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世界市场相关论文】什么是世界市场

浅谈世界市场相关论文

浅谈世界市场相关论文 世界市场相关论文范文一:免费处于世界市场中的中国动画艺术 内容 摘要:
中国 动画片 发展 经历了70多年的时间,其间,中国 动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生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优秀作品。中国动画从它创 始初期就与世界动画紧密相连。

本文从中国动画的 历史 梳理开始,结合中国动画创作和市场两个方 面,探寻中国动画的 艺术 创作 规律 。中国动画创作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 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两个发展高潮,新世纪中国动画俨然又要 迎来它的又一繁荣时期,中国动画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中国动画不 仅要拥有国内市场,更要走向世界。经过七十多年的动画探索,中国的动画创作 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在市场上稍许欠缺,中国动画人也意识到这个 问题 。特别是在美国日本等外来动画的冲击下,中国动画面临巨大挑战,中国 动画制作者面对动画现状,显示了他们的魄力,在动画的制作体系和发行体系上 都做了改进,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为己所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与 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动画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应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 使中国动画有更好的发展。影片的艺术水准为其长久的生命力提供保障,而良好 的市场回报也为艺术再创作提供资金。如何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找到一个完美 的契合点,是本文所关注的。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新的世纪, 让我们展望中国动画的灿烂未来! 序 言 动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从动画诞生以来,各国的动画交流就 十分广泛。中国动画作为世界动画的一分子也闪耀着它夺目的光辉。中国第一部 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国内外引起广泛 影响 ,发行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 日本等地区,打响了中国动画片对外输出的第一炮。中国动画片也自觉地将自己 纳入到世界动画片的轨迹当中,与世界动画发展保持一致。随后,中国动画片频 频在国际上获奖,引起世人的注目,声誉鹊起。中国动画片便在世界动画影视长 廊里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并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可是中国动画片发展 到现在却陷入了沉寂,从21世纪的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片没有了以前的繁荣。

在中国的动画片市场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在人们周围的生活用品、印刷品当中流行的更多是加菲猫、史努比等外来卡通形象。对民族动画寄予 厚望的广大观众对民族动画呼声甚高,国家也大力地扶持民族动画事业,中国动 画艺术家也为国产动画的发展花费大量心血,国产动画虽有起色,但尚不尽如人 意。国产动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世纪获得更好的发展,抢回国内市场, 同时走向世界,是动画创作者的当务之急。国产动画发展缓慢的症结在哪里如何 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动画发展的道路是现在国产动画亟待解决的。

第一章 历史篇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 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 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 总结 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 一条在新的 社会 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一、艰难的创始期 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 涤寰),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1926年摄制 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紧接着在1930年又摄制出《纸人捣乱记》。

此后,万氏兄弟便不 辞劳苦、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国动画的创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 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钱》、《航空救 国》、《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国货的《国货年》、《漏洞》,以及一 些儿童寓言片《鼠与蛙》、《飞来祸》、《龟兔赛跑》等20余部黑白动画短片。

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 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 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 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随后又绘制两部 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 时代 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 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 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 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 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特伟任厂长,此时 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 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加入到这 一行列当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 学习 国外 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在动画的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小 梅的梦》(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 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 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 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 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 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 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个倾 向,万氏兄弟的《纸人捣乱记》便是模仿美国的动画制作,追求的是逗乐搞笑, 仅是一部简单的噱头闹剧而已。事实上这也是动画娱乐本性体现,影片给人们以 娱乐消遣,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同时它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仍具有民族特 点。

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 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 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 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 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 音乐 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 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 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 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 画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钱远达,曾在20世纪50年代 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

