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影响
浅析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影响 与企业单位不同,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具有较强的非营利性与社会性。事 业单位财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记录、监督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并 且通过一系列的记录、监督活动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有效把握,充分发挥 出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2013年1 月1 日颁布并实施 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去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制度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点工 作。1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1. 1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首先,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审计监督中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内部审计 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主要是指,审计监督人员在进行监督 的时候并不能本着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去进行监督工作。因为往往监督 人员与审计人员之间有着某种利益关系,这就导致了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不能得到 很好的保证;
因为没有得到事业单位核心部门的重视,这样就会造成在开展具体 监督工作的时候,不会得到审计人员的重视,往往只会使这些审计人员应付了事。
总体而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来自监督人员不能 够很好地把握工作和自身利益的关系而造成的。
1. 2 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缺乏全面性 多数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工作财务核算是以寻求现有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 题为主要目的,因此财务核算工作中往往是事后财务核算多,事前、事中少,对 促进事业单位整个营运状况、资金运作水平的提高关注度不够,多数时候是为了 财务核算而财务核算,较难发现客观性、针对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同时,我国的 财务核算往往没有做计划和预算的习惯,只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财务核算,涉及 范围面狭窄。虽然我国一直在对财务核算进行改革,但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加 之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手少,任务重,财务核算人员多数仅仅是针对眼前 的任务而开展工作,且多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队伍知识结构老龄化现象严重,养 成了一种微观思维和惯性思维,难以将最新的财务核算方法、财务核算理念运用 到财务核算工作中来。2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2. 1 扩大适用范围 我国在1997 年颁布的《会计制度》在公共财政管理上过分强调行业类型 以及经济类别,这就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务会 计信息收集与统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了行业壁垒的出现。而2013 年1 月1 日颁布的新《会计制度》则打破了各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的会计信 息壁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各行各业的财务会计审核制度。这样使得不同行 业类型以及经济类别的会计在会计信息上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有利于不同行业以 及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上的交流,提高了财政管理效率。
2. 2 进一步对会计要素进行划分 新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负债、收入、支出、资产和净资产五大方面, 并且对于这五大要素进行细分。通过这样的划分方式使得事业单位不同多个财务 内容之间的区分更为准确、合理,同时也间接地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率 与质量。旧会计制度过于强调预算资金,缺乏对于财务核算管理的规定,难以真 实反映出事业单位真实财务状况,而新会计制度则加大了对财务核算的范围及内 容,有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3 固定资产核算的改变 旧会计制度将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作为资产初始价值的计量方式,新会计 制度改变了这一计量方式,采用了累计折旧法进行计量。累计折旧法综合考虑固 定资产原有价值和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面要素,提升了固定资产核算的精准度。
新会计制度同时进行固定资产和原值计入的计量,并且根据实际进行相应冲减。
同时,不将计入原有的流动资产冲减,这一方式使得固定资产核算效率大大提升。
3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对策分析 3. 1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活动能够在有序的环境下 进行,因此从保证事业单位长期良好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当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现 有的内部审计制度,结合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强化内部控制与内 部审计制度建设。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仅仅是新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因 此事业单位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并完善符合事业单位发展 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积极推动人资信评价体系建设,强化能力建设与职业 素养培育双重建设,从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才。
3. 2 做好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成本核算的解决 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经济利益会带来事业单位权益的增加,这一概念与资 产资产负债观基本保持一致,也是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内容。在传统的事业单 位收入确认、计量方式中,将各项收入均纳入到收入范畴内,但是这些收入的很 大一部分并不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净利润增加,只是增加账面上的数字。因此这 种收入以及计量方式不够科学,需要采用差额计入收入法。差额计入收入法计入 的是企业的净收入,能够真正带来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此该方法符合新会 计准则的要求;
事业单位涉及的工作范围较广阔,单纯地采用单一的成本核算方 法是不能够满足实际要求的,应该充分发挥出网络结算差额结算 相互结算等计 算方式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同时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制度时,做好 会计实务工作在新旧制度下的衔接,并且重视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及会计实务 的处理工作,对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要进行摊销,以促进新会计制 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发展。
3. 3 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与旧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将财务报告分为附注和会计报表两部分, 并且在原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于会计报表的内容进行完善与增添。为了适应新 会计制度的这一要求,事业单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预算管理 方面。在目前预算编制中,做好固定资产的清算以及无形资产损耗的估量工作, 强化对于资产运行过程中价值损失的核算预计量,进而提升资产运行与使用效率。
按照资金的来源进行区分,做好财务资金分离预算,从而将财政补助资金与非财 政补助资金准确区分开来;
资金收入与支出方面。收入方面,准确界定不同来源 的财政资金的类型以及数量。支出方面,逐步完善财务集中收支体制,适当增加 支出会计科目;
资产管理方面。在资产的入账核算上,应该对捐赠、盘盈等非经 营方式获得的资金进行规范会计入账。对于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应当由凭证资 料以及税费确定会计入账数目。对于不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如接受的捐赠或收 到的实物投资,应使用协议价格或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并且在财务报表中予 以单独注明。资产损耗的会计核算上,增设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根据不同 类型的资产选择合适的折旧办法,并确定合理的折旧年限。3. 4 推行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公示制度 为了明确财务人员离职后资产、资金和资源的清算与问责,正确评价财务 人员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就需要引入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制度。从审计本身出发, 将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审计、工作绩效审计、个人财务审计等多方面内容有效地 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立体化审计,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审计公示是 将审计结果通过专栏、报纸、广播、电视等公共方式进行公开,使得广大职工对 于审计依据、程序、内容、时限、规章制度、审计结果等内容有着清楚的认识, 通过社会范围内的监督,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提升审计质量。财务人员离 任审计公示制度包括两部分,一是审计目的公示。在相关审计人员对被审计的离 任财务人员进行审计之前,要提前将审计依据、审计人员名单、审计内容等内容 进行公示;
二是审计结果的公示。在不违反相关保密法规的前提下,将审计流程、 审计报告、决定书等内容报给相关部门,并且尽可能将可公示的内容予以公示。
3. 5 稳步推进财务核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 稳步推进财务核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性工作,需要从 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历史数据资料,总结归纳绩效考核规律,积极寻 求联系点。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逐步探索事业单位绩效与部门整体绩效的关系, 探索同类事业单位的效益产出比;
二是酌情选择绩效考核指标。本着先易后难, 由简入繁的原则,从事业单位预算入手,制定出与预算相对应的各个分事业单位 的绩效指标;
三是合理利用先期评价试点事业单位已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将其 应用于同类事业单位继续检验;
四是以综合价值的最优作为评价标准,结合事业 单位成本控制的特点,明确重点考评指标体系,兼顾各部门协同发展要求。有效 地处理当年预算评价与战略规划评价之间的关系,实现评价的短期性与长期性有 效结合,从而保证评价激励体系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4 结论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对于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提出了较多的要求。
面对这些限制和束缚,事业单位应该勇敢面对,及时获取最新最权威的会计政策, 并且据此调整自己的财务管理活动,充分运用新管理方法、新管理技术,进而实 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