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众参与完善论文
环境公众参与完善论文 一、环境公众参与的凸显――厦门PX项目事件中反映的法律问题 (一)厦门PX项目事件中公众参与的努力及诉求 厦门PX项目作为得到国家批准建设、地方政府鼎力支持的项目却在厦门 市民的诉求和努力下,迫使厦门市政府不得不宣布让该项目缓建,重新进行区域规 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在此次事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相关报道,是 政协委员的提案让此事成为全国人民热烈讨论的话题外,厦门本地居民和学者通 过媒体和网络对事件也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讨,并形成公众自己的诉求。这些诉 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海沧区目前化工石化企业的环保工作不满意;二 是希望政府能够彻底解决石化区规划与海沧新城规划之间的矛盾;三是公众的环 境意识不断提高,想通过各种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四是PX项目选址距居民 区太近,环境风险巨大[1]。(二)厦门PX项目事件――“散步事件”引发的权利之辩 “散步事件”是厦门PX事件作为公众参与标本的特色所在。它是在欠缺实 质的游行示威权利与正规渠道的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厦门民众以生活性用语“散 步”替代政治性的法律概念“游行示威”,“发明”了一种公意表达形式。尽管有关方 面努力将事态控制在行政过程之中,“散步事件”的组织者也适可而止,并不断地强 调“散步”的理性与和平方式,但“散步”在本质上就是游行示威,这是中国宪法上明 确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政治自由,然而《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程序限制却导致了现 实中游行示威的权利很难得到合法的许可与保障。然而,厦门市政府从民众的集 体“散步”中感受到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权利诉求,并最终决定积极回应民众的理 性要求,该事件产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三)厦门PX项目事件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厦门PX项目事件受到热议并体现了公众参与极大的热情,但我们也看到公 众参与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凸显的问题与不足,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 方面: 1.环境事件中的公众参与尚未完成从自发到自觉地转变。公众参与是人们 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宪法权利的充分体现。在这次PX事件中,公众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影响了事件的发展,让一项有巨大环境风险的工程有了重新评估的机会。
但是,必须指出,PX事件的公众参与只是公众在此次重大环境事件中一次自发的 行动,是政协委员的“提案”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加上新闻媒体和网络的渲染,公 众才真正意识到参与到环评的重要性,才真正体会到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 状态到了如此近的地步。目前中国公众参与的现状是,许多国家机关对公众参与 政府决策持不积极或走过场的态度,人们在思想上尚未形成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 观念和习惯,尤其是在环保领域,公众参与尚未完成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2.法律上没有明确公众参与的效力。公众参与的效力是指环境影响评价机 构对于公众的问题和意见的认定,它决定了公众的意见在相关决策中是作为参考 还是作为决策的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只是《暂行办法》第17条规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 响评价机构,应当认真考虑公众意见,并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 或者不采纳的说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其对环 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公众意见采纳情况的说明进行审议,判断其合理性并提出处 理建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审批决定时,应当认真考虑专家咨询委员 会的处理建议。”这显然是单方面的规定,没有规定公众对于主管机构的最终决策 没能采纳其意见表示异议,或者认为主管机构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时,公众具有怎样 的权利请求和救济方式。
3.环境信息公开的操作性不强。中国先后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国家环保总局又公布了《环境 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但是,这些法规及制度的规定往往过于宽泛和原则,未能真 正把公众参与的权利落到实处。《暂行办法》第7条规定了“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 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采用便于 公众知悉的方式,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公众参与的组织上规定 由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组织,但是,对于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开的 原则、阶段、范围、主体、方式、保障等制度性规定则没有确立。同时,由建设 单位或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组织的公众参与,这种制度安排也让人感到质 疑。
