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问题研究】 研究生科研能力总结

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问题研究 1998年,我国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表明:我国研究生教 育目的就在于培养高级学术和科研后备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2010年,在教 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凸显了国家对 提高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教育只有坚持 科研,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肩负起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历史重任。探究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 (一)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 关于科研能力的内涵及其结构要素目前说法不一,尚未达成共识。关于科 研能力的定义,有人指出1.单个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2.整个科研队 伍的数量、素质和集体的研究能力,以及科研信息的系统性、效率、实验技术装 备的拥有量和优势等。有关研究人员从科研活动的角度出发,把科研能力分为思 维能力、自学能力、应用外语能力、掌握现代计算手段的能力、科学实验的能力、 科技写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讲解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九种,对不同专业、不 同人才各有侧重。

(二)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 透过科研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我们可以看到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科研 能力的培养。首先,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科研能力培养的内在因素。学生要 具有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这是进行科研创新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学生通过 学习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结合学科知识形成学术预判,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钻 研,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导师、学术会议、科研课题、学术氛围等是推 动科研能力发展的外在因素。教育学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 科学。然而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创新意识淡薄,科研能力较弱。

他们很少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展科研活动或深入到基层进行调查和实践研究, 而一些外在的影响因素又限制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二、影响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和研究,我国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在近几年获得 了迅猛发展,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然而,由于 发展时间较短,速度较快,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研究生科研能 力的培养,如学生学科理论知识缺乏、学生创新意识单薄、高校科研环境制约、 学术氛围不浓等问题。

(一)学科理论知识缺乏 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理论,布鲁纳主张无论教什么学科,一定要使学生理解 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十分重视学科的基本结构, 并以学科知识结构为课程的中心。学科理论知识是学生进行科研的前提和基础。

然而,许多教育学的研究生并没有深入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跨 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教育学科缺乏理解、很难找到学科的研究方向。除此之外, 大多数学生除了上课期间学习理论知识之外,缺乏其他获得学科知识的途径,例 如:学术会议、实地考察和调研等,所有的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科研创新的开展。

(二)创新意识淡薄 创新是一门学科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研究人员进行科研创新必不 可少的关键要素。在教育学学科中,创新主要表现为:善于运用不同的观点发现 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善于发现 教育中的新课题;
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等等。然而,我国一些高校的教育学研究 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主动思考,由于缺乏创 新的意识,很难提出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一些研究内容也只是对前人的重复研 究;
缺乏创新的研究方法,不能很好的理顺事物间的内部联系、探索教育发展的 内部规律。

(三)高校科研环境制约 科研环境是影响教育学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科研环境 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研 究水平。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包括:学校缺乏较好的引导机制, 学生能够参与的科研课题不多,学术交流不够,高校举办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的 次数有限,学生很难接触到学科领域的前言知识等等。所有的这些问题都限制了 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四)学术氛围不浓 通过相关的资料查阅和笔者的亲身经历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教育 学学科的学术氛围不浓,高校对于教育学科的学术氛围建设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 够,导师对学生引导和影响不足,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有限等等。这些问题 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其中,学生的个人因素影响很大:一些教育学 的研究生对于科研创新的态度并不端正,他们只是为了混个文凭,单纯地学习考 试时的知识,缺乏教育科研的热情和动力。在这种气候的传染下,越来越多的学 生只是满足于现状,并不会积极的思考和学科钻研,在这样的氛围下又何谈科研 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呢? 三、提高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若干途径 针对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教育学 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若干建议如下:
(一)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要是按照学位课+必修课+选 修课的模式,有的大学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入了任选课和补修课。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外语课。总体来说, 我国教育学的课程设置基础理论课较多,实践课较少,因此需要优化课程设置。

2.构建研究与学习型课程。关于课程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最新的教育动态 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提出研究课题和解决方案,老师最后给予补 充和点评。关于授课形式,采用团队学习方式的教学组织设计,学生分为若干小 组,小组成员通过查找材料、讨论和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 实现教师研究性教学,学生研究性学习目标。

(二)加强导师的指导作用 导师在学生科研能力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导师高尚的人格和严谨治学 的态度都以无形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科研的态度和思维。导师具有丰富的课题资 源,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可以使学生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在不断参 与研究的过程中将学术知识深化、内化的同时,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除此之外, 当前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普遍存在着惰性心里,投身科研活动的自觉性并不高, 导师的监督和指导可以帮助和督促学生积极地开展科研活动。导师还可以定期给学生布置任务,集中学生,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成 果等,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三)改善高校科研环境 高校的科研环境是影响学生开展科研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教育学硕士研究 生的科研能力,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为一些教育学专业学科购买图书、数 据库、信息软件、文献搜索平台等,为研究生提供更加自由便利的信息平台,并 指派专门人员进行系统维护及更新,以便研究生能够及时地获得最新的科研信息、 数据资料等。另外,可以邀请知名专家讲学,突破自我封闭,吸纳新鲜信息,使 学生更好地接触和了解学科前沿。除此之外,学校可以设立一些小型报告厅、学 术研究交流室,为教育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提供更加便利的场所。

(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良好学术氛围建设需要学校、教育学的老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应 完善学术团体、科研社群和虚拟研究所的建设,要给予科研主题以充分的自主权 利,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
高校建立学术道德奖励和惩处制度;
组织学生参加学 术阅读、读书会、学术节等活动。而教育学的教授和老师应精心制定好本学科的 学术研究和学术探讨的主攻方向,教育学的师生举办学术讲座,达到相互交流、 共同进步的目的。教育学的研究生们应该树立端正的科研创新态度,积极学习理 论知识,与导师、同学经常进行交流沟通,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刻苦钻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