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党理论建设研究论文
参政党理论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为什么要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如何认识参政党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是我们在学习与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参政党理论建设这一命题 受到了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等各个时期的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重视,也日益受 到各民主党派及各级社会主义学院的重视,并有相应研究、宣传活动。当前开展 参政党理论研究,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和各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 要求。实践证明,重视和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既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要求, 也是促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的要求。关键词:参政党理论重要性 在多党合作实践中产生、完善和发展的中国特色政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以民主党派建设与参政规律为研究方向 的参政党理论,则是中国特色政党理论的一个重要领域,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学 科,是一个亟待加强和进一步完善的领域和学科。为什么要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 如何认识参政党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我们在学习与研究中首先要解决 的问题。
一 参政党理论建设似乎是一个新的命题,实际上在我国政党制度形成期间, 这一课题就已经提出来了,最先提出这一课题的就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1949年8月24日,正在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筹备期间,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 读到中国民主建国会发言人针对美国国务院《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发表的 严正声明《加强内部团结和警惕,答告美帝好梦做不成》,当日致函民建负责人 黄炎培说:“民建发言人对白皮书的声明写得极好,这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教育作 用当是极大的。民建的这一类文件(生动的、积极的、有原则的、有前途的、有 希望的),当使民建建立自己的主动性,而这种主动性是一个政党必不可少的。”8 月26日,毛泽东又给黄炎培写信指出:“民建此次声明,不仅是对白皮书的,而且 说清了民族资产阶级所以存在发展的道理,即建立了理论,因此建立了民建的主 动性,极有利于今后的合作。” 毛泽东的这两封信函在中国政党合作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立民主党派理 论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民主党派思想理论建设的要求和方式,并把建立民主党 派理论的重要意义提升到建立民主党派主动性和发展多党合作的战略高度来认识。1994年,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著文重温毛泽东的这一重要 论述,感慨万千,他说:“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风风雨雨,特别是参加了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后,重温毛主席的指示有了较之过去清醒得多、 深刻得多的认识。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民主党派理论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他指出:“主动性是一个政党必不可少的基本性能,是一个政党能否保持和增强生 命力的关键所在。”这位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 存在和发展”的内容写进《宪法》作出贡献的老一代党派负责人,一直不忘毛泽 东的指示,长期坚持思考和研究民主党派理论建设问题。《孙起孟文稿选编》中 有7篇讲到理论建设。孙老深有体会地说:“民主党派的理论建设并不难,其实质 就是把民主党派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使之带有条理性、结合性,上升到理论。
这种理论事实上民主党派已经在做,只是还没有把它摆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工 作还不系统,还不够自觉,与实践本身相比还落在后面。”这一点是十分中肯的。
客观地说,真正意义上的参政党理论研究是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开始的。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中 国特色政党理论建设,宣布各民主党派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 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并把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 六字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各民主党派 工作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邓小平非常重视民主党派参政的制度化建设。1989 年1月2日,邓小平在一位民主党派成员的建议上批示:“可组织一个专门小组(成员 要有民主党派的),专门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并在一 年内完成,明年开始实行。” 根据这一批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经与各民主党派协 商,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意见》([1989]14号文件),成为新时期中国多党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和共 同行动准则。这一文件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原则、方 针政策和重大措施,其中最大的理论贡献是首次提出“参政党”的概念,确立了民 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参政党”地位,赋予了各民主党派“一个参加三个参 与”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 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的重大职责和光荣使命。
这就为参政党理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14号文件 的指引下,我国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参政党建设不断加强,参政党理论体系 的框架初步形成。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 中共中央着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中 国特色政党理论建设,包括参政党建设,以理论创新引领多党合作事业的创新, 经过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充分协商,先后制定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 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5号文 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06]5号文件)。这两个5号文 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政党理论,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内 容、方式和程序作出了科学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对民主党派性质、地位、职能、 作用等重大问题的表述,对支持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指导新世 纪新阶段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纲领性文件,也是 引领参政党理论建设的重要指针。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扩大各 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概 括了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必须坚持和遵循的重要政治准则,这也是开展参政 党理论研究的准则;进一步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各民主党派参 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上来;进一步确定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 义事业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 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参政党,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 力量―――这是我们准确认识参政党性质、地位和作用的理论依据。两个5号文 件提出的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是我们深入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应 该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的指导原则。2006年7月10日,胡 锦涛总书记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支持各民主 党派按照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 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参政党建设,使他们始终成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致 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 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这一重要讲话,对民主党派建设 寄予厚望,为深入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 参政党建设的核心是思想建设,思想建设的根本是理论建设。