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策略_人力资源策略

刍议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刍议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一、甘孜藏区人力资源现状 (一)整体素质低,结构不合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甘孜藏区16岁及以上人口中,未上过学、小学、 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32.35%、36.62%、15.71%、7.67%、 7.65%,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大专及以上提高了5.8个百分点,未上过 学的下降了20.6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由3.8年提高到了5.8年。虽然这十年 间,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表现为受初中及以 下教育的比重仍然高达84.7%,总体平均受教育年限仅相当于小学六年级。另外,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0%抽样调查“按性别、职业分的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数据显示,即使在专业技术人员中,甘孜藏区初中及以下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 46.77%。因此,甘孜藏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的矛盾并没有根本消除,与发达 地区差距明显。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还表明,甘孜藏区非农业户口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4.07%,而农业人口却占85.93%,也就是说由于甘孜藏区绝 大多数的人口分布在贫穷、落后的广大农牧地区,由于农牧区目前的生产、经营 现状对知识、技术的要求不是很迫切,导致其人力资本存量有限。另外,根据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0%的抽样调查数据,甘孜藏区从人力资源的职业分布来看,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76.59%,比全国同期高出28.28个百分点;

专业技术人员占7.13%,比全国同期虽然高出0.29个百分点,但甘孜藏区的专业 技术人员中宗教职业者却占37.7%,全国的仅占0.26%,同为藏区的西藏自治区 也仅占3.67%;
商业、服务业人员占6.44%,比全国同期低9.73个百分点;
生产、 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5.09%,比全国同期低17.4个百分点。可见,甘 孜藏区由于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人口分散,工业基础薄弱,导致城镇化程度 水平低,人力资源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不合理,与全国比较差距很大。

(二)劳动力参与率有所下降 根据普查资料计算,2010年甘孜藏区经济活动人口为64.18万人,比2000 年的55.25万人增加8.93万人,增长16.2%,而在校学生、离退休人员的增加以及 人口老龄化等,导致劳动力参与率的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86.06%降至2010年的 78.21%,减少了7.85个百分点。

(三)城镇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快于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增长2010年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64.47万人,与2000年的54.53万人相比增加 10.14万人,增长18.6%,年均增长1.69%;
城镇劳动年龄人口为17.39万人,比2000 年增加6.62万人,增长61.47%,年均增长4.91%,城镇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增加主 要是城镇化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所致。

(四)外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迅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2010年甘孜藏区净外出州外人口为 3.39万人,净外来人口6.35万人,十年间人口流动净增加9.74万人,进一步丰富 了甘孜藏区的人力资源。从年龄结构看,外来人口基本上是16岁及以上人口,以 两次人口普查人力资源率的平均值73.36%估计,十年间由人口流动而净增加的人 力资源人口在7万人以上。

(五)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甘孜藏区人力资源的平均年龄不 断增加。年龄中位数上移。普查资料表明,2000-2010年甘孜藏区人力资源的构 成,30岁以下组由41.18%降至32.66%,下降了8.52个百分点;
30-49岁组由37.15% 上升到43.85%,增6.7个百分点;
50岁及以上组由21.68%上升到23.48%,增1.8个 百分点。人力资源的平均年龄则由30.69岁增加到39.54岁,年龄中位数由33.19岁 上移至38.98岁。乡村人力资源的平均年龄成高位增加趋势,由37.78岁增加到 39.83岁,反映出乡村劳动力转移以年轻人为主,乡村现有劳动力资源年龄老化 严重。

二、甘孜藏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的特殊困难 (一)区位劣势给人力资源开发造成了客观上的不利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对人的潜能进行挖掘,促进人的脑力、体力、知识、技 能的形成和提高,从而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人本身的 全面发展[1]。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与该地区经济发展与区域优势密不可分。甘 孜藏区虽然地理位置特殊,但地处青藏高原,百万以藏族为主的各族群众生活在 平均海拔3500米的广大农牧地区,人口分散,人口密度仅有7人/km2,给藏区群 众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甘孜藏区虽然天然资源丰富,但自然环境恶劣, 区位劣势明显,给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带来恶性循环,人才难以引进,本土人才 培养困难,且“孔雀东南飞”现象严重。(二)教育的落后,给人力资本存量带来瓶颈作用 甘孜藏区是以藏族为主体的藏、汉、彝等20多个民族杂居的四川省最大的 藏区。各少数民族不但拥有并且传承了自己的民族语言。由于甘孜藏区广大农牧 区以藏语为交际语言,而在广大的农牧区,其双语教学起点低、底子薄。截止2009 年底,甘孜藏区只有幼儿园27所,幼儿入园率仅为18.41%,学前教育普遍缺失;

甘孜藏区一类模式中小学只有62所,在校学生1.49万人;
二类模式中小学550所, 在校学生7.49万人,但这些学校更多的是地处边远地区,规模小、质量低、师资 弱,技术装备落后,双语教学水平低下,接受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低下;
中学阶段, 全州只有中学校23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21所,但由于办学条件和师 资限制,只有10所完全中学有高中在校学生,中学教育发展滞后,办学层次低下 且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职业技术教育缺失,发展缓慢,全州 只有四所中职学校,在校生只有3391人,量小质弱的矛盾突出,培养专业单一, 基本处于低水平的维持状态;
高等教育发展缓慢,与内地差异明显,高等教育入 学率低,四川民族学院是全州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民族本科院校,由于受到区位和 环境制约的影响,其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模与甘孜藏区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特别是农牧区急需人才的培养和稳定更是困难。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全民 素质提高了,科学种地、技术养殖才能成为可能,甘孜藏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变 为人力资本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广大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才能顺利进行。

作者:王长明杨慧青单位:四川民族学院教务处甘孜州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