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论法与文化的关系

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摘要]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具有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地方文化是地方文 献的产生基础,地方文献的内容反映着地方文化,并对地方文化产生多方面的作 用:影响地方群众心理,帮助地方物质文化建设,有助于研究地方历史和现状, 有助于继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等。

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进步,而文化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为了促进文化发展, 一项重要的任务是继承、发展和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地方文献,作为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以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其内容 涵盖范围极广,是文献这个大家族中在内容上涉及一定区域并具有一定价值的部 分。它不仅记录了地方的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也记载民俗、艺术、文教事业等地方文化的方方面面,与地方文化有着天然的紧 密联系。本文试图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1 地方文化是地方文献的产生基础 地方文献是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群体活动方式 的记录,凡是在内容上涉及该区域并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献信息载体,均属地方文 献。它与其他文献内涵的界定,在于其内容必须是能够反映当地社会发展的历史 和现实状况的图书文献资料。与其他文献相比,其首要特征是地域性。它在内容 上涉及一个地区内的自然与社会基本情况,以不同的题材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 层面,系统,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地理,民族、风俗、民情、 宗教等本地区事物的特色,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广博性、实践性、资料性,翔 实性等特征。显然,地方文献的产生不是凭空的,而是以一定的事实、一定的情 况为基础的,这些事实和情况不是别的,正是当地的地方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广义的文 化从整体上包容了人类从浅到深的全部进化活动,这种进化活动既是不断推进、 日新月异的,又是具有稳定性,根深蒂固的,它的“根”来自传统、民族和时代, 这就决定了文化是具有区域性、时代性、阶级性等特征的范畴。所谓地方文化, 从广义上说,是某一地区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 和,从这个意义上看,地方文献就是对地方文化的记录和反映——它的内容恰恰 包容了一个地方在各个时代的各方面的种种情况。地方(区)文化,一般可分成 圈、群、体三种类型。圈、群文化是指世界和国家而言,范围较大。体,即文化个体,是指国家、民族文化内部的个体组成部分,如我国历史地域所形成的中原 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等。因此地方文化是指地方 特色文化,即具有明显地方特征。独特艺术风格,能够反映当地人民群众生产斗 争、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并已形成相当大的影响和优势,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 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从这个意义上看,地方文献是有关地方特色文化的 记录,地方文化是这部分地方文献的源泉。当然,无论地方文化和地方文献,其 首要特征都是地域性,由于它们丰厚的蕴藏量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具有顽强的生 命力,对当地的政治、经济、人民群众心理有着很大影响,其中积极的先进的部 分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地方,小至乡村,大至一国一洲,全社会全 人类的文化就是由各个地方文化的总和所构成的。文化是文献产生的基础和源泉, 同样,地方文化是地方文献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地方文献的产生以地方文化的形 成发展为前提,记录了地方文化积累过程中方方面面的详细资料,离开了地方文 化,地方文献就不可能存在,不可能在文化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肯定地方文化是地方文献产生的基础,地方文献的内容反映地方文化的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地方文献本身就是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 化的物质层面和心理层面结合的部分,也是界定地方文献定义的首要因素。因此, 它们两者是积淀历史、记录地方人民的认识和实践,并传承于现代与未来、服务 于社会的精神财富。发展地方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收集、整理,保存并开 发利用好当地的地方文献。

