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测量技术论文]工程测量论文5000字

全站仪测量技术论文

全站仪测量技术论文 全站仪测量技术论文篇一 全站仪测量技术应用 摘 要:全站仪在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业方法也较为成熟,随着全站仪使用的普及和深入,也存在一些问题容易被测 量人员所忽视,从而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探讨全站仪在大比例尺数字测 绘作业中的有关技术问题。

关键词:全站仪 测绘 碎部点 孤点 中图分类号:TD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973(2013)004-082-02 1 全站仪测碎部点时出现错误的发现改正 在全站仪测碎部点过程中,由于人为等原因而使照准的起始方向出现 偏差,即使碎部点的坐标出现错误,作业员难以发现。另外全站仪记录的点号, 与司尺员有时因为疏忽,点号往往对不上。这时,不得不停下来,检查错误,给 正常的测图工作带来不应有的延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全站仪在照准起始方向后,在测区内寻找一较高的明显目标,如 建筑物的避雷针、电视天线等,照准后记下方位角。以后,每测设一定数量的碎 部点或是一定时间,照准该目标,检查全站仪是否发生方向偏移。为保证观测成 果的可靠性,在观测完最后一个碎部点后,再照准一次该目标,以便确认观测成 果。

(2)保证全站仪操作员与草图绘制员的通讯畅通,为防止串号,每测 设一定数量的碎部点或是间隔一定时间,双方确认一下点号的匹配,以便及时改 正错误。

2 全站仪测碎部点高程出现错误的发现改正 在全站仪测碎部点时,通常会因为司尺员将镜高报错或者观测员把仪 器高记错等原因造成碎部点高程错误,作业员难以发现,影响了测量成果质量。

为了尽量避免碎部点高程出错可采取以下措施:(1)在测量结束后量取仪器高,以检核施测前仪器高量取时有无粗差, 及在观测过程中仪器是否出现沉降。

(2)保证全站仪操作员与司尺员的通讯畅通,为防止实际镜高和全站 仪记录镜高不一致,每施测一定数量的碎部点或是间隔一定时间,双方确认一下 镜高是否匹配,以便及时改正错误。特别是在司尺员改变镜高时一定要与全站仪 操作员确认镜高改变,及时调整全站仪中的镜高设置。

(3)一些建筑物、电杆、树木等地物测量时,为了与仪器保持通视, 往往镜高变化较大,频繁改变镜高容易导致错误出现。一般这些地物点的高程都 可以舍弃,因此在测量此类地物点时就不需要改变全站仪中镜高设置,只需在这 些地物附近空旷的地方补测一些高程点。在内业整理时,直接删除这些地物点的 高程即可。

(4)在内业整理时,展测点高程后,删除不需要的地物点高程,结合 地形情况,检查有无明显高程点出错的点,确定错误的点进行删除。

发现镜高或仪器出错时,如果能查找准确的原因,也可以通过内业处 理来改正碎部点高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仪器高量错时,一般是该站测量的所有数据都出现系统差,可使 用成图软件(以南方Cass软件为例,下同)中“批量修改坐标数据”选项进行批量修 改高程。例如正确仪器高为1.5m,而量取值为1.7m,则在把该测量站测得的所有 的点高程全部减去0.2m即得到正确的高程。

(2)镜高出错时一般都只有很少的点出现错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不 断地进行镜高确认。如果不能准确查找镜高的错误,则从上次正确的镜高开始, 往后的数据高程全部作废,重新进行高程点补测。如果能准确的查找出错的点号 及原因,则可以通过直接修改测量数据来解决。例如某点正确镜高为1.5m,而量 取值为1.7m,则在把点高程加上0.2m即得到正确的高程。

3 棱镜不能放置到地物中心的处理 在地形测图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地物如电杆等,棱镜无法放置到其 中心位置。通常的施测方法只是将棱镜放置在正对全站仪的方向上,由于上述地 物有一定的厚度,如电杆的直径一般在30cm以上,施测的结果就偏移地物的中心位置15cm以上,人为的损失了全站仪的测图精度,对1:500以上比例尺的地 形图应注意改正此项误差。可采用以下改正措施:在全站仪正方向目标地物两侧 约中心位置各立镜一次,测得两点。业内制图时,以该两点的连线的中点为地物 的中心配置地物符号。

4 无定向点的地形测量解决方法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在一个控制点上安置好全 站仪后找不到定向点,因而无法进行碎部测量。这种控制点通常被称为“孤点”。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控制点的设置不牢固,时间稍长,丢失过多,或者 是因为施工等原因破坏往往会导致“孤点”出现。下面就列举两种常见的情形进行 探讨。

情形一:测区只剩一个控制点A且为国家坐标系统。

方法一:如果测区周边还有高等级国家控制点,可以用GPS静态测量 方法或GPS-RTK的方法在测区重新布设含点A的控制网,并对已有的一个控制点 A进行检核,如果检核误差在精度允许范围内则可以进行碎部测量工作。

