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民族文化融入研究]民族文化研究

艺术设计民族文化融入研究

艺术设计民族文化融入研究 一、研究背景 2015年6月,教育部召开深化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改革视频会议,时任教育 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创新创业 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 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 学生的转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造就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 贡献度。”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迫切需要加强政 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 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①通过民族文化资源的展示、民族 文化情境的再现和民族工艺技术的创新,综合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可以使 学生举一反三,提升创造力;
通过认真研究民族特色文化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并贯彻到学校教育改革中,有助于一线教师重新思考教学过程,从而优化教学流 程,丰富教学内容。

二、模块化课程教学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创新 1.前沿导读中民族文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三模块”课程结构由中南民族大 学康翠萍教授提出,该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以“前沿导读+专题研讨+项目实训” 的形式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既适用于某个专业课程体系的改 革,也适用于某门课程教学知识体系的改革。通过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紧紧抓住 学科发展动向、研究热点,展望未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兴趣。

(1)教学资源的民族特色化注入在前沿导读环节中融入民族文化,可以为创新 提供积累。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积累是建立在对专业领域与专业知识熟悉基础 上的,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学生面前,展现传统民族文化同现代文化的关 联性。通过把民族文化中的器物造型、艺术造型、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数字化转 化为教学资源,以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格式进行存储并传播,可以在创新 思维情境中提供资源储备。(2)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立体化展示通过多学科、多机构协同培养,研究如何使民族文化企业、政府和相关科研机构参与学校的创 新思维教育。学校要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介绍学科前沿动态及其同现实的联系;

汲取西方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精华,通过录制相关的微课视频,在课程 创新环节中重新整合包装,使之融入课程,供学生课下收看。2.专题研讨中的民 族特色学习情境营造。在专题研讨环节中,教师布置符合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的 具体主题,提出专题知识点,小组围绕知识点交流、讨论疑难问题。教师对学生 的疑问和前期练习进行分析,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解答。从这些主题出发,利 用多种民族文化资源,深入理解创新创造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延 伸思考。根据年级和学生基础的不同,通过提供创新研究的文脉背景或语境,将 民族文化综合运用在课程教学之中。这种情境不是抽象的数据和任务书,而是综 合利用多种方式展示对于艺术的印象,并给予学生引导。如,在二年级的专业课 程纤维艺术设计中,就可以传统节气为主题组织教学。纤维艺术设计中的编结与 染线,可以让学生了解纤维材料和展现方式,在实际情境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创 新情境可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加重视艺术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可以增强学生创 新的积极性。

三、课程教学实施中的民族文化创新 1.民族文化价值观与方法论融入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对民族文化的应用 特别强调整体上进行认知、把握和理解。通过民族文化的拓展和相关研究,对于 民族文化主题、民族造型的手法等研究主题,积极思考其中的民族文化价值和处 理方式。如,在民族工艺美术课程中,可以将传统七夕节的传说转化成民族工艺 品。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运用民族本土视觉图像资源,将 民族化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素材运用到创作中,使作品具有民族精神的特点。

2.项目实训中民族工艺技法的传承设计。第一阶段,教师提供一些难度较高的进 阶练习供学生进行研究,对学生进行分组。采取多种形式的课堂研讨,如幻灯片 展示、问答、关键概念阐释等。通过总结不同民族主题的艺术造型形式法则,充 分发掘民族特色符号、色彩等内在的意义,探讨民族文化为何选择这样的工艺, 从而实现从文字到实物和技艺的转化。第二阶段,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通过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将民族文化艺术作品背后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 和想象力的训练提取出来,同现代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希 望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设计开发。第三阶段,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学 生学会如何酝酿创作灵感,使民族民间艺术的基因在精神追求和思维方式上得到 体现与传承。学生以民间艺术的独特语言和视觉图像表达创意,使作品在融合时 代特征的同时,保持浓郁的东方风情和本民族的传统特色。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着手进行实验工艺的创新设计,综合体现出学生的 创新意识。

民族文化呈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样式。

民族文化创新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有效机制,需要在与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中实现。将民族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传统技艺更多地融入现代设计,可以凸显 设计的民族特征,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传承。民族文化总处在动态的发 展、创新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创新应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继承和发扬民 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和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以多元化的学生能 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既是国家和民族 地区的现实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通过认真研究民族特色文化 同创造力发展的关系,提炼民族文化中直觉思维和整体思维的合理特质,进而继 承、吸取和发扬光大,进一步在学校的创新教育课程中通过实证手段进行验证, 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深化现代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