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产业升级价值及路径选择] 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

[摘 要]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对产业升级的深远影响,指出了当前产业升级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的困境,并针对这一困境,提出了解决对策,即加强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低碳技术投入,夯实产业升级基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绿色工业道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 产业升级 路径选择

  

  一、发展低碳经济对产业升级的价值

  1.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制高点

  我国的技术水平存在层次差别,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产业升级的阻碍因素。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按照发展战略,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和清洁技术,推广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抓住有利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借机占领制高点。

  2.发展低碳经济是产业结构转变升级的突破口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显著,第一产业生态化水平不高,第二产业中间高碳的能耗产业比例大,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传统的商业贸易服务在第三产业中依然是主打,新型的高技术含量产业发展缓慢,自然环境压力与日俱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呼唤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低碳经济,是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产业优化升级迫在眉睫,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正是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意味着由“高碳”时代向“低碳”迈进。

  3.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其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即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就是运用科技、信息等力量带来节能减排、绿色产业,这正是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想契合的。可以说低碳经济让经济发展方式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二、产业升级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的困境

  1.能源利用率低,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从能源结构上来看,在中国能源资源探明的储量中,98%是煤炭,煤多,油少,天然气资源基础设施不足制约着中国低碳进程的脚步。我国的资源条件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炭这一“高碳”能源仍然是主导能源的事实。从单位资源产出效率来看,我国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标准煤的产出效率只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在节能减排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的今天,却在其落实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现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都是高能耗的工业部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离不开这些支柱产业的支持,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如就业压力、税收压力等等都使得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变成泡影。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升级存在难度。

  2.政府和投资缺乏对低碳技术研发及创新的支持

  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我国也将发展低碳经济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缺乏先进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加上政府和各方投资力度不够,政策落实到行动中的效果大打折扣,企业的投资也并非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使中国低碳进程缓慢。据调查表明,虽然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研发投入第二大国,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由2004年的1.23%上升到2005年的1.34%,2006年的1.41%,再到2007年的1.49%,这些数据足以表明中国在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是付出了巨大努力的,但与发达国家技术研发投入占GDP2%的比例相比,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水平相差甚远,也很难掩盖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1]。这种整体科技水平落后的现状也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低碳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政策取向严重偏向于第二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总量的提高。1998年,我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8%、49.2%和32.8%,农业所占比重过高,相比之下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这与世界银行14%、35%和51%的标准差距较大。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5:4,但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在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发展,低耗能的第三产业发展与高耗能的第二产业发展相比明显滞后。在高耗能的第二产业中,以建材、钢铁、电力、石化为代表的高污染的重工业又占据了较大的比例,由于技术设备落后,大大降低了资源利用率,能耗水平居高不下,致使我国能源利用率明显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三、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1.加强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建立清洁能源结构。而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高碳能源结构及其技术基础是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的主要现象,并且这一现象短期内无法改变。这一现状直接影响制约着产业升级。加强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推进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效,减少废弃物排放。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过速发展。据统计,我国的能源效率目前只有欧盟和日本的1/4,美国的1/3,效能提高的空间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近几年,我国在新能源开发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成本也在逐渐减少,这些都为今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今后必须进一步提高新能源转化效率,降低新能源成本,培育和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率。

  2.加大低碳技术投入,夯实产业升级基础

  我们要发挥后发优势,靠现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生命工程技术以及循环生产、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融人和带动。从而不断提高工业的物质变换和能量转换效率,并不断降低废弃物产出率和提高产品的生态性能和质量,提高各产业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率。加强低碳方面科研能力的投入,鼓励低碳技术产出,大力倡导绿色能源的使用,发展新科技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研发节能减排技术,主攻自然能源技术替代化石能源技术。加强生态消费环境建设并支持相关的技术研究,尤其是碳汇技术,如攻克碳收集(CCS)和碳汇等[2]。加强国际及国内的技术交流,解决节能减排困境。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中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资源的技术。特别是加强与欧美国家欧盟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建立长期良性的合作关系,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在节能减排的道路上共同进步,昂首阔步迈向低碳时代。这样,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优化各产业内部结构,通过技术升级的绿色化低碳化来推动产业升级的绿色化、低碳化。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绿色工业道路

  产业结构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升级的重点在工业,在于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工业化道路。首先,优化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重点是加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同时注重生态农业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其次,对工业进行重点改造,打造新型绿色工业。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高碳产业的准入条件。改造提升制造业。优化结构,改善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变大变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判断技术发展趋势,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徐冠华.科技研发投入增加难掩中国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EB/OL].科学网,2007-03-08.

  [2] 程宇航.我国产业升级的绿色低碳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