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给高等数学的教学也带来了巨大变革。本文以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等数学教育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信息技术优化的优势,探讨了高等数学教育新模式的特点,并且提出了信息化高等数学教育的新模式与新方法,为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模式;高等数学教育
一、引言
信息科技已经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随着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与高等院校校园网络建设不断强化,使教学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挑战,也为数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方式方法。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高等院校也构建了信息化的教室,建设教学网络平台、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综合利用信息化技术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深入分析信息化下的高等数据教学的特点,充分把握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机遇,与时俱进的做出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时代赋予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二、信息化条件下高等数学教育目的的新内涵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传授学生相应的高等数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入,除了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目的之外,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比如在高等数学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对复杂的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并且采用定量思维进行思考,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深入研究,采用计算机科学进行建模以及数据分析,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之一。通过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能够学生在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且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水平。
三、信息化条件下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新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最主要特征,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是教育技术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教学的主要标志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学的内涵。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开展教学试验,探索并构建教育的新模式,开发有助于创造教学的软件资源,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为学习者提供有利于比较、观察、思考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一)动态地表达思想
高等数学充满了动态的过程,研究的是关于“变量”的数学,在高等数据概念中,表达的是动态的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能够采用板书的方式,抽象的教给学生定义,无法具体用动态的方式呈现;而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的应用,使相关的动态过程能够动态地显示。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生动,能够使学生更加具体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习。
(二)教学质量高
高等数学有着自己特殊的表达方式:一是采用几何语言;二是采用符号语言,通过几何语言与富豪语言的应用,使高等数学呈现简洁直观的特点,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为了有效的教导数学内容,准确传授数学信息,需要采用图画、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获得较为主观的数学体验,也能够通过缩减板书的时间,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教学。
(三)更好地进行习题课教学
高等数学的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与分析,在传统的习题课教学中,因为教学方式的原因,教师不能够照顾到所有同学的需求,使教学活动呈现被接受不足的情况。采用局域网进行体系教学,能够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同等教学。而且教学系统的采用,使学生能够通过评价系统,对于习题中的难点进行反馈,使教师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高等数学局域网中,可以创造习题讨论的氛围,从而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更及时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遇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依靠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解决,但是疑难的解决需要教学反馈,相对较为缓慢,而且教师的时间相对有限。采用信息化技术,创建学习讨论组,将疑难和问题发送到网络,有利于教师及时、综合、有效的解决疑难问题,促进教学交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五)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内涵相对有限。在信息化条件下,引人数学建模教学,可以丰富试验课程,加强学习的实效性与实用性。开设数学试验,采用新软件进行试验教学,能够提供研究数学与独立学习的机会;而且采用数学建模技术,直观的体现了数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试验教学,采用观察、探索和模拟的方式,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尽情发挥数学的各种技巧,形成直觉与顿悟。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信息化条件下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新模式的重点与难点
(一)必须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已经发生变化,原有的叙述方式通过更新和完善,使数学上的简洁、严谨、精确等特点发生延伸,高等数学的教学标准也发生变化。建立在计算机的高等数学,呈现出空间复杂性、时间复杂性及结论的更切合实际的特征,并且形成新的教学评价标准。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有必要进行改进,拓广与延伸。
(二)高等数学教学必须致力于建设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数学文化
在数学的法阵过程中,数学带来了整个社会从工作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因此信息化条件下,高等数学教学需要展示数学的人文价值,使文化教育与技术教育相互协同,促进学生培养必备的理性思维和统计规律。将信息社会与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相联系,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是高科技的本质,计算机核心技术是数学技术,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助于理解数学。信息化时代的数学文化,需要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构建数学模型,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重视高等数学中的归纳推理和高等数学实验
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归纳推理的训练,陈省身教授曾说过,数学的发现过程中,归纳思维比演绎思维更重要。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也呼吁,数学教学必须体归纳与演绎并重。社会信息化环境中,归纳推理尤为重要。通过计算机辅助功能,能够对精确模拟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然后归纳、抽象出数学模型,最后编写能够解决问题机程序,是数学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数学包括归纳、猜想试误、合情推理、调查研究等一系列科学方法,采用信息技术环境,用于学习复杂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软件内部库函数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提供有效的归纳推理的氛围,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对现实事物进行分析、观察、并作出决策,用严谨的数学思维代替“想当然”。
(四)高等数学教育必须促进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科学,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让学生形成用数学观察事物的习惯,从而获取相应的应用意识。信息化社会,数学应用意识也发生变化,但是因为我国数学教育中,仅仅将数学应用于小商品买卖,缺乏将数学与工业文明的理性思维、规模经济、统计规律、速度经济、信息处理联系,造成了学生数学意识淡薄。在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等数学教学,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增加涉及到经营、集约化经营、证券、家政之类的例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获得较为严谨的数学应用意识。比如:对学生食堂晚餐供应进行合理规划,改善现有的学生食堂晚餐供应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食堂的生意也每况愈下的状况;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就,对于学生的饮食规律进行分析,并且采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进行统计处理,得到相应的饮食规律,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供应情况,促进校园生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周围的生活问题与教学结合起来,采用信息化技术,获得较为合理的结论。
(五)课堂教学营造学习环境,
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独立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也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在网络课堂,根据提供的任务列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制定个人计划。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工具,促进学生资料收集的能力;教师通过屏幕查看学习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进行指导。
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将课堂教学进行转变,使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检查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内容,提炼、引申主题,解决共性问题,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小组活动,同时结合单元实例讲解与示范的过程。构建网络课堂,使学生通过评价网络自主学习的效果,进一步作出调整。而且个性化的教学网站,能够丰富教学内容,采用电子教案、单元自测练习、典型习题解答、知识难点解析,教学大纲等模块,支持着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数学有关的特色专栏,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将数学思想和方法自觉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对于学生在数学论坛、教师留言板中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及时、正确地解决,引导学生深入钻研知识,不仅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可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密切师生关系。
五、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以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教学活动中采用信息技术,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通过将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自主化学习体现了个性化的自我管理,并且为教学提供了反馈信息。而且计算机辅助艺术的应用、建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促使现阶段的高等数学呈现不一样的特点,通过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模式结合起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对于高等数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参考文献
[1] 常笑雪,信息技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3
[2] 庾慧英,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等数学“分块分组”式教学探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
[3] 尹贵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技校高等数学教学发展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3
[4] 谭静,对数学实验融入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