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论文]康复医学论文范文3000

康复护理程序在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缺氧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脑卒中发病后如能及时抢救、合理治疗和护理,患者可安全渡过急性期进入恢复期。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46例脑卒中后出现肢体瘫痪的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运用康复护理程序在早期对患者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及训练,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4l一82岁。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后确诊,其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32例,脑栓塞2例,脑出血l2例。住院时间16~32天,平均16.5天。患者给予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即开始康复程序训练。

  1.2 方法

  1.2.1 康复护理程序。第1阶段(发病第1~7天):由临床医生、责任护士进行运动功能和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订出计划,然后进行针对性康复治疗。如功能位摆放肢体、全关节被动活动、中等强度的皮肤刺激、肢体按摩、定时变换体位等,2小时1次,l5~30分钟/次。第2阶段(发病第814天):生命体征平稳后,在床上做单、双桥训练,排尿、排便、翻身、双手上举、夹腿、起坐平衡训练,手臂移动物体、洗漱、进食等ADL训练,1~2次/天,4O~60分钟/次。第3阶段(发病第15~21天):帮助患者进行上、下楼梯、手旋、插物品及语言训练,1~2次/天,4060分钟/次。第4阶段(发病第22~30天):指导患者进行室内外各种路面行走及行走速度的训练(5分钟超过35米),阅读书报、书写、使用电话、下棋等ADL训练,1~2次/天,4O一6O分钟/次。

  1.2.2 康复活动终止指标。① 心率≥100次/rain,运动后心率≥135次/min,伴有心律不齐;② 活动后出现头晕、胸闷、紫绀;③训练后面色苍白、出汗、虚脱等现象;④ 血压≥180/120mmHg;⑤活动前后血压波动~>30mmHg。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神经功能缺损

  根据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并结合患者总的生活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07级),疗效评定参照《脑卒中病人临床疗效评分标准》? :①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或以上,病残程度0级;② 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 ,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 一45% ,病残程度在4级;④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减在17%之内,病残程度在5级;⑤ 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 以上,病残程度在6~7级,总有效率% =(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总例数×% 。

  

  2.2 结果

  基本痊愈9例,占19.6% ;显著进步2l例,占45.8% ;进步I1例,占23.9% ;无变化3例,占6.5% ;恶化2例,占4.3%。总有效率86.3% 。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主要在病后6个月内,尤其是头3个月内。因此,早期康复对脑卒中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早期的医疗方案缺乏康复措施,容易引起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变形,造成一些不可逆的继发性残疾改变。研究证实,当中枢神经受到损伤(包括血管损伤)后,在损伤中心区的周围神经元细胞并非死亡或程序凋亡,仅出现传导衰竭,早期对其进行运动等有利的干预可调整神经元兴奋性,重建神经功能网络,实现功能重组,达到功能重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46例患者总有效率89.3% ,说明早期例行临床治疗并实施康复护理程序可显著提高患者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回归家庭例数明显增加。其中无变化、恶化共5例,1例为大面积脑梗死,4例为脑出血量,出血量均达60mL以上,提示脑细胞有损害,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虽然经综合治疗,但神经功能恢复较差。另外,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住院时间短的患者好,这与科学的康复护理有关。

  早期康复治疗需要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及致残程度。患者住院时间缩短,独立行走人数增加,减轻瘫痪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中国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医学论文发表服务,并提供大量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