后来,靳夕拍摄的《谁唱的最好》在技术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受到了局限。当时的文艺政策较为教条,由于过分强调了“ 政治 挂帅”、“革命传统”、 “主题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进一步发展。钱家骏在1957年导演的《拔萝卜》和 1958年导演的《古博士的新发现》就注意开掘动画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 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 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片《渔童》(1959)、《济公斗 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 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到了20 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 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 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 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1985年出品的《草人》 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 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 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 片《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 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 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 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富 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 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 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 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 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 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 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 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 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 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 越高的声誉。

可是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发展缓慢。“文革”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 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 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 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 新鲜空气,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 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 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 了外国 现代 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 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 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 《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 《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 《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1984年的 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 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 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 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此外,《女娲补天》, 《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 《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 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 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 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为重振国产动画, 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 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 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 科技 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马可波罗回香都》、《哎 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 欣向荣的景象。

综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动画 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 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中国动画 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营建了一个动画王国。

第二章 创作篇 中国的动画创作从它创始初期就是积极开拓的,在动画的题材和艺术 表现手法上都是丰富多彩的,讲述儿童喜爱的故事。但是有一个创作误区,就是 纯儿童展现。动画片的创作对象就是少儿。虽然在创作初期动画片也与现实社会 紧密相连,但在动画走入正轨后,动画创作的对象日益单一化。《小猫钓鱼》、 《没头脑与不高兴》、《聪明的小鸭子》、《大闹天宫》等多是针对儿童进行创 作;这种创作倾向延续至今,在中国的动画创作中留下一块空白,同时也给市场 留下一块空缺。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动画在创作上,思维非常活跃,题材广泛,有动 物,有儿童少年,有缠绵的爱情故事等等。迪斯尼动画作品大都采取家喻户晓的 童话故事为题材,以动画特有形式,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极力表现温情世界。

以“博爱”为中心,动物拟人化,因此获得了儿童及家庭观众的喜爱。

迪斯尼制作的《花木兰》给中国人以巨大的冲击。《花木兰》是中国 家喻户晓的故事,可是美国人却借用这一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进行动画再创作, 拍摄了动画片《花木兰》,并且大受欢迎。这是美国改编它国的经典故事获得成 功的又一范例。事实上,美国的《花木兰》只是借用了中国的花木兰的故事外壳, 它的人物内核是美国式的,人物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美国式的叛逆精神,将现代理 念融入古老的传说中。美国人充分展开他们的想像力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的花木 兰形象,且片中充满了美国式的诙谐幽默,如极富特色的配角木龙和蟋蟀。《花 木兰》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可以说它有几个取巧的地方。首先,这是美国第一 次根据中国民间传说改编的动画片。其次,东方一直对西方具有神秘的吸引力, 而且通过动画这一手法是新之又新。美国人拍的花木兰会是什么样,每个人充满 了好奇心,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迪斯尼牢牢把握观众的心理,创造强烈期待感, 市场的成功是必然的。美国人塑造的花木兰并非符合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样子, 但是它在进行艺术再创造中体现的大胆想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随着 科学 的发展,传播手段的日益丰富和快速,世界各国文化娱乐 艺术的交流都是十分广泛和便捷的。人们每天接收到各种各样信息,从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欣赏观念也发生巨大变化。人们需要新鲜的,富有刺激性、创造性的 东西。以现代技术为依托的动画片也必然紧密关注人们的所思所想。