2 地方文献对地方文化的作用 正如文献信息对于文化所起的作用一样,地方文献对地方文化也起着保证 继承、加速传播与交流、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地方文献并非消极地被 地方文化所决定,而是不仅仅在内容上动态地反映着地方文化的情况,而且对地 方文化的发展起着能动的反作用。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重视地方文献, 就是要重视它们对地方文化继承、发扬、交流的作用,这是地方文献的生命力所 在。由于地方文化与其产生的地方文献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民(氏)族性等特 征,不同地区的地方文献对于该地区文化的作用又有着具体的特点和表现,在利 用中应该具体地区具体分析。但总的来说,地方文献对于地方文化的作用形式有 以下几个方面:
2.1心理层面——地方文献对地方群众心理的影响 群众的心理和精神面貌是地方文化最深层面的内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中就包含了每个地方的人们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共同心理素质 或心理倾向之意。群众心理是在一个地区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地方文化的 发展逐渐形成的,地方文献在其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2.1.1 提高地方群众的爱乡爱国意识和民族自尊心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说:“国者,乡之积也,爱国者,亦必爱 乡。”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令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事实;
每个地区 也都有着令当地人民骄傲的辉煌的历史。这些历史上的辉煌事实正是靠地方文献 如实记录和流传下来,让人们了解和接受的,对人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形成 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记述本地区现实情况的地方文献,使人们了解家乡的发展 和建设状况,更提高了人民的爱乡情爱国心,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家乡的现 代化建设之中。

2.1.2促进各民族团结,增强地区凝聚力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共同缔造了中华民 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地方文献记载了各个民族发展的过程,他们对地方经 济文化的贡献,以及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的历史和现状。由于我国历史上 封建统治者对民族文化的轻视,造成了大民族主义和各民族的不平等,少数民族 文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
大量散藏于民间的民族典 籍正随着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去世而消失,将成为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一大损失。

而解放后,国家开展抢救整理民族文化的工作,抢救整理出大量的民族古籍,并 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根据地方文献编写了大量有关民族问题的专著,不仅挽 救了民族文化,也加深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友好,防止大民族主义,提高 少数民族的地位,增强了一个地区各民族的凝聚力。

2.1.3满足地方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每个地区的人民群众都以本地区拥有与别地不同的独特之处而骄做,并乐 于保持这 2.2物质层面——地方文献对地方物质文化建设的作用 地方文化的物质层面包括一个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资源、劳动者、生产 工具、生产方式以及由其结合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显然,由于各地自然条件、 历史发展及传统心理的影响,其物质文化或以商业文化为主,或以农业文化为主,或以交通运输为主,抑或多元化发展,各自呈现出地方的特色,这些与地方人民 息息相关的生存条件,自然也是地方文献记述的重要内容光焕发之一。近年来, 开发文献信息资源为当地经济发民服务是信息工作部门十分重视的一个课题,相 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充分体现了地方文献对地方物质文化的促进作用。我们认 为,这种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保持和发扬地方原有的物质文化特色。内容丰富的地方文献不仅记 录了这种特色的形成原因、发展基础,也记录了当地人民经过长期的奋斗所得的 成就,形成的经验。这种经验对保持和发扬当地的物质文化特色是一笔巨大的精 神财富,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第二,发掘潜力,建设新的物质文化。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讲求创新意识,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本地的潜力,因地制宜地开创新的发展局面,在很大程度上 要靠充分掌握信息资源,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而“知己”的有力武器就是当 地的地方文献。地方文献是了解一个地方的资源状况,从而选择其新的发展点的 知识宝库。同时,地方文献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而科学的进步也可能成 为物质文化新发展的契机。

