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
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 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篇一 《浅谈新课标下物理学史的优点》 摘要:传授知识的同时,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原始动力。努力给学 生营造一个研究和发现知识的氛围,引导学生去亲历物理概念的“生长”过程,去 探究物理规律的发现和体验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无形中变学生为被动的接受者 到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以授课内容为主,物理史为辅。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 与设计,力争使学生爱学,会学,并从中领略大师的科学思维方法。关键词;新课标;物理学史;优点 中图分类号:G423.0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理念日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
如:上课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推结论,学生记结果……这些显然不适应新课程 教育。特别在物理教学中,一些定律、结论的推导的方式必然有所转变才能与当 前新课程改革相适应。新课程非常重视课程实施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 历与思考,获得新知识的感悟与体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格的整合与发 展,提供更大的时空。而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形态的发 展史,它揭示了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物理学家的成长道路,对待困难和逆 境的态度,他们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毅力,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他们 的研究方法,他们对名誉、地位的看法,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些都是新课改下 的主导思想。因此,在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进行物理学史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一、通过物理学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 习惯。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 学习中发扬开拓和探索精神,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求我 们在教学中,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回顾,使学生对新物理知识的来源有了一种神秘 感,迫切地想了解它的过程。同时回顾当时的物理背景,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 感觉,使学生自觉地想到要是自己当时会怎么做这样能起到很好的引课作用。用 科学家事迹来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和主人翁意识,学生的认 识提高了,自主意识增强了,学生就会从更高的层次上来对待学习,从而形成一种持久的学习情趣。
二、通过物理学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物理学史 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而作出的动人事迹。如:法拉第舍弃荣华富贵,几次拒绝 接受封爵而甘为“平民法拉第”;亚里士多德富有批判和怀疑精神;爱因斯坦对科学 的执著与热情等。了解这些物理学史可提高学生对科学创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认识 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这些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造力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物理学史有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方法及技能。通过 物理学史分析物理知识产生背景、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按规有的形式和体系来 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识,从而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在讲“电磁感 应”时,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背景。向学生讲解法拉第是如何探索,如 何通过实验得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方法和过程。这样能使学生很流畅的接受新的知 识,有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与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技能及解决实际中的一 些问题。
四、通过物理学史有助于促使学生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 都伴随着实验技术与实验思想的进步。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物理学 史上一些有重大意义的物理实验,要阐明这些著名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处理问题的 方法、阐明实验与理论的关系以及实验所做出的重大历史贡献。例如,伽利略的 落体实验、布朗运动、库仑的扭秤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光电效应实验等等。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工具,是物理实践活动的最重要 的手段,从而深切理解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 实验设计意识,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科学洞察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从 而减少物理实验中的失误。
物理学史是要研究物理学各个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酝酿、产生和发 展过程。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一方面能加深对这些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另一方 面可以从中受到启迪,有助于科学新思想的萌芽和产生。同时物理学史可以使我 们认识到“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总之,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学习,可以 进一步培养我们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素质、思想素质。案例分析:楞次定律的教学 物理学史的教学途径分为课内和课外,重点在课内。在这里只是分析 楞次定律教学的设计方案。
(一)复习回顾,引出新课 提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什么 学生: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 成正比。
过渡: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确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感应电流的 方向的相关问题。
(二)介绍楞次 提问:学生对楞次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 过渡:介绍楞次怎么想起研究感应电流方向及研究过程和取得成果。
(三)楞次的实验设计和过程(这部分教学为教师的讲解指导与学生的 独立实验交替进行。) 教师演示器材:条形磁铁一支,大型电流表一个,标明导线绕向的螺 线管一个,导线若干。
学生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支,电流表一个,标明导线绕向的原线圈 和副线圈各一个,干电池一节,电键一个,变阻器一个,导线若干。
