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城市防涝管理论文] 南通城市

南通城市防涝管理论文

南通城市防涝管理论文 一、治涝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 1.治涝工程现状和治涝标准 江苏省南通市城市治涝水利工程系统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受 人为因素影响,原有的水系被打乱或填河埋管,城市水面积进一步缩小,调蓄功 能削弱,加之河道淤积,排涝出江口门不足,高、中、低水系控制投施不全,市 政排水管网配套建设滞后等原因,致使排涝布局不尽合理、排涝出路舍近求远、 低水高排、雨污不分等现象较为普遍,对城市的水环境保护及防涝保安造成影响。

现状条件下,南通市主城区的排涝能力和标准约低于20年一遇,沿江圩区不足 10年一遇,远不能适应南通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排涝水系被打乱,排涝出路不合理。历史上按地形特征,将市区 排涝水系分为高、中、低三级,因势就近排涝入江或入区域性干河。由于城市发 展、路网建设、开辟海港引河及濠河封闭治理等诸多原因,使部分排涝水系打乱。

以主城区为例,海港引河的开辟切断了主城区城南、城东地区排涝入江的通道, 迫使城南、城东部分地区(南川河以北)改向北排,经海港引河再排入区域性干 河(通吕河)。因此,出现了中高地形排涝入高水系的局面,水面比降小,排水 不畅。濠河封闭治理,一方面使濠河的水环境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切断了周边诸 小河的引、排水通道,也失去了河道调蓄容积,迫使诸小河向北排涝入通吕河, 排水不畅,水体呆滞。因此暴雨后这些地区容易受涝。

(2)治涝工程系统不健全。由于多年来资金不足,排涝工程系统还很不 健全。以南通市开发区为例,排涝工程尚未形成完善系统,干、支河不配套,标 准不高,涝水不能及时外排;
高、中、低水系间缺乏控制工程,高、中水系水位 与沿江圩田区(低水系)水位分别超出0.5~1.0m,致使沿江工业走廊地 区排涝时常受高水下压影响。加之干支河淤积严重,排涝出江口门不足,故不能 有效防治一般涝灾。

(3)工程管理不善,设备陈旧、老化,难以及时安全运行。由于城市水 务多头分管,职责不清,多处工程设施长期失修,更新改造更差。一旦涝情发生, 不少工程不能及时、准确、安全运用。(4)水环境严重恶化,形成涝、污并发。雨、污不分直接入河及沿河弃 放垃圾,有害毒物溶淋污染水体。积涝排泄不及淹没住宅及厂企单位,不仅受涝 且饱受污水四溢之苦。

二、防涝方略的构思 1.按城市发展规划区分重点防涝保护地区与一般保护地区,分别采用不 同的治涝标准 2001年4月南通市城市面积由原224km2扩大到381.26k m2,人口由64万增加到76万。对此,新的防涝工程系统规划中沿长江东西 走向将城区划分为两区,2010年建成区(经济密集带)为重点防涝区,其排 涝面积约227km2,按50年一遇洪水设防,该区以外为一般防涝区,排涝 面积约154km2,按区域性防涝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防。

2.建立完善的高、中、低三级水系(水位)间控制线。

南通市城市陆域由于成陆时间不同,其地形地貌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 是老岸田:高水系,成陆最早,地面高程为5.5~6.2m。二是中沙田:中 高水系,成陆较晚,地面高程为4.5~5.5m。三是圩塘田:低水系,成陆 最迟,地面高程为3.6~4.5m。首先,应对高、中、低地区相互沟通的河 道设闸控制。其次,形成高、中、低水位控制线。第三,将高、中、低排涝区隔 开,分别排涝,有效地防止高水下压。

3.建立多个独立防涝保护圈,就近排涝入江入河 在高、中、低水系各自的辖区内,按局部地形特点、沟河分布,进行合理 调整合并,建立大小不等的独立封闭防涝保护圈,因势就近排涝入江或区域性干 河。

4.调整水系,理顺排水出路 受开辟海港引河、濠河封闭治理等影响,迫使主城区南部、东部及北部地 区涝水北排入高水系区域性干河通吕河的现状,应结合水环境治理、防止通吕河 水体污染要求,调整水系,改变排涝(及排污)方向,缩短排水路线,搞活水体, 充分利用长江潮差自排出江。5.增设出江口门,相应提高排涝标准 对沿江圩区及独立低洼地区的排涝出江口门,按50年一遇洪水排入长江 的标准予以改建、扩建;
对尚无入江口门的海港引河、任港河等应按排涝标准予 以增建(已按规划实施)。对所有沿江涵闸的排涝能力进行验算,验证设立提排 站的必要性及其规模。

