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论文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论文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论文篇一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摘要:由于高校助学政策的不完善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现 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经济上的重负,导致了部分贫困 生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成为经济、身心 的“双困生”。学校应采取经济资助与学校环境育人相结合,鼓励勤工助学与培养 自尊意识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等措施有效地改善当前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现象 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据统计,一般高校中,贫困生要占 到学生总数的10%-20%,其中特困生占5%-10%。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 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贫困使大学生心灵深处自觉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挫折感, 从而导致了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部分学 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成因分析 1.经济原因是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因素。贫困生进 入高校后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由于绝大多数大学设在大 中城市,有较浓厚的城市色彩,贫困生要适应大学生活,就要逐渐养成城市的生 活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这对那些生活消费只能限于吃 饱穿暖、艺术修养水平较低的贫困生来说,是相对困难的。另外,贫困生对大学 学习环境的适应会更困难一些。就读大学前,贫困生就普遍存在着学习条件较差 等客观情况;入学后,由于经济的原因,他们不能像其他学生一样拥有录音机、 电子词典甚至电脑等自学工具。因而一些贫困生就会在心理上有一种不平衡感, 存在着“为什么他有我没有,他能享受我不能享受”等攀比心理。或者是自感寒酸, 自卑心理油然而生,进而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表现为敌对态度、强迫症状和 冲动行为。可见,经济方面的原因已经成为贫困生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影响了他 们的心理健康。久而久之,无法解除的心理冲突使他们在个性与人格上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某些精神病症状。
2.贫困生在应对方式上的不正确、不完善也导致了他们抑郁心理的产 生。贫困生的生活要比其他同学更艰难,他们遇到的困难也较多,需要更多的理 解和支持。贫困使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并产 生了种种心理障碍。有的贫困生感到羞愧难当,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 并不可抑制地抗拒着师生善意的同情;他们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 封闭;还有些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在大学 校园里,知识分子群体中老师与同学中的多数人对贫困生充满了关爱并真情相助, 但在当今讲究经济效益,推崇事物功利价值,追求财富的价值观支配下,在物欲 横流的社会文化氛围中,贫困生在社会上由于“寒酸”常常倍受歧视,受奚落、受 嘲笑。
3.学习、就业的竞争给贫困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目前,大学生为 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普遍重视专业实用课程和社会急需课程的 学习。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而长线专业和面向 艰苦行业的学生则想方设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去辅修 有实用价值的热门课程,如计算机、外语、法律、财经等等。这些无疑给本来就 要兼顾打工和学习的高校贫困生雪上加霜。对于贫困生来说,将来的一份好职业 是无比重要的,他们懂得家中父母付出的极大努力,因此他们有很强的成才意识。
然而,废寝忘食,超负荷运转,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持久紧张,不注意用 脑卫生,用脑过度,注意力下降,以至于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下降,给贫困 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由此,极容易产生心理挫折。
二、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相应的解决对 策也不应是单一的。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仅限于心理咨询机 构,而是应该努力形成一个包括校园文化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经济资助机制和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内的综合性的教育环境。
1.经济资助与学校环境育人相结合。贫困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困难是他 们最大的心理压力。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机制一般由奖学金、贷学金、勤 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和“减免缓”交学费等制度组成。困难补助和“减免缓”交学 费目前都难以解决根本问题,而奖学金只与学习成绩相关。一项调查证实,农民 子女在获得大学奖学金的比例上相对于其他阶层子女而言明显偏低。虽然有少数高校利用政府或企业的支持建立贫困大学生奖学金,但受益面毕竟很小。因此, 高校应充分利用和推进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有关政策,帮助贫困学生得到完成学业 所需要的最起码的经济保证,从而使贫困大学生基本上消除单纯因经济原因而导 致的绝望性心理焦虑。需要强调的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班级、 寝室和同学会这类小群体的组织人际关系的改善问题。这方面的工作往往因为过 于琐细而得不到注意,也因为难以用某种显性指标来衡量效果而容易被忽视。但 对贫困大学生来说,正是这种小群体密切的人际互动关系对他们的心理有着重要 的影响。因此,高校应重视班级和寝室的作用,在这些小群体、小环境里营造一 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并通过组织各种团体活动来优化这种 人际关系。这对于调适贫困大学生的自卑情绪,降低他们的抑郁性和增强他们的 交往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2.鼓励勤工助学与培养自尊意识相结合。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还应当使他们自己充分意识到,虽然经济上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的人却 可以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因此,关键是要使贫困大学生建立起自尊、自强的意 识。从人格心理学的观点看,自尊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它决定一个人能否充 分利用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贫困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 增强自尊和自信,不仅在学习方面要努力,而且要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勤工 助学的意义远不止于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使贫困大学生通 过实际行动来克服困难,从而建立自己的尊严和信心。因此高校不仅应积极为贫 困大学生提供广泛的勤工助学的渠道,而且应对此予以精神上的激励。
