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轻缓化研究论文:非刑罚化

刑罚轻缓化研究论文

刑罚轻缓化研究论文 一、刑罚轻缓化的含义 1.刑罚轻缓化的前提是某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即某行为符合刑法分则规定 的某种犯罪的犯罪构成所有要件,需要动用刑法来处理。其包含两层意思:第一, 刑事立法者在立法时,需要根据立法必要性的原则把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也就 是说,某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运用其他部门法处理该行为已显不足时, 才能把该行为规定为犯罪,交由刑法处理。第二,刑事法官根据刑法的规定确定 某行为构成犯罪时,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尽量不动用刑罚或者当非用刑罚不可时, 尽量动用较轻的刑罚。

2.刑罚轻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止不动的。刑罚轻缓化是一个 伴随刑罚的历史发展全过程的动态的过程。人类文明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进化发展 过程,刑法作为一种社会法律制度,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从野蛮到文明不 断进化。刑法之进化的最明显的趋势就是刑罚的轻缓化。纵观历史,肉刑已经成 为历史陈迹,死刑也正在逐步走向消亡,刑罚在人道主义精神的感召下走向轻缓 化。这是一个历史的发展潮流。

3.刑罚轻缓化从整体上看,呈现由重到轻的发展趋势。但是,刑罚轻缓化 不是说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刑罚都越轻越好,不意味着可以超越时代实行轻 刑化,刑罚轻缓化在具体的历史时期是有限度的。因为刑罚是应当严酷还是轻缓 取决于时代的平均价值观念、取决于国情、取决于本国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生 活水平。

4.刑罚轻缓化并不一概排斥重刑的适用。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严 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就目前状况下用刑不宜太轻,对这些罪处以重刑,目的是 为了减少这些犯罪,逐步减少重刑的适用。这与刑罚轻缓化的趋势并不矛盾。其 次,刑罚轻缓化不等于一味地从轻,刑罚是特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社会价 值观念的产物,刑罚的轻重取决于社会的平均价值观念。

二、刑罚轻缓化实现机制 1.严格限制死刑适用 我国的死刑罪名在立法上设置偏多,司法适用上如不加以严格限制,必然导致死刑适用面过大,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最高人民法院于2007年1月1日起全 面收回死刑复核权的决定对于死刑限制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它结束了部分死刑 案件核准权下放26年的历史,但这只是在死刑限制方面迈出的第一步。在目前立 法上死刑罪名没有削减的情形下,司法上的限制就成为关键环节。

2.扩大非监禁刑的适用范围 管制刑与罚金刑不仅属于轻刑,而且具有替代自由刑的功能,应该扩大它 们的适用范围。以管制刑而言,作为我国刑法中的一项独创,在现今并未发挥太 大的作用,管制刑适用面较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实际存在被虚置的现象。扩大管 制刑的适用范围,应首先解决考察主体单一,以至于对管制犯的考察流于形式的 问题。在考察主体上应增加社区参与考察,在考察的内容上,凡涉及一些具体的 事项都交由管制犯所在社区来进行,并由社区定期向公安机关汇报。这样一方面 便于考察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减轻公安机关的负担和压力。此外,在规定考察 内容时应尽可能细化,有可操作性并落实责任,而不能像现行刑法只要求管制犯 遵守某些规定,那样很难对他们形成心理上的压力,也无法达到适用刑罚的目的。

我国目前罚金刑的适用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单独适用罚金的比例偏低,多数是将 罚金刑作为附加刑来适用;
一是罚金刑执行难,各地都存在罚金刑判的不少,但 实际能执行的并不多这种情况。对于一些学者提出的将罚金刑上升为主刑的观点, 笔者认为这不仅会涉及整个刑罚体系的重构问题而且效果也有待于考证,应进一 步研究,对此持谨慎态度。但目前至少可以将单处罚金刑广泛地用于轻微犯罪, 以替代自由刑的适用。在罚金刑执行问题上也应加以改革,可借鉴国外的罚金易 科制度,如罚金易科自由刑等,这是解决罚金刑执行难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

3.完善缓刑、假释制度缓刑 假释属非监禁化措施,也是实现刑罚轻缓化的重要制度。我国现存的缓刑 制度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面过窄,也不符 合刑罚个别化的要求,应将缓刑制度扩大适用于所有的未成年犯、初犯以及过失 犯。对于适用缓刑的实质条件“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判定标准做出具体规定, 以利于实践中的操作。对缓刑犯的考察应进一步细化,并落实日常管理和考察责 任,避免使考察流于形式,以至无法达到适用缓刑的目的。学界有学者提出建立 缓刑保证金制度,即人民法院在判处被告人缓刑后,可以责令其提供担保人,担 保人应出具保证书,并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保证该被告人在缓刑期间能够认 真改造,遵纪守法。4.重视非刑罚处罚方法在惩治犯罪中的作用 非刑罚处罚方法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以外的其他处罚方法的 总称。根据刑法第37条的规定,非刑罚处罚方法包括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 道歉、赔偿损失以及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长期以来,我们更多重视的是刑罚在 对付犯罪中的作用,而轻视甚至忽略了非刑罚处罚方法的作用。刑罚固然是实现 刑事责任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但刑事责任的实现途径是多方面的,刑罚并不是唯 一的途径。非刑罚处罚方法是实现刑事责任的手段之一,也是实现刑罚轻缓化的 重要举措。

5.开展社区矫正,实现行刑社会化 社区矫正是与监狱矫正(监狱行刑)相对的一种行刑方式。社区矫正是指将 经法院宣告缓刑或处以其他社区刑罚、裁定假释以及由监狱等部门予以监外执行 的罪犯放在社区,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机关、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 者的协助下,矫正其犯罪意识和恶习的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主要适用于五种 罪犯:(1)被判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4)被裁定假释 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目前,也有学者建议将社区服务 设为一个刑种,在刑罚种类中增设社区服务刑,以突出其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

开展并推广社区矫正,实现行刑社会化,不仅有效地节约了司法资源,而且有助 于罪犯回归社会,体现了刑罚宽和的一面,有利于刑罚轻缓化的实现。

【摘要】刑法轻缓化已经是很多国家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因此对我 国刑罚制度进行轻缓化改革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刑罚轻缓化的正当性根 据,并给出一系列刑罚轻缓化的实现机制。

【关键词】刑罚轻缓化正当性实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