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探索] 什么是特殊教育学校

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探索

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探索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无论是地理还是人文环境,差异都很大,具体到 各特殊教育学校,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对于地处山区的特教学校,开展职业教育 是一项重要工作。山区特教学校要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精准施教” 的教育理念,确保每一位毕业生掌握适应当地社会生活的劳动生产技能,提升就 业质量,学会独立生活,有效融入社会。

一、课程:因地制宜 特教学校开展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职业课程的设置是根 本,关系着学生的未来。《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要求“以培养 就业能力为导向,建好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要 避免毕业生靠简单出卖体力在企业打工,留住他们在家乡就业,职业教育课程就 必须接地气,课程的设置要立足区域实际,针对本地区地理特点,考虑地区经济 特点,因地制宜,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努力教会学生掌握适应家乡生 产劳动的实用技能。

(一)因地制宜,设置职业教育课程 学校开展职业教育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区域实际。福建省南平市盲聋哑学 校地处闽北山区,山岭耸峙,低丘起伏,风光秀美,“双世遗”武夷山水名扬天下;

资源丰富,盛产锥栗、柑桔、茶叶、笋竹,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锥栗之乡,武 夷岩茶北苑贡茶更是香飘海内外。学校因地制宜,确定了具有闽北特色、适合学 校开展的三类职教课程:一是适应大武夷旅游纪念品市场,以旅游纪念品制作为 主的手工类课程,如串珠、丝网花的制作、铝艺手工、烙画等;
二是适应日常生 活,居家必备的家政生活技能课程,如家乡风味糕点的制作、家乡菜的烹调等;

三是适应社会,如家乡常见瓜果蔬菜的种植与竹山、茶山养护等劳动生产课。目 前,学校形成了“二室一基地”(手工资源教室、家政资源教室和山地连片劳动基 地)的实践型劳动技能教育模式。

(二)因地制宜,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及评价体系 确定职教课程后,学校因地制宜,紧密联系闽北实际,分别制定了“二室 一基地”职教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

手工资源教室教学的知识目标是:A.了解家乡武夷旅游特色纪念品的类别;
B.知晓家乡武夷旅游特色纪念品制作的材质、制作工艺;
C.掌握家乡武夷旅游特色 纪念品制作的基本技术环节。技能目标则是熟练掌握1―2项常见武夷旅游特色纪 念品的制作基本实用技能。至于素质目标,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良 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学会社会沟通交往的基本技能,成 为合格的专业劳动者,自立自强,服务于社会。在课程的安排方面,“二室一基 地”的职教内容在职高三年中,年级段不同则各类课程比例不同,明确各年级学 习的侧重点。改革课时编排,将实践型劳动技能课全部安排在每天下午,使之具 有一定的弹性操作空间。而在课程评价方面,制定过程性考察评价机制,主要结 合学生平时的实践操作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是教师点评,也可以是生生互评,只 要掌握操作要领,能在实践中独立自主正确操作,就算合格。例如海绵宝宝串珠 的制作、玉米的松土施肥等考核,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步骤、在规定的时间内独 立完成,该项技能即算合格。

二、学习:因人制宜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什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家庭及社 会各方面因素。由于聋生身心条件各不相同,职业教育要学什么,要从他们各自 特殊身心实际出发,因人而异,选择适合他们自身身心特点的技能学习。同样是 听力障碍的聋生,有的伴随智力障碍,有的伴随视力障碍,还有伴随手、脚肢体 残疾等。如果“一刀切”,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时,学生学的内容更要考虑到家庭 背景、家庭经济条件、家庭可支持条件等。学校对于进入职高部学习的每一位学 生,要建立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评估表,这个表至少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A.学生基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通讯地址、健康状况、运动体能状况等;

B.学生家庭状况,包括家庭组成、经济状况、家庭生活环境生态状况、父母对孩 子就业的期望等;
C.学生职业能力表现,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化及情绪行为调节能力、个体就业意愿等。因此,班主任要 在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里,通过调查、家访、座谈等方式,详细了解学生个体及 家庭各方面状况,完成评估表的填写,为未来职业学习指明方向。

三、教学:精准施教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必须牢固树立精准意识,既要注 重普遍受用基本技能的通识教育,又要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重视适合学生个体 的专项教育,不搞一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准施教,确保学生扎实掌握适合 自己又适合家庭及家乡生活的实用职业技能。(一)生产劳动知识的通识教育 由于生产劳动的复杂性,生产劳动技能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但就劳动技 能而言,有许多共性的部分。在职业教育中,要普遍开展生产劳动技能的通识教 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比较全面的生产劳动知识,着力提高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 的各项就业素质,更要特别注意加强思想教育,端正作为普通劳动者的思想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劳动技能教育过程中,注重实践性,突出实践性,真抓实干, 用行动说话,开展经常性劳动竞赛,褒扬先进,督促后进。举办“手儿谁最巧”“我 为同学做道家乡风味菜”“哪些苗儿长得好”等评比活动,努力营造“我劳动我光 荣”的氛围,教育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二)提升就业能力的专项教育 为让学生真正掌握谋生的职业技能,在广泛开展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要强 化以提升就业能力为主的专项教育。考虑到特教学校班级生员较少、个体差异大 的情况,提升专业能力的专项教育不宜按课时搞统一的班级授课制,要以专业为 平台,开办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项目,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执行弹 性授课和学习时间,具体根据学生个体实施精准教育,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习得 一项专业技能。首先,为每一位学生制定劳动技能个别化学习方案。引导学生正 确看待自我,帮助学生综合分析自身身心特点、学习能力、家庭现状等情况,引 导学生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劳动技能作为主修技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学习。

其次,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制定劳动技能个别化教育方案。要根据学生选择的专 业技能制定课程教育计划,特别是要因时制宜灵活安排教学课时,确保学生真正 掌握劳动技能。例如,有两位学生的家庭都拥有数十亩的乌龙茶山,家境殷实, 学会茶叶种植管理技能对他们今后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为他们专门开设乌 龙茶种植管理专业,聘请相关技能人员专职辅导。辅导老师不仅搜寻有关乌龙茶 的种植管理资料给予讲授,更在春夏茶山管理的关键节点,就如何施肥、采摘、 除草、灭虫害、修剪等带领他们到茶山实地进行劳动实践,使其真正掌握这项劳 动技能。

四、成效:形成特色 近年来,学校职业教育积极秉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精准教育”的理念, 在实践中初步建立了以适应区域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学校 开发的“二室一基地”校本课程,不论是手工类劳动技能,还是家政类劳动技能、 种植类劳动技能,都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长,立足社会谋生,获得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据统计,学校近五年毕业的74位毕业生,除少部分前往沿海大 城市打工外,大部分都留在各自县市区域内,凭借在学校习得的劳动技能,通过 自身的努力或自主就业,或进入当地企业就业,初步扭转了毕业生就业“孔雀东 南飞”的现象。实践证明,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只要因地制宜、因人 制宜、精准施教,培养的毕业生就能在广阔天地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就能更 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提升生活质量,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刘智平 陈秀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盲聋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