方法二:如果测区周边没有高等级国家控制点,且测区范围较小,可 以在测区重新布设控制网(点A为控制网中的一点),利用GPS静态观测方法,对 新建控制网进行静态观测,并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可以计算出该控制网一套 WGS-84坐标系下的坐标,并用点A的两套坐标进行坐标平移,可以得到其它新 增控制点与A点的一致的国家坐标。另外也可以在A点直接设站,利用GPS-RTK 单点求解三参数后直接进行碎部测量。这两种方法精度不是很高,只适合小范围 区域地形测量用,若测量范围打到几平方公里甚至更大,则一定要找到国家等级 控制点坐标通过GPS静态测量与测区控制点联测。

情形二:测区有两个以上控制点,但是都不互相通视。(坐标系统可 以为任意的坐标系统) 方法一:利用GPS-RTK技术通过已知两点求解转换参数,并根据测 区情况重新布设控制网,新控制网须包含已知控制点。用全站仪检核控制网的边 长和角度,若符合测量精度要求,则实施碎部测量。

方法二:如图1所示,A、B为已知两“孤点”。

图1 模拟图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在A、B点上分别选择一个高大明显目标P1、 P2,该目标称为“定向方向”,如高大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天线等。同时在地面适 当位置选择一点G,要求G点应方便立镜且与A、B两点均能通视,该点称为“过 渡点”。在A、B点上设站进行碎部测量时,分别以P1、P2作为定向方向,使仪器 的水平度盘读数置零后,进行碎部点距离和角度观测。G点作为一个特殊碎部点 在记录中加以特别注记。根据S1、S2、a、b四个观测值以及A、B两点的已知坐 标,可以求得AC、BC的坐标方位角,进而求得定向方向AP1、BP2的坐标方位 角。定向边的方位角确定后,各碎部点的坐标方位角随之确定,由此各碎部点的 坐标即可算出。

方法三:A、B为已知两“孤点”。P1、P2、P3、P4点为增设控制点。

在P1点架设全站仪,假设P1点坐标为任意数值,以P2点为北方向进 行仪器定向,可以得到P2点坐标,进入碎部测量程序测得A点坐标。而后搬测站 至A点,以P1点为定向点,测量P3坐标。搬测站至P3点,以A点为定向点,测得 P4点坐标。搬测站至P4点,以P3点为定向点,测得B点坐标。如果以上的测量方 法达不到精度要求,也可以采取传统的导线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经过平差后精度 更高,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经过测量得到包括新增控制点以及A、B各点的假设 坐标系下的坐标。那么A、B两点有不同坐标系下的两套坐标,可以求解转换参 数,从而解算出其它新增各点的已知坐标系下的坐标,进而进行碎部测量。除了 求解转换参数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CASS软件中测站纠正功能,进行坐标转换, 同样可以得到各点的坐标。

由于受野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形测量时,经常会遇到“孤点”的情况。

以上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提高野外测量效率保证成果质量有一定的 作用。

5 结束语 随着全站仪的发展,操作越来越简便,只需要几个简单的步骤就能完 成点位测量,对测量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很低。测量人员的业务不精会导致测量过 程中这样那样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测量员在施测过程中还要善于总结、善于钻 研才能提高技能,确保测量成果的正确可靠。本文列举了全站仪在数字地形测绘 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对于提高测量效率和保证工程成果质量都具有一 定的积极作用。全站仪测量技术论文篇二 全站仪测量技术分析及应用 【摘 要】全站仪是一种电子、机械及光学器械构成的高技术测量仪 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斜距、平距、高差测量等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因 其功能强大且使用方便,被广泛用于地面大型建筑和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 变形监测领域。在煤矿井下测量中使用经纬仪、水准仪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不 仅工作量大,且精度低。使用全站仪可以明显的提高测量精度,而且能减轻测量 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介绍了全站仪的几种专项测量功能及其基 本原理, 探讨了全站仪在工程测量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全站仪;测量功能;分析应用 测量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良好的测量所 得数据能很好的指导安全生产。煤矿井下测量以往主要是使用经纬仪测角,钢尺 量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也越来越先进,全站仪已经被越来越广泛 地应用到井下测量工作中。为了充分利用和开发全站仪的功能,提高测量效率, 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将介绍全站仪的几种专项测量功能及其基本原理,并探讨其 在工程测量中的实际应用和应注意的事项,以供测量工作人员参考。

1.全站仪专用测量功能 1.1对边测量(RDM) 对边测量是指间接地测定远处两测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也称为间 接测量,是用来测量两个不可通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对边测量,示意图如 图1所示,A、B为地面上不能直接测距的两个未知点,在O点处安置全站仪,使 仪器与A、B两点能够通视启动全站仪对边测量功能,分别照准A、B两点的反光 棱镜,利用全站仪内置的对边测量程序直接间显示出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 斜距S和高差。

