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运用困境|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

剖析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运用困境

剖析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运用困境 摘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代表了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在归纳公允价 值在非金融资产中运用的基础上,从确认、计量和披露三个环节分析了公允价值 在非金融资产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
非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计量 一、运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大量新业务、新产品的出现对传统会计产生了巨大 的冲击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会计准则中财务会计目标的变化(由单一的受托 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同时并存)、贯穿会计准则的核算理念的变 化(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表观)以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变化(与国际 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导致会计的计量模式必然也要发生变化(由以历史成 本计量为主体的单一会计计量模式转向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并存的计 量模式)。而基于市场对资产价值认定的公允价值再次大范围地在具体会计准则 中加以运用,将在增强会计报告信息可比性和相关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我国经 济与世界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公允价值在非金融资产中的运用 我国会计准则对非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分散在不同的具体 准则中。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非金融资产的具体准则包 括:3号投资性房地产、5号生物资产、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2号债务重组、 16号政府补助、21号租赁和20号企业合并中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这些 准则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即在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都不同程 度地进行了限制。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时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 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 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 取得的,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
二是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 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应 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 实质;
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重组除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方式外,其它清偿方式 下非金融资产的计值均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其市场价格 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 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仍不能确定非 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合理的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

政府补助准则规定,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合并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核算,按照公允 价值计量所得的资产和负债以及作为对价支付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

租赁准则规定,承租方在租赁期开始日对租入资产计量采用该资产公允价 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三、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一)确认环节存在的问题 非金融资产的计量是否能够采用公允价值,首先应判断是否符合各项资产 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基于主观判断的定性因素先于具 有量化标准的定量因素,从而使公允价值的确认显得尤为重要。

从非金融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中对非 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确认的相关规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确认的条件规定比较 散乱,缺乏一致性,如租赁准则中只写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在什么条件下采 用没有加以规范;
二是确认条件和计量基础混为一谈,如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 产、政府补助和债务重组等4项准则中,对于确认的要求实际上更倾向于计量基 础的要求。

(二)计量环节存在的问题计量是公允价值运用的核心问题,它既体现着公允价值的实质,又决定了 公允价值运用的效果。我国公允价值在非金融资产计量时仍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 的层级划分,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存在活跃市场,市价即为其 公允价值,此层级取得的公允价值是最客观的;
第二层次,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存 在类似活跃市场,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决定,此层次虽然存在同类交易的活 跃市场,但是如何调整到计量对象的价值具有主观性;
第三层次,不存在前两种 情况的市场,此层次不存在交易的活跃市场,需要通过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在三个层次规定中,对于“活跃市场”、“类似活跃市场”没有明确的确认条 件,增加了实务中判断的模糊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非金融资产存在活跃市 场的情况不多,更多的是后两种情况,实务中需要对非金融资产根据类似资产进 行调整或采用估值技术。由于非金融资产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在对这些差 异进行调整时,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市场交易环境及主体动机 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而采用估值技术在实务中操作 难度最大:一是实务中对非金融资产的估值还没有代表性或通用的模型,往往更 多采用现值的计算模型,模型参数确定的准确性、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公允价值应 用的效果;
二是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规定各不相同,计量 时涉及的多项参数没有任何指导信息,缺乏统一的规范,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 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随意性和多样性。

(三)披露环节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在确认和计量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公允价值本身的主观性 导致公允价值的附加信息披露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对于涉及 公允价值披露的内容可以说少之又少。生物资产准则、政府补助准则和租赁准则 的披露内容没有涉及公允价值的任何信息,而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也只要求披露 公允价值,披露要求最多的是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和企业合并准则, 但也仅限于披露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和方法,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

可见,虽然具体准则中规定了对公允价值披露的信息,但信息使用者仅根 据这些简单的披露信息难以正确理解和利用会计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广度 和深入都远远不够。

四、建议与展望 当前我国非金融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还不是非常成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增强,监管机制的完 善以及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深入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将成为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主 要计量模式。//wWw.gWyoO.Com (一)积极推进培育活跃、有序的市场 公允价值有别于市场价格,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基于市场的一种对资产或负 债价值认定的综合计量属性,所以活跃的市场是公允价值得以合理运用的一个前 提条件。活跃市场的培育,依赖于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包括资本市场、房地产、 生产资料等各类市场,防止行业垄断地发生,让交易双方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公允 的市场价格及市场信息;
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环境,防止利用公允价值进 行舞弊,积极营造一个充分交易、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大力开展企业与资产评估机构的合作 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对企业会计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于从 事资产评估业务的人员来说是他们的一个强项,长期的资产评估工作为他们积累 了丰富的评估经验和评估技术。公允价值的计量目标与资产评估的目标基本一致, 为了有效提高公允价值估价的公允性和可靠性,企业应该借助专业资产评估机构 的优势,尽量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长期来看, 会计界和资产评估界的合作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优化 资源配置,提供客观、公允的资产价值是二者合作的基础和目标。

(三)制定全面、系统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正式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airValueMeasurements),FASB对发布该公告的原因做 了如下阐述:“在本准则之前,公认会计原则中已有公允价值的不同定义以及应 用这些定义的有限指南,但这些指南分散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诸多公告中。指 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不一致,这些不一致又增加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复杂性。FASB 决定在本准则中考虑这些问题。”该公告主要解决了三个重大问题:公允价值的 定义、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方法以及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当前我国有关公 允价值的规定情况与NO.157号发布前美国的情况基本类似,这三个问题也是目 前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面临的问题。既然美国已经研究并很好地处理了该问题, 那么我国也应该积极借鉴美国制定公允价值专项准则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 况,尽快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以便务实地规范指导公允价值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