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论文:计算机文化基础 龙天才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论文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论文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论文篇一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 础必修课,而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方法不符合该课程的 特点。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 措施:任务驱动、分层教学、以证代考,并提出了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 生信息能力的理念和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红琴(1969- ),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 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白林如(1957- ),男,河 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4-3985(2012)24-0132-02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已不是“零起点”,高职院校学生 入学时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搞好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的教学,是现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计算 机操作已非常熟练;有些学生还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 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导致在上机实验课中,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把精力放在玩游戏上面,易产生 骄傲自满情绪,不用心学习,甚至出现旷课迟到早退现象;而基础差的同学又感 觉学习吃力,缺乏自信,没有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也有诸多问题。首先,在教学方法上习惯 于灌输,没有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时忽视了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其次,对学生实验的要求管理不严,包括实验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实验中 的因材施教、实验结果的检查和考核等,学生上机实验时没有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 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 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 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 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任务”的目标性 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 感,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 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 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个个任务,引出知识点,使学生明确 目标,把繁琐的理论知识融入任务讲解,直接看到理论知识的作用,激发学习兴 趣。随堂实训中,学生借助提供的实训素材,仿照教学任务,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技能,学生在“学”任务;每章通过一个综合的任务,教师先讲解制作的过程,让 学生参考综合任务,自选主题,从互联网上搜集素材,制作自己的作品,学生在 “做”任务。将“教、学、做”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掌握实际工作中涉及的相关知 识和制作技巧,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面向实际应用,适应企事业需求,在企事业 单位顶岗,真正实现了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

2.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理念。信息素养能 力是新世纪高职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能力之一,是自主学习能力乃至终身学习能 力的重要组成,是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基石,是将来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高职阶 段必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即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利用能 力和信息表达能力。“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知识技能是信息素养能力的基础,学好 本课程能促进信息素养能力的发展,反过来又能促进本课程知识技能的提高。在 课程教学之初补充信息检索技术知识技巧,提高信息检索能力,为信息素养能力 培养与课程知识技能教学做好准备;在每章学完之后,结合教学内容、新技术的 发展和现实生活的需要提出信息检索任务,先由学生独立检索,然后小组讨论, 一方面可使学生跟踪课程新技术发展,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重 点章节学完之后提出综合实训和工学结合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仿照任务,自选主题,从互联网上搜集素材,进行信息加工、信息利用和表达,结合课程知识技能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一步熟练操作技能,提高信息素养能力。在学习本门课程 的同时,学生提高了信息素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 提高。

3.突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环环相扣,设置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随堂实训时,学生借助课程网站上的实训素材, 仿照教学任务操作练习,掌握本节课的实践技能;其次,每章学习结束后任课教 师安排综合实训任务,要求学生自选主题,从互联网上搜集素材,仿照综合任务, 运用本章的重要操作技能,制作作品,以达到每章知识的综合运用;最后,课程 结束时,综合运用本课程中所学技能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以上三个 层次的实践训练之后,能够达到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能使用本课程学习的知识 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目标。

4.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的运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起点 高低不一,学生的差异比较明显,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类:后进生、中等生、优等 生。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 大差异,给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性的分层方式。

对布置作业分层。作业可以分为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所有学生首先 都做基本练习,尽可能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巩固 知识的目的。基本练习完成之后,再做拓展练习。

在辅导过程中分层。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 次学生可以利用教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问题。对于后进生,多加辅导,让后进 生不至于不会做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对于中等生,一般稍作辅导就可完成作业。

对于优等生,一般不用辅导就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并且完成得比较早,可以再布 置一些拓展练习,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样,对于优等生,也不至于作业完成之 后没事做,而把剩余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上,防止厌学情绪。

这样就使学习目标具体化,使入学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会因基础差跟不上而消 极、厌学,失去学习的信心,也不至于使基础好的学生因“吃不饱”而放弃学习和 提高。分层实践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实践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分层辅导如果做得好,可以起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以证代考,考证促学。由于科技的发展,专业的细化程度加深,出现了各类资格证书。大学生们学习期间既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又要忙于各类 取证考试以获得社会的认可。以证代考把考证过程融入教学当中,既激励学生求 学兴趣又促进学校教改与市场需要接轨。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的计算机认证考试,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认证考试。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与 等级考试要求深度融合,学生学习完课程后,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 考试,可以获取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别从教学和 考试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任务驱动、分层教学、以证代考,并提出了在 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理念和突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在 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总结新的教学经验。只有经过不断的 改革和不断的探究,才能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社 会培养出有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