中国的动画片创作要跟上世界动画轨迹就必须更新创作理念。在世界 动画发展中,特别是在美国影片的影响下,观众的欣赏口味也日益复杂,中国的 动画创作者肩负重任,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为观众所喜爱的影片。中国的动画不 仅要赢得国内的观众,更要走向世界。中国动画时刻与世界保持紧密联系,中国 动画在新的世纪里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转化观念,突破思维定势 中国 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偏离,“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主题先行使创作受到 阻碍,思想僵化。娱乐性的丧失使动画由大众走向小众。中国动画片的创作亟须 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可以说要走一条借鉴与创新的道路。以往的动画创作为我 们提供了丰厚的 艺术 积淀,但是市场观念欠缺。观念的转化要做到市场观念和 受众观念的同步转化。市场观念的转化将会在下一篇中论述。动画创作不要拘于 传统,给自己套上枷锁,动画片创作中应有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国动画片创 作中体现的一种思想就是:动画片是小孩的世界。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呈现幼稚 的特色。而且在这种思想的 影响 下观众也养成这样的观片习惯:动画片是儿童 片,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观念使动画创作的视野非常狭小,动画的题材也受到 了限制,思想上放不开,表现在创作上的也就是缺乏想像力,从而使中国的动画 丧失了大量的成人观众。且在“教化”思想下,动画片多摆出一副 教育 的面孔, 而缺乏童趣,导致大人不看,小孩也不看的局面。中国的动画要改变过去单一的 儿童表现,改变受众观念,使观众群丰富多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时四年的 大制作《宝莲灯》在这方面做了尝试,这部影片的定位是6岁到80岁之间。可以 说这是对动画制作者的一个挑战,要兼顾到差距如此大的观众群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情。影片故事根据中国的古代神话《劈山救母》的故事改编。讲述一个英雄救 母的故事,在影像风格和人物造型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添加了原作中不 存在的小猴子形象,机灵搞笑,诙谐逗趣,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

二、想像创造能力的拓展 中国动画题材多是充满童趣、动物故事、神仙传说。动画片是化无形 为有形,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观念的转化还需有非凡的创造力、想像力与之 相匹配,才能使中国的动画业蒸蒸日上。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在对影片故事的构架上、情节的编排上、人物造 型的设计上,影片的背景刻画上等等艺术创造上。其实美国的动画创作有许多是 借鉴它国的故事原型,进行动画再创作,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就是,《狮 子王》也是演绎了《王子复仇记》的故事。在动画的创作空间上宽容度大,动画 的 内容 也就丰富多彩,就能吸引大众。同样日本的许多动画创作也借鉴它国的 故事人物原型,如《七龙珠》中的孙悟空,完全是日本人的重新创作的形象,与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完全是两个人、可是日本人就根据孙悟空这三个字,创作 了一系列的龙珠传奇,而且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同时艺术水准也很高,故事有深 度。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作品设定的故事不在乎时空,而强调画中有话,用作品 去呼唤,呼唤人类对过去的认同与记忆、对未来的保护和探寻。影片能给人以深 刻的思索。

在动画儿童化的思想下,中国动画在题材上鲜有爱情题材,在美国动 画中多穿插一个爱情故事,如《狮子王》、《泰山》,似乎这也是主人公成功的 一方面。在这样的影片当中主人公都是经历一番磨难,最后修成正果。上映不久 的动画片《小鸡快跑》俨然是一个成人世界的寓言故事。等待着可怜无辜弱小的 小鸡是屠宰,于是他们奋起反抗为赢得自由而抗争。一个动画版的集中营故事, 这样的动画展现可以说不仅是给孩子看的;动画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 现代 人的 思维和生活。大胆的想像,大胆的创作。好莱坞在1988年的动画制作《谁陷害了 兔子罗杰》就是具有非凡的想像力的杰作,它讲述了一个现代童话,以“瑰丽、 奇幻的色彩和异想天开的艺术想像力,不仅使孩子们十分着迷,许多成人也被它 吸引而津津乐道”。影片创意独具特色,卡通角色与真人同台演出,卡通世界与 现实世界纠结在一起。兔子罗杰的性格塑造极为成功,真诚、善良、无忧无虑、 活泼可爱,而且“角色的造型设计,动作性强,妙趣横生”,“充分发挥了动画造 型的特长,极尽喜剧夸张之能事”,将罗杰塑造得活灵活现,极富魅力。罗杰也 成为了当年的动画明星。动画的创作需要创作者拥有丰富的想像力。美国动画以 它的幽默滑稽,还有他的立体性思维取胜。美国日本动画体现在动画上的思维创 造值得借鉴 学习 。