V1和V2分别为A,B两点的目标高。显然, 当V1=V2时,式(4)即变 为式(2)。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使两目标高相等,以简化计算;
否则,应 在全站仪显示出的高差中加入改正数(V1-V2) 。对边测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测站点与目标点的远近,越近精度越高, 且安置在过两端点垂线上精度较高。因此,在测量时测站点应安置在过两端点垂 线上,且尽量靠近待测点。对边测量在施工放样中,可用来检测放样点或红线桩 是否正确和满足精度要求。利用这一功能还可以简单测量道路中心桩和路边桩之 间的距离和高差等。

1.2悬高测量(REM) 所谓悬高测量是指测定空中某点至特定某个面(一般为地平面) 的高 度。悬高测量示意图见图2。图2中,将全站仪置于点A,仪器距目标距离一般以 高度1~3倍为宜,反光棱镜应置于目标C点在地面的铅垂投影点B处,量取棱镜 高V,起动全站仪悬高测量功能,输人棱镜高V,照准反光棱镜,俯仰望远镜, 利用全站仪内置的悬高测量程序可实时显示出悬高值h。

其原理为:
测定仪器与镜站间的斜距S、竖直角α1、α2,则悬高h为:
h=V+Scosα1(tanα1-tanα2) (5)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利用悬高测量功能测出目标点的正确高度, 必 须将反射棱镜恰好安置在被测目标点在地面的铅垂投影点处,否则测出的结果将 是不正确的。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反射棱镜恰好安置在被测目标的天底,仅靠目 估是不容易实现的,尤其当目标点离地面较高时。为此,需先投点再进行悬高测 量。

1.3坐标测量(CDM) 坐标测量的实质是根据已知点A的三维坐标(XA,YA,HA), 定向 点B的定向方位角(αAB),求待测点P的三维坐标(XP,YP,HP)。将全站仪安置 于测站点A上, 选定坐标测量模式后,首先输入仪器高、目标高 以及测站点的 三维坐标值(XA,YA,HA), 然后照准另一已知点B设置定位方位角,接着再 照准目标点P上的反射棱镜,按相应功能键,仪器就会按式(5)利用自身内存的计 算程序自动计算并瞬时显示出目标点P 的三维坐标值(XP,YP,HP)。

式中:
S—斜距;a—垂直角;αAP—直线AP方位角。其中:αAP= αAB+β,β为 AB和AP所夹的水平角。利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功能可以求算图根点的三维坐标,既快捷, 又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可提高生产效率。在实际工作中,为了防止操作中的错 误,可照准另一已知点D,测定D点的三维坐标并加以比较,在限差之内即可进 行未知点的测量。

1.4坐标放样测量(SCM) 坐标放样测量为坐标测量的理想操作。将全站仪置于测站点A上,选 定坐标放样模式后,首先输入仪器高i、目标高ν以及测站点A 和放样点P的三维 坐标(XA,YA,HA)和(XP,YP,HP),并照准另一已知点B,设置定向方位角 αAB,然后将反射棱镜竖立在待放样点P的概略位置P′处;按相应功能键即可自动 显示水平角偏差△p、水平距离偏差△D及高程偏差△H。按照所显示的偏差值, 移动反射棱镜,当仪器显示为零时,即为设计的位置。

基本原理:仪器首先测定棱镜所在位置P′点的三维坐标,然后按坐标 反算公式,利用仪器自身的内存程序反算出设计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最后与测 量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比较,即可自动计算并显示出测量值与设计值之差△R、 △D和△H。

2.应用实例 建筑物放样测量示意图见图3,欲利用控制点A和B放样一建筑物,只 需在控制点A上安置全站仪,后视控制点B,先设置定位方位角然后利用三维坐 标放样功能即可方便快捷地放样建筑物的四个角点, 从而在实地标定出待建的 建筑物各拐点。最后,利用对边测量功能立刻就可测定出建筑物的边长,与设计 的已知边长比较,即可在不移动仪器的情况下完成检测工作。这与传统的放样和 检测方法相比,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因为只需安置一次仪器,所以放样精度也 大大提高;同时,即便1、2、3、4点互不通视亦可顺利完成,这是传统方法无法 做到的。

3.结 语 全站仪的优点在工程测量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仅能自动 测距、测角,而且还能进行多种测量和实时计算,可根据现场需要实时求得必要 的测量数据。尤其在提高测量精度和降低劳动强度方面的优势是传统的光学经纬 仪无法做到的,但全站仪在某些功能上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比如井下 使用的全站仪必须有点下对中点,且不宜做在手把上,可做在粗瞄器上。但在井下测量中全站仪代替经纬仪是必然的趋势。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还要结合具体 情况,灵活、综合地运用各种测量功能,才能获得高质量测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