6.充分利用排涝圈内河道调蓄容积,削减洪峰流量,减少排涝闸站投资 利用水文、气象信息网络技术,实行水文、气象预报。合理调控涵闸工程 预降内河河网水位,利用最低与最高容许水位之间的河网容积削减洪峰,节省排 涝闸、站投资,并实现蓄、泄兼备,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新的防涝工程系统构成 1.高、中、低水系间控制工程 (1)东部开发区水系控制工程。

一是通吕与通启水系间控制工程。东部开发区属通启水系(中水系)与沿 江低水系,北邻通吕水系(高水系)。通吕、通启两水系正常水位相差约0.6 m,已建庙桥闸、朝阳闸、小海套闸及东沙套闸将两水系隔开。上述各闸均年久 失修,工程老化,需更新改造。另外,营船港河疏通后亦应建闸将通吕与通启水 系隔开。

二是通启水系与沿江低水系间控制工程。通启水系与沿江低水系正常水位 相差0.4m,为此,应修建长桥港节制闸、新开港南节制闸、富民港节制闸等, 以防通启水系高水下压。

三是通启水系内部排涝圈封闭工程。设长桥港北闸、东北片大沟闸、富民 港南闸、富民港北闸及新开港北闸等,使相应的排涝片形成封闭排涝圈。当通启 河水位高于4.4m时,上述各闸关闭,自排停止,排涝圈内积涝由流动泵站提 排解决。

(2)主城区水系控制工程。通吕河南岸与沿江低水系之间的主城区城南、 城东、城北一带属高、低地形过渡带。规划沿通吕河南岸新建海港引河北闸、郭 里头河闸、通扬河口闸、运料河北闸等,形成高、中水位控制线,避免高水下压,使上述地区排涝圈涝水南排入江。

(3)西部港闸区水系控制工程。

一是通扬高水系与沿江低水系间控制工程。已建胜利套闸、唐家闸船闸、 四号桥套闸、东港套闸等将两水系隔开。上述各闸因年久失修,应视具体情况予 以更新改造。

二是通扬河以西的中心北河片、芦泾东河片、永兴河片等排涝圈,地处高、 低地形过渡带。已建的水关庙套闸、三牌楼节制闸及永兴河套闸形成了高、中水 位之间的控制线。上述三闸当通扬河水位高于4.6m时关闭,停止自排,排涝 圈内的积涝,依靠流动泵站提排解决。

2.水系调整、调向工程 (1)主城区水系调整、调向工程。规划将现状的通吕河南岸片、通甲河、 南川河等片并入海港引河片,将百花片、通吕河片并入任港片,将西山北河片并 入姚港片,陆洪片并入裤子港片等。为此,应疏通片内各级河道,新开河道沟通 工程,路、河交叉工程等。使主城区各排涝圈均能由高向低顺利就近排涝出江。

(2)开发区水系调向工程。受“325省道”筑路影响,该路北侧原向南 排涝入天星横河的部分支河被切断。需改向北排涝入通启河,为此应疏通长桥港、 东北片大沟等,并在河口建闸,形成新的封闭排涝圈。由于天星横河南侧各排涝 片受通启水系与沿江低水系之间中、低水位控制工程的分隔,各排涝片分隔为南、 北二片,北片排涝圈北排入天星横河,南片排涝圈南排出江。理顺了高低不分现 象,减轻了沿江低地排涝负担。

3.沿江排涝闸、站工程 南通市沿江排涝口门多以自排为主,个别低圩区才设泵站实行提排。但原 排涝闸设计标准偏低,又因年久失修,应视具体情况进行验算,予以改建或重建。

由于原任港及海港引河无出江口门,规划新建任港闸与海港引河河南闸(小姚港 涵)各1座。此外,根据自排为主提排为辅的原则,对沿江各排涝口门进行排涝 验算,分别增设提排站8座共16.0m3/s,以策安全。

4.城市河道整治配套工程(1)区域性干河整治工程。对流经城区的九圩港、通吕河、通扬河、通 启河等城区段进行疏浚、护坡。

(2)对城市各级小河沟进行疏浚、护坡、涵闸配套、绿化工程等。

5.城市管网建设拟按雨、污分开的原则,雨水入河,污水入网进污水处 理厂集中处理后中水入河重复利用。亦将与排涝工程系统建设同步进行。

以上工程系统按10年左右时间建成,从而实现“挡”(挡潮)、“控”(高、 低水位控制)、“分”(分排涝圈排涝)功能齐全,“蓄”(利用河网容积滞蓄洪水)、 “泄”(闸、站自排、提排)兼备,水畅其流、安居乐业、环境秀美的城市乐园, 为南通市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