在情节的编排上中国动画还不是很完善,以《宝莲灯》为例,在故事 情节的安排上缺乏力量,描写过于单薄,小沉香的成长过程寥寥几笔,在土地爷 的指点下找到孙悟空历经磨难学成武艺,以坚强的信念打败二郎神,情节缺少细 节铺垫,且人物的塑造过于脸谱化,坏人坏到底,缺乏性格依据,导致人物平淡, 不生动。这是需要创作者对艺术感悟力和想像力进行深度开掘。三、高 科技 手段的合理运用 科技的进步为动画的创作提供了便利和更好的表现手段。现在的动画 制作高科技因素占很大的比例。《玩具总动员》便全是三维动画制作,还有《小 鸡快跑》等。《恐龙》更将动画与实景完美结合,营造了一种视觉奇观。这样的 影片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在《宝莲灯》当中也运用了3D制作,丰富影片的视觉 效果。这是国产影片在高科技上的尝试,在以后的创作中科技手段的运用将会更 广泛,将有更多更好的影片献观众。

但是高科技的运用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高科技运用超过动画艺术本身。美国的动画制作在追求高科技的 运用当中,动画的朴属性丧失。追求场面的精致豪华,可是故事情节模式却没有 更大突破,在《恐龙》、《泰山》当中讲述的还是和《狮子王》差不多的内容。

技术是附丽于故事的,内容大于形式。影片具有内涵才会有 发展 。纯粹的高科 技展示,观众也会厌烦的。在动画片中拥有更多人文的东西,才会有长久的生命 力。一个东西只具备商业属性,它就会逐渐消亡。在 社会 发展中要把握好艺术 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度。社会效益与 经济 效益良性互动,才会促进发展。一切都 要以人为本。

二是对好莱坞的过度模仿。动画片制作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东西。但 是亦步亦趋的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在中国早期的动画创作中就意识到这个 问 题 ,当时很快就走出这个误区,拨正了方向。可是现在动画创作中由于要极力 地迎合观众的口味,在人物的风格上便丧失了中国特色。在《宝莲灯》中,小猴 子、噶妹的造型都是美国化的。小猴子带有明显的好莱坞印迹,虽然活泼可爱但 是毕竟还是别人的。中国特色不是一个概念化的名词,不是讲述中国故事,就是 中国的。还是那句话,影片的内核才是关键。动画制作要避免这个倾向。

第三章 市场篇 在世界动画的发展中,动画更多是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特别是美国 在它的创始初期就很快进入产业化操作,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虽然当时也出 现了纯艺术追求的实验动画,但占主流的还是商业动画。美国在它的第一部大型 动画片《白雪公主》获得空前成功后,在动画片的制作上更为投入,制作了《阿 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美女和野兽》、《灰姑娘》、《狮子王》、《泰山》等 一系列的动画长片,且获得不菲的市场回报,形成一个动画操作体系。后发展起来的日本动画借鉴美国动画的操作模式也很快地在商业上站稳脚跟。

中国的动画创作艺术性都很强,而市场意识薄弱。中国动画人更多注 重在动画片的艺术表现和形式技巧上的挖掘。这是有利也有弊的,在动画艺术水 准上我们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可是市场的开拓却不够。发掘中国的动画市场 是当务之急。

随着国际商业文化的交流更为广泛和快速,中国动画面临一次挑战, 美国、日本动画受到了青少年的欢迎,占据国内的大部分市场。中国的动画片也 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上寻求一个完美的结合点。中国的动画创作者从未放弃这一探 索。动画前辈在动画创作中显现的坚韧不挠的精神也极大地激励后辈。在中国动 画是有巨大的市场前途的,摆在动画人面前的是一条宽广的道路。中国动画应吸 收 目前 世界动画制作发行上的优点,特别是美国的。中国的动画制作能力和美 国、日本是不相上下的,中国拥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技术手段也达到了世界一 流。