1、老师提出课题研究方向并讲解楞次的设计方案。
2、学生自由组合成立研究小组,老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指导, 要求重视观察总结。
3、学生相互交流探讨自己的过程与结果,并向老师汇报。
4、教师总结: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完善,并对每组给于评价。(四)理解应用 1、正确理解楞次定律。如关键词是“磁场”、“阻碍”、“变化”,其他 词语则是用于说明是什么磁场、是谁发生的变化。
2、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是一致的。
3、楞次定律是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如线圈中的电能是由外部的机 械能通过做功转化而来的。
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篇二 《如何发挥物理学史的人文教育功能》 摘 要:物理科学从产生到发展,一刻也没脱离社会的影响,反过来, 物理科学也一直对社会发生着作用。这就使物理学发展史不仅具有科学理论的育 人功能,还具有更为深刻的人文理念教育功能。
关键词:物理学史;人文教育 一、物理学史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标志着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诞生的经典物理,是在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桎 梏,并以西方文化的逻辑化传统和实验验证思想取代了纯粹的思辨之后才建立起 来的。从此以后在物理科学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总是与人类的思想观念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使物理科学理论不可避免的体现某种自然观、 社会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案例:光的本质 波粒二象性理论及其发展史就是培养学生辩证思想的极生动的素材。
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光的本性,到十七世纪形成了微粒说和波动说这两种对立的学 说。由于具有崇高威望的牛顿支持微粒说,加上波动说本身的不完善和找不到强 有力的实验依据,使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直由微粒说占据统治地位。直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成功;惠更斯波动理论的建立,法拉第发现偏振光的振动而在 磁场中发现旋转而揭示了光和电的内在联系;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提出光的电 磁说,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把光的波动说发展到空前完善的地步, 光的微粒说被逼进了死路。
恰恰是在把光的波动说推向顶峰的赫兹实验中,意外地发现了光电效 应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波动说在光电效应规律中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微 粒说又抬头了,事物走向了反面。这时,爱因斯坦运用普朗克的原始的量子理论 提出了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进一步科学地把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归 纳总结为对立统一的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光的波粒二象性 同时对微粒说和波动说作了辩证的否定。它肯定了光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又否定 了波动性和粒子性的根本对立,波粒二象性理论正是在辩证的否定中得到了发展, 其中有量的积累,有质的转变,旧理论的危机又孕育着新理论的诞生,科学不断 发展到新的高度。
二、物理学史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物理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内部存在着自我发展的推动力,这种 推动力正是人类在科学活动中所形成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和科学思 想的集中表现。物理科学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品质培养因素,而且可以经过物理 课程内化到受教育者身心之中。
案例:听“对话”,理解伽利略的逻辑推理 伽利略在1632年发表的名著《关于力学及局部运动两门新科学的交谈 及实验验证》,通常被称为《两种新科学的对话》。这本专著不仅宣告中世纪的 力学理论,也宣告支持这种理论的整个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体系开始瓦解。书中 的辛普利邱代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萨尔维阿蒂代表伽利略的观点,沙格列陀是 一个不怀成见,心胸开阔,热衷于追求知识的人。首先请学生从亚里士多德的“重 物先落地”的假设,用逻辑推理方法,试着得出否定的结论,然后利用多媒体, 让学生听一听这三个人的对话并着重讨论下面几段:
萨:……那么我们取一块大石头,例如它的速率是八和一块小石头, 下落速率是四,将它们拴在一起,整个系统的下落速率应小于八。但是两块石头拴在一起要比以前的那个速率为八的石头大。因此,重物比轻物的运动速率要小 一些,……。这样,你就看到了从你的重物较轻物下落得快的假设,我是怎样推 出重物下落得更慢。
这里,萨尔维阿蒂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自相矛盾。但是,辛 普利邱却认为他亲眼看到的重物下落得比轻物快一些。
辛:你的议论的确信令人钦佩,但是我仍不能相信鸟枪子弹和大炮炮 弹下落一样快。
萨:亚里士多德说:“一个100磅的铁球从100库比特高度落到地面时, 1磅的铁球只落了1库比特。”而我说它们是同时落地。你做实验得出大球比小球 落地时领先了两指宽。你不应该借口这两指宽的误差而宣扬亚里士多德的99库比 特,也不应该只提我的这两指宽的误差,而对他那样大的误差缄默不言。
伽利略在这里很清楚地阐述了一个重要原理:即使是仔细地观察通常 发生的自然事件,观察者也可能把注意力分散到一些实际是次要的现象上,从而 让十分重要的规律性的东西从眼前滑过去了。伽利略认为这些物体落到地面的时 间稍有不同,是由于空气阻力对大小不同,重量不同的物体的影响不同。懂得忽 略什么和懂得考虑什么,在科学发展中几乎是同等重要的。对落体运动,伽利略 的解释就是基于假定不存在空气阻力。
三、物理学史对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物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荡涤着腐朽的宗教神学和落后的封建迷信思 想,特别是由它引起的一次次工业革命显示着科学的巨大力量,使科学的观念日 益深入人心,使科学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武器,然而以物理科学为 代表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并不全都如此美好。当人们看到极端功利的使用科学技术 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种种危害时,不得不重新审视对科学技术的价值的认识。在 物理文化日益深入到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时,人们逐渐认识了物理科学发展的两 面性,并由此开始规范自己的物理科学活动和行为,树立正确科学价值观的同时 也是学生形成人文关怀的过程。
许多科学家的一生致力于科研活动的同时,都表现出对人的价值和人 的理想的极大重视,对人文精神的执著追求。处处重视人的价值,孜孜不倦地追 求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的楷模。爱因斯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人类的正义感出发,劝说美国总统罗斯福,抢在纳粹德国前研制出 原子弹;当研制成功以后,他又从人类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和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一起,联合反对使用原子弹,积极地从事阻止核战争的各项努力。事实 上,爱因斯坦一生都在致力于和平事业。还有一些科学家苦苦寻求人生的理想, 追求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甚至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如布鲁诺为了坚 持“日心说”,在罗马监狱被关押八年,并被宗教裁判所判处了最严厉的处罚—— 火刑。在临死前,只要亲吻伸到他唇边的十字架便可得救。但是他以他的生命捍 卫了科学的真理,同时也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