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教育模式探讨
高校安全教育模式探讨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安全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必然要求。2016年12月,中 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 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青少年从小 树立宪法意识、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把法治教育纳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展 普法宣传活动,推动法律进学校。”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主力军, 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重任,仅仅拥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是 远远不够的,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具备法治观念是其必备的素质之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比率不断上升,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和 法制教育不够,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已经成为高校安全教育的必要内容。加强和 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既是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需 要,同时又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必然要求。(二)高校安全教育是保障校园 安全的现实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 展中的各种矛盾叠加,各种思潮复杂化,大学校园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而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安全意识薄弱、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差、应对各种安全问题 能力差,使大学校园和大学生成为各类案件、事故的高发地和受害群体。2012 年北京市破获的一起高校系列盗窃案中,犯罪嫌疑人利用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差 的弱点,在11所高校盗窃作案25起,案件造成经济损失约20万元。甚至还有些非 常惨痛的教训,如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生斗殴致死 案、2008年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火灾事件以及女大学生打黑车频频失联等,这些 都成为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隐患。新时期,加强高校安全教育不仅是提升大 学生安全意识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校园正常学习、教学的现实需要。(三)高校 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实 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 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教育的目 的促进人的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也包括 安全素质。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认识、以及安全 行为和相应的心理状态。安全素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高校在全面推 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处在一个系统的安全意识培 养环境,增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的效能。二、高校安全教育现状 (一)安全教育课程内容陈旧效果不理想。自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把安全逃 生纳入课堂教学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进课程、进教材、 计入学分在全国高校逐渐得到落实。当前高校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说明安全教育 效果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安 全教育新的内容也次第产生。目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大多采取理论教学,内容陈 旧枯燥,缺乏吸引力,安全实践演练因为场地、费用等在教育过程中所占比例不 高。(二)安全教育模式创新不够流于形式。新媒体时代呈现出交互性、开放性、 共享性、即时性等特点,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已融入绝大多数大学生学习、生活 中。而高校开展安全教育跟不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继续沿用一些传统的模式, 在开学初、新生报到、案件高发期以及在校内发生安全稳定事故或接到上级有关 安全通知时候,才会以宣传展板、安全宣传单、横幅、警情提示等方式加强教育, 宣传形式单一、缺乏经常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渗透力,形 式大于内容,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三)思想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一些 高校更多关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安全教育问题重视不够,安全管理制度不健 全,导致安全教育起不到预防作用。学校保卫工作部门、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工 作处以及二级学院等学生工作管理者多能认识到“安全稳定重于一切”的意识,但 是现实工作中,缺乏对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二是学生安全意识缺乏。宿舍中私 拉乱接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贵重物品手机、笔记本电脑、钱包随处放置,走 路经常低头玩手机,对陌生人没有戒备心,出门乘坐非正常营运车等,这些安全 隐患都和学生安全意识不足密切相关。
三、高校安全教育模式探索 (一)与时俱进,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为了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安全 防范能力,国内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内容都能集中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公共 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着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新矛盾不断。从宏观层面来看,由此产生的国家安全、政治 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问题。以微观视野来看,高校管理方式的 改变、大学生源结构的变化,网络对个体生活方式的影响,迫使我们对大学生心 理、社交、生命等安全要加以关注。这些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拓展安 全教育的新内容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需要。(二)借助新媒体,构 建安全教育综合平台。据国家互联网中心统计,目前高校校园互联网普及率为 100%,学生手机使用率达到100%,在校大学生78%以上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必须利用“互联网+大学安全教育”理念,建构起集自助学 习、交流服务、考核管理为一体的多元综合平台,为增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有益 补充。一是搭建安全教育互联网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手机可以学习到生动、 形象、喜闻乐见的生活与安全方面知识,内容涵盖食品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 心理安全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等全方位多层次安全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身 需求,在系统中自主选择学习,从而建立自身的安全知识体系。二是搭建互联网 安全教育交流平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在学校日常学习、生活过 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平台联系网上在线客服,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尽 早排查身边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问题发生。三是搭建互联网安全教育 考核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学习时长、学习内容来全面考核并及时掌握每个参加自 主学习同学的学习进度、安全素质。(三)建构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的安全教育长 效机制。一是凝练安全文化,构建高校校园安全体系。用安全文化激发学生的安 全意识,提高学生对校园安全文化的认同,才能确立长效安全运行机制。校园安 全文化必须以物质基础为依托,要注重校园安全硬件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消防、 技防设施系统,不定期地排除各类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同时以建章立 制为保障,发挥校园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大校园安全文化宣传力度,做到安全意 识深入人心,形成和谐的安全氛围。二是构建一个实践演练阵地,落实安全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安全教育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演练中安全防范技能才能得 到提升。高校应针对校园火灾、校园暴力、地震等突发事件开展模拟演练,提升 学生应急反应能力。三是借助安全专业队伍,构筑示范成员阵地。高校可以邀请 相关专业成员如警察、消防员、安全专家开设讲座,通过具体的案例,详细讲解 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传授相关经验,让学生对对安全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接受学习更主动、更积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李明珠 单位:华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