二、环境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 (一)环境公众参与的含义 公众参与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1969年美国在《国家环境政策法》中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权。此后许多国家的环境政策、法律及国际性法律文件都 将公众参与作为一项原则规定在法律之中。在环境立法中,“公众是指一个或一个 以上的自然人或者法人,根据各国立法和实践,还包括他们的协会、组织或者团 体。”[2]由于环境公众参与内涵与外延的广泛性,对环境公众参与必须从多种角度 去认识和规定。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公众参与是指社会公众参与环境政策制定, 从而确保环境政策符合民意及环境政策合法化的根本途径;从法律性质上看,它是 一项重要的程序性权利,也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基本制度;从目的上看, 它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制政府的自由裁量权,促进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从司法过程看,它是将环境保护自力救济纳入法制化轨道的主要途径。
(二)环境公众参与原则的法理依据 由于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决定了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而在环境保 护领域中强调公众参与,确认公众参与权,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又有其深层次的法理 依据。首先,从法哲学的角度看,民主政治是程序政治,公众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本质 特征和根本要求,公众参与权就是一种程序性的权利,体现环境立法中的民主和民 主指导下的集中;公众参与所体现的正是民主政治的公平、自由、参与的特质,且 由于环境利益本身的特性,它既是个人的私益也是社会公众公益的体现。其次,从 法社会学的角度看,法律对社会作用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法律的激励功能。法律 的激励功能就是指通过法律激发个体合法行为的发生,使个体受到鼓励去做出法 律所要求和期待的行为,最终实现法律所设定的整个社会关系模式系统的要求,取 得预期的法律效果,造成理想的法律秩序[3]。
三、完善中国环境公众参与原则实现途径的法律思考 (一)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与参与权 中国已初步建立起公众参与机制。中国的《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 价法》和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方式和组织形式等做出了具体规定。但是中国的公众参与 机制远未健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空有高涨热情却缺乏切实有效的途径与方式进 入环境保护的管理与决策。环境状况知情权与环境事务权的缺位所导致的弊端在 厦门PX事件中体现尤为明显。因此,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公民的环境状况 知情权和环境事务权上升为一种正式的法律权利。
(二)确立信息公开机制,拓宽环境公众参与的途径与范围公众在参与环境决策中享有的具体权利包括知情权、参与权和请求救济权 [3]。知情权是指人们有知道环境的真实状态的权利,公众只有在了解环境状况和 相关环境知识后,才能为自己参与环境决策提供依据和前提;参与权是指公众参与 各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只有完整的参与,公众才能最大限度地了解环境决策 的对象和内容,也才能提出更多、更全面的意见和建议;请求救济权,指公众的环境 权益受到侵害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包括司法救济权、行政救济等方式。
只有公众享有请求权,其环境权的实体权利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完善环境公众参与原则的程序性制度 程序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公众参与的核心。PX事件中公众参与的程序 性制度主要体现为规划环评中的公众参与。非正式的“公告+评论”形式让公众了 解了公共行政的议题与内容,并初步酝酿正式的评论意见,后续的较为正式的公众 座谈会是PX后期公众参与的核心部分,也是市民与政府进行理性对话的主要形式。
尽管座谈会在本质上并非正式的听证会,但是座谈会在程序公开、代表遴选、发 言权配置等方面却表现出了空前的民主和成熟。“一次性”的市民代表与常任的代 表委员们在一个平面上行使公众的参与权利,这确实是一道新的风景线。
综上所述,公众参与原则是符合环境管理自身特点的富有成效的原则,它有 助于实现环境保护法制化的目标。要使公众参与原则真正落实,首先要有公众参 与的制度保障;其次,要有公众参与的信息保障和监督机制。通过对于厦门PX事件 的过程分析,概括出了中国公众参与的“PX模式”。“PX模式”证明了政府可以在短 期内抛弃原有的命令性与封闭性的公共行政模式,并学会在公众参与程序中听取 和采纳民众意见,而民众也可以在有序组织和理性参与的基础上影响公共决策的 结果,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毫无疑义,厦门PX事件中的公众参与是成功的。
摘要:不论是从国内环境法的层面还是国际环境法的层面进行考察,我们都 可以认为民主参与是环境保护领域必须高举的大旗,公众参与原则作为环境法的 基本原则,处处渗透着民主参与的精神。但是,环境公众参与原则在实现的途径上 还存在一些弊病,如公众参与的范围较窄、方式和内容在立法中原则而抽象、参 与程序的可操作性不够强,公民环境法律权利的缺位以及环境与发展决策中法律 机制的缺失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从厦门PX事件中所折射出的法律问题,提出 了完善中国环境公众参与原则实现途径的法律思考。
关键词:环境公众参与;厦门PX事件;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