中国的动画市场是巨大的,有无限的开发潜力。除了创作观念的更新 外,市场操作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国动画发展要借鉴国外成熟的市场操作方 式,并针对本国的特点灵活运用。上海美术电影厂在市场化操作上已进行了初步 的试探,并且取得了成果。

一、市场化操作 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厂首次尝试以社会集资、市场运作的方式拍摄 了百集动画系列片《自古英雄出少年》,进入市场初战告捷,并且得到社会好评, 为以后动画创作的市场运作开了先风。

1.制作体系的改变。《宝莲灯》的制作过程与我国以往动画片最大的 区别在于:它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式,对每一道工序都细化分 工。从剧本编写到对白设计,从造型设计到电脑特技,从整体 音乐 到舞蹈创作, 从先期对白录音到后期全数码制作,无不是市场化运作。

2.市场宣传的注重。以往对影片的宣传不是很强调,如今市场化运作 加大了影片宣传力度。比如《宝莲灯》在市场宣传上就极为成功,影片还未放映 就已经制造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影片最终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回报。

3.衍生品的开发。电影电视后期产品,是动画片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渠道,拓展了动画产业的综合开发,录像带、VCD、文具、玩具、挂历、连环画 等动画片衍生品的发行制作,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宝莲灯》在后期产品的 开发下就获得不小收益,而且也扩大影片的影响力。

4.与国外动画公司合作。动画片的制作可以和国外公司联合,取其所 长为己所用。《马可波罗回香都》便是中国大连阿凡提国际动画公司和美国托尼 文索公司合作完成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发展动画产业。

二、影视合流动画力量积聚 1996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和上海电视台实行“影视合流”,为动画片的 制作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同时影视合流也为动画的放映播出拓宽渠道。电视动画 栏目也培养了动画观众,保证国产动画的播出。电视动画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电视相对于电影来说,对于大众的消费更为接近,且电视的普及使电视动画的影 响更大。因此针对中国国情,发展多集系列电视动画片是大有市场的。

但是在电视动画的创作中存在一个盲点,就是中国电视动画走的是电 影动画的制作方式。电视沿用的是电影技术,从而电视的制作就比较缺乏主动权。

电视台除了片头片花的制作,其余由电影厂来完成。没有专门的电视台进行电视 动画制作,也缺乏人员和资金。影视合流为电影电视动画紧密结合提供了契机。

电视动画制作也会成为一个开发重点,这为动画创作找到了更为完善的解决 方 法 。

结 语 本文从中国动画的 历史 梳理开始,对中国动画的创作 规律 有一个 了解,在市场和艺术创作上力图找到一个结合点。通过历史观照,对中国动画在 世界动画的发展中既保持独立又有所创新,提供一点看法。中国动画是有着巨大 的市场潜力的。中国动画要突破思维定势,挖掘市场,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 成良性互动。艺术水准为影片的长久生命力提供保障,但良好的市场回报也为艺 术再创作提供资金。在新世纪里中国动画有更好的发展除与国际接轨外还要结合 本国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中国动画是有着广阔前景,让我们一起期待中 国动画的灿烂未来! 参考 资料 1.尹岩 《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2.万籁鸣 《我与孙悟空》 3.张松林 《中国动画片必须走向世界市场》 《中国美术电影发展 史》 《世界电影鉴赏辞典》 世界市场相关论文范文二:马克思世界市场思想概述 内容摘要:世界市场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生产力发展 与资本扩张是推动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又对人类 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既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平台,又是资本主义的 历史终结力量;它既造成了资本主义由发达国家向落后国家扩张的趋势,又为某 些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提供了凭借力量;它向人们表明,封闭性和狭隘性是空 想社会主义的历史特征,而现代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 的这些思想,对我们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 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市场 近年来,随着对全球化问题研究的升温,马克思的有关思想再度引起 世人的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当前我们所探讨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就是马 克思当年所论述的世界市场扩大化,马克思是最早从理论上探讨全球化问题的思 想家之一。其中,日本学者伊藤诚指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见到资本 主义通过世界市场的扩大和深化,带来了生产、消费和文明的相互依存和世界化, 在当今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中这一预见依然适用。当然,现代经济的全球化与《共 产党宣言》的时代相比,已加进了新的内容。①美国学者约翰卡西迪也认为,“‘全 球化’是20世纪末每一个人都在谈论的时髦语词,但150年前马克思就预见到它的 许多后果。”“他写下了关于全球化、不平等、政治腐败、垄断化、技术进步、高 雅文化(high culture)的衰落、现代生存的萎靡不振的性质等动人的段落,现代经 济学家们又碰到这些问题,他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步马克思的后尘。” ②可以说,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探讨全球化问题不能绕过马克思,这是当前许 多学者的一致看法。根据恩格斯提出的“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③的研究原则,我们认为,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形 成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构成其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来, 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追溯了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因,考察了世 界市场对资本主义历史的影响,提出了世界市场条件下落后国家的特殊发展道路, 并科学预见了世界市场对“现代社会主义”的历史要求。

