达到转化的目的。以教师的批评教育再加上一定的惩罚性措施来转化后进生, 这种措施很难奏效,谁希望受到批评谁又甘愿接受惩罚这样的转化过程充满着后 进生的不情愿,会让他们感到痛苦。很难想象,没有得到后进生支持的转化会取得好的效果。
六,引导与鞭策 有一次,大思想家爱默生和他的儿子想把牛赶进圈,可是牛就是不进圈。
于是他在前面使劲地拉,儿子在后面使劲地推,父子二人累得精疲力竭也没能把 牛赶进圈。这时,他家的女仆见此情景就拔了一把草,轻而易举地把牛引进圈。
这就是鞭策与引导之间的差异。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常不自觉地重演爱默生的悲剧,还常埋怨转 化工作艰难而低效。我们应向女仆那样,学会引导,要善于为后进生设计一个令 他们心动的目标,站在前面引导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千万别站在 后面对他们指手划脚,或以惩罚来强制他们转化,要让后进生满怀希望积极地参 与转化。
综上所述,后进生绝不是低能儿,他们极有可能是处于“大智若愚”阶段的 华罗庚、牛顿、爱因斯坦。后进生绝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包袱”。只要我们怀着 这样的激情去转化后进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坚信没有转化不了的后进生。
我们转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后进生赶上一般同学的水平,而且还可能会使后进生 成为一个源源不断地产生杰出人物的特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