2.3心物结合的层面——地方文献对研究地方历史和现状的作用 我国地方文献历史悠久,涉及内容广泛,资料翔实细致,可信度高,其深 度、广度比正史中的“地理志”强得多,而真实程度也要超过正史中的“一统志”, 这些特点使它成为研究中国的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军事史及科学技术发展 中所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补充了官修史书的不足。地方志首重地理,对当地的 地理沿革、山川河流、疆域城池、湖泊海道、交通驿站、关隘厄塞等都详加考核, 详细记载,为我们研究地理变迁提供可靠的史料;
地方文献对地区政权组织机构 情况。各种官吏名额和任免情况、历代沿革变迁都有详细记载,是研究地方典章 制度、政治史不可缺少的资料;
地方文献记载了当地风俗习惯、名山、寺观、名 胜、建筑,如《王屋山志》、《洛阳伽蓝记》、《说嵩》等,对研究地方风俗史、 旅游资源有很大帮助;
地方文献提供了该地民(宗)族的生活。风俗习惯、生产、 宗教等资料,对民(宗)族史、宗教史研究很有帮助;
许多人物传记的资料,正 史上不记或语之不详,往往能在地方文献中找到,如许多在当地有相当影响的杰 出人物、科学家、能工巧匠等,《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便是一例;
地方文献 还记载了大量的文化艺术资料,录有金石、古迹、艺术、歌谣、诗文、农谚、碑 碣,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有相当的影响,是地方 文化史的重要内容;
对科技文献资料的记载也是研究地方科技发展史的必要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利用地方文献编写“断代史”、地理书、地方志、大事 记、会典、会要、类书、政书等史书和资料汇编的传统。两晋以来的地理书如《水 经注》,《陈留风俗记》,唐宋以来的类书、辞典,如《永乐大典》、《古今图 书集成》,在编写过程中都引用了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清朝学者顾炎武根据一 千多部地方志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书》,前者类似经济资料汇编, 后者为历史地理著作,都很有名。我国古代的地方志有许多已不传于世,但靠着 这些资料著作得以保存下来。如现存于世的最早的河南地方志为元代的《河南志》, 是清嘉庆中由徐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
广东潮州早期方志《潮州图经》, 也是饶宗颐先生从《永乐大典》辑出的。可谓取之于斯,又用之于斯,对我们研 究地方的历史提供了许多细致宝贵的材料。

利用地方文献,编写各种专著和资料汇编,修编地方史志,对研究地方的 历史和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是地方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将地方文献中 大量的天象和自然灾害资料按时代按专题编成各种资料丛编,可为科学研究补充 有价值的数据和事例;
整理地方文献中有关中外文化交流的资料,编写中外友好 往来的历史,可为促进中外友好和文化交流服务。建国以来,利用地方文献研究 地方历史和现状的成果累累,层出不穷。

2.4地方文献对继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的作用 每个地方的文化活动当中都产生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项目,在当地 世代相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色文 艺的形式包括民间文学,音乐、戏剧、美术、曲艺、舞蹈、杂技、花卉、陶瓷, 甚至饮食、方言等内容。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山东潍坊的风筝、安徽毫州的剪纸、 河南洛阳和山东荷泽的牡丹、河北户县的农民画、吴桥的杂技等,这都是在全国 甚至是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的地方特色文化艺术形式。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文化 遗产,使一个地方原有的特色文化项目发扬光大,构筑起更加显著的优势和更加 鲜明的特色,是完成民族文化复兴这一系统工程的基础性建设。

在古代,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和继承主要靠当地人们口头交流、口耳 相传,将它们形成专著进行记载和传播的也有,但并不多见。地方文献虽然对它 们有相当多的记载,但较为零乱,不成系统,这是一部分特色文化的优势逐渐丧 失,特色日趋平淡的因素之一,甚至有些民间技艺已经逐渐失传。随着文化事业 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地方文献在特色文化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开始重视采访、收集、整理地方文献为特色文化项目服务,并形成了许多专著,保证了特色文化 艺术的继承和传播。在此基础上开展理论研究,为这些文艺形式的发扬、发展、 迎接新事物的挑战做出贡献,同时也为地方文献的宝库新增了一笔财富。近几十 年来,全国各地编写出版了许多文化志。文化艺术年鉴、方言研究、姓氏研究等 地方文献,以及有关各种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的专题文献,如《中原寻根——源于 河南千家姓》、《长安月季别样红》、《中国浙菜》、《广东曲艺选集》、《评 弹艺术》等等。

3 结语 文化,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人类独特的创造物。虽然世界各国对文化定义 至今仍众说纷坛,但在社会发展中,文化现象仍然明显表露出来。我国早在汉代, 就有“文化”一词,通常是作为封建帝王所施用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而现代文化 的内涵,由于中外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正逐步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结构和观 念。它表现在知识、信仰、道德、法律、艺术、习俗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心理 思维、价值取向等一切方面,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系统。而文献,即是记载有价值 的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各种因素,文化和文献都形成了具有 地域性的方面,即地方文化和地方文献。应该说,地方文化包括地方文献,地方 文献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