3.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我们认为,当前高校心理 健康教育不仅仅应着眼于贫困大学生,而应面向全体大学生。以促进健康人格发 展为主线,从认知过程、情绪调控和行为训练三个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 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信心得到增强,使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得到 改善,及时排除成长中的一些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发展建设性的人际 关系,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都获得相对于自身而言的提高。
学校对贫困大学生在心理问题方面表现出来的某种群体特殊性不应 加以放大或渲染,以避免伤害贫困生的自尊心。但对于少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 贫困生则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如通过个别性心理咨询引导他们建立积 极的心理防卫机制,鼓励他们进行改善人际关系的尝试,指导他们调控情绪以降 低心理焦虑水平等。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团体行为训练来解决在贫困大学生中存 在的某些具有共性的心理障碍问题。总之,高校只有通过综合性的多种教育方式,才能有效地改善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论文篇二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与补救方案》 提要:贫困生是大学校园内的特殊群体,四川作为西部偏远的地区, 存在许多的贫困生,由于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差,所以饱受经济和生活双重压力, 从而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贫困 高校大学生 心理问题 由于地处西部,四川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更加突出,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问题已成为四川高校急需解决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经济改革的深 入和高校的逐步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张,并向大众化方向迈进,适龄青年 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贫困大学生的数量都有所增加;然后自从1995年高校招生 并轨制度开始实行后,高校收费持续攀高,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现状 1.经济负担 通过我们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四川绝大部分贫困生来自偏远的川东地 区,部分来自城市下岗职工家庭。通过他们的家庭结构看出,绝大部分是由于家 里人口数偏多,家庭经济来源单一,家庭中有患病老人等。
2.心理负担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仅背负沉重的经济负 担,而且得完成自己的学业,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他们的双重压力造成了诸多 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体说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 面:
2.1自卑消极心理 四川高校的贫困生大多来自川东地区的农村,由于物质的有限性,和 同学之间的兴趣差异、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他们在心理上极不适应。久而久之,由于感觉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谈恋爱、交朋友,自我感觉 低人一等。
在此恶劣的环境下产生情绪低落、心理灰暗、形成自卑自贱的心理。
2.2孤僻封闭心理 对未来的担心,对未来的迷茫,对贫富差距的不理解,对社会不平等 现象的不满,现实生活中又往往受到周围人不公正的待遇和不愉快的体验,使得 他们经常烦躁不安,不愿与外界人士打交道,独自一人过着自己一人的世界。同 时又由于自卑的心理,交友的动机薄弱。
2.3焦虑抑郁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受过多挫折引起的复杂的情绪反应,是因遇到困 难而无力解决而产生的担心和紧张的情绪。在校的贫困大学生不仅因无力应付外 界压力而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同时在学校也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同时还面临 学业和就业的困难。
二、采取的补救措施 通过以上的调查了解和总结。四川高校的普遍问题主要集中在自我意 识、人际关系和问题分析几个大的方面,针对四川高校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一下几个措施加以改善。
1.学生自我方面:
1.1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的提高。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贫困 的心,作为当今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转变消极的认知,提高自我意识,增强自我的 自信心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1.2解决心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与老师加强交流,和 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诉说心中的苦闷。同时积极采取有效合理的经济资助方式, 减轻经济压力。
2.家庭影响方面:
2.1家中的父母因积极的树立良好的生活观,培养孩子的主动性,通 过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贫困只是暂时的,乐观的生活才是最美的。2.2父母也应主动和孩子加强交流,及时的了解孩子内心的发展状况, 理性分析和换位思考孩子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积极主动的和老师一起改善孩子内 心的心理问题。
3.学校教育方面:
重视贫困生心理咨询工作,完善心理健康体系。心理咨询工作是解决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心理教育健康发展的奠基石。贫困生往 往由于缺乏情感的支持,遇到困难时无可以倾诉对象,导致做事比较冲动,没有 满足过多的自尊需要,在问题的处理上就显得格外偏激。
三、总结 通过我们这次的调查,我们深深的明白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 仅是他们自身的问题所在,同时也明白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严重性,通过 这次调查,我们也发现了成都的221高校和一般不同院校中贫困大学生的差异问 题,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结论,不仅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校对贫困生问题开展合 适的帮助,更让我们了解了我们身上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