这项工作已受到各民主党派的高度重视,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2002年5月30日,民建中央 主席成思危在民建中央第一次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理论是指南针,理 论是主心骨,理论是粘合剂,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需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是加 强本会自身建设的需要。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指出:“要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 从参政党的性质、地位、特点出发,对参政党的自身建设、履行职能进行理论研 究,形成规律性认识。”2004年7月4日,农工党中央在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 动中发出了《关于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的意见》,对参政党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落实措施等都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并发出了研 究计划和选题,先后在上海、重庆、四川、湖北等省市建立了参政党理论研究点, 以此推动对参政党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2006年10月23日,九三学 社主席韩启德在九三学社理论研究和社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在新形势 下完成多党合作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没有理论上的清醒, 就没有行动上的坚定。”他提出“参政党的政治纪律也应该是理论研究的一个课 题”、“参政党理论研究必须解决学风和文风问题”。我们高兴地看到,从中共中 央[1989]14号文件颁发以来,特别是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05]5号、[2006]5号文 件的热潮中,各民主党派都加强了理论学习与理论武装,都对思想理论建设作出 了安排,采取各具特色的研讨活动,以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工作创新,取得了可 喜的成果。
各民主党派在学习和研究的同时,积极宣传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宣传参政 党理论和实践,扩大了社会影响,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2005年9月,民革中 央主席何鲁丽在民革中央编写的《中国的参政党》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积极宣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宣传参政党的理论与实践,让 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与政党制度,了解中国的参政党,也 是中国各民主党派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国的参政党》一书,以参政党的独特 角度客观准确全面地介绍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着重介绍和研究参政党的性质与 政治地位、政治主张与政治优势、基本职能、作用和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原则与 内涵、途经与方法等,这本书体现了很高的政治把握能力、深厚的理论功底、鲜 活的资料运用、深刻的切身感受、娴熟的语言特征,书中有很多启迪读者的精彩 论述,例如关于民主党派为什么要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十大根本理由”的论述等等。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甄小英在《参政党研究的力作》一文中高度评价《中国的 参政党》一书,称赞它是“第一部由参政党所写的系统阐述中国参政党理论的专 著”,“填补了我国政党制度研究的空白”,可以说当之无愧。由此也说明参政党 内确有理论干才,可以担当起参政党理论建设的重任,他们在研究和宣传方面的独特优势,往往是“旁观者”所不可替代的。
参政党理论研究是一个政治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开门科研、 联合攻关。2003年11月29日,作为民主党派联合党校和理论研究基地的中央社会 主义学院成立了政党制度研究中心,联合各民主党派和相关专家,共同研究中国 特色的政党理论特别是参政党建设理论,先后出版了《多党合作与参政党建设调 研报告集》、《中国民主党派建设理论》、《中国参政党新论》(郑宪等编著)等 著述。2006年4月25日,湖北省八个民主党派省委会与省社会主义学院联合成立 了湖北省统战理论研究参政党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已出版《参政党理论研究论 文集(第一辑)》,目前已在筹备第二届年会和编辑出版论文集第二辑。在这样的 研究中心和专委会里,各民主党派和相关部门、理论专家密切配合、团结合作、 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呈现出和谐科研的新气象。参政党理论研究的活跃开展, 正是我国宽松和谐、民主团结、生动活泼政治环境和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的生 动体现。
三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坚定不移 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坚 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促进政党关系和谐,要贯 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国内各党派合作共事, 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 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进一步表达了中共中央对多党合作事业的高度重 视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真诚愿望。
最近,八个民主党派陆续召开五年一次的全国代表大会,学习贯彻中共十 七大精神,审议党派工作报告,修改章程,选举产生新的领导班子,在新老交替 的基础上顺利实现政治交接。各民主党派各具特色,但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过 去五年是我国民主党派发展中最好的时期之一,最重要的是加强了思想理论建设、 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对今后的工作,都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 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 领导,认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继续搞好政治交接,坚持和发 扬优良传统,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动员和支持广大成员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作出新贡献。许多党派领导人在代表大会上提 出“要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加强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参政党 理论研究工作者”,“积极探索参政党自身建设的规律”,“努力建设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制度上健全,充满活力的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参政党”等等。这表明各民主党派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到了参政党根本建设的重要 位置。
我们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和各民主党派全国 代表大会的精神,按照各自章程的规定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深入学习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准确把握中国特色政党理论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其中关于参政党理论 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紧密结合参政党建设的实际,深入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 重点研究“建设什么样的参政党”和“怎样建设参政党”的问题。要认真落实胡锦涛 总书记2007年12月24日在中南海同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新老主要领导人座谈 时的讲话精神,“切实解决好政治交接、提高参政党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能力的 历史性课题”。要在中国特色政党理论的框架内进行研究,继续深化对参政党基 本理论的研究,注重应用理论的研究,深入研究参政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担负的 历史使命,弄清参政党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和功能,包括“政治参政”、“利益表达”、 “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方面的重大政治责任,深化对参政党性 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明确参政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继续深入研究参 政党的思想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机关建设、作风建设以及优化结构、健全 机制等问题,将多年来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的好传统、好经验加以总结和升华, 上升到理论层面,进一步完善对自身建设和参政规律的认识,逐步形成一整套比 较系统比较成熟的有自身特色的理论,用以指导、规范和推进参政党建设和履行 职能的实践。以理论研究促学习、促团结、促素质提高、促能力增强、促政治交 接、促宣传普及,以理论建设激发广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理论 创新带动实践创新、事业兴旺。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重视和加强参政党理论 建设,既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 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