一、生产力发展与资本扩张:世界市场形成的复合动因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市场“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而是历史发展到一 定时期的“结果”,它是以近代地理大发现为历史契机、以生产力发展和资本的扩 张为基本动力而逐渐形成的。④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围绕生产力和分 工的发展所讲的资产阶级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实际上就是世界市场形成 和发展的三个阶段。⑤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1)世界市场的起步阶段(从欧洲中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这一时期, 封建行会制度的影响开始削弱,生产力由于分工的扩大而获得发展,其结果是生 产和交往的分离,并形成了商人这一特殊阶层。这种分离“产生了同临近地区以 外的地区建立贸易联系的可能性”。随着交往集中在一个特殊阶级手里以及商人 所促成的同城市近郊以外地区通商的扩大,在生产和交往之间也随即发生相互作 用。“城市彼此建立了联系,新的劳动工具从一个城市运往另一个城市,生产和 交往间的分工随即引起了各城市间在生产上的新的分工,不久每一个城市都设立 一个占优势的工业部门。最初的地域局限性开始逐渐消失。”⑥随着“最粗陋形式 的机器”在生产中的运用,随着从简单协作当中发展起来的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各国进入竞争的关系,展开了商业斗争,这种斗争是通过战争、保护关税和各 种禁令来进行的……从此以后商业便具有了政治意义”。“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 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 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 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⑦ (2)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这一时期是从 航海条例和殖民地垄断开始的。”此时,“商业和航运比那种起次要作用的工场手 工业发展得更快;各殖民地开始成为巨大的消费者;各国经过长期的斗争,彼此瓜 分了已开辟出来的世界市场”。各国间尽可能通过关税率、禁令和各种条约来消 除竞争,但是归根到底,竞争的斗争还是通过战争(特别是海战)来进行和解决的。

英国当时在这方面占据了优势。此时“对工场手工业一直是采用保护的办法:在国内市场上实行保护关税,在殖民地市场上实行垄断,而在国外市场上则尽量实行 差别关税”。由于世界市场的分割、各国竞争的消除以及货币制度发展处于初级 阶段等原因“严重地妨碍了流通”,这使得“资本的运动已大大加速了,但相对来 说总还是缓慢的”。但是,无论如何,“资本又有很大一部分丧失了它原来还带有 的那种自然性质”。⑧ (3)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从18世纪末开始)。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是这 一时期开始的标志。由于前一个时期“商业和工场手工业不可阻挡地集中于一个 国家——英国”,这种集中逐渐给这个国家创造了相对的世界市场,因而也造成 了对这个国家的工场手工业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旧的工业生产力所不能满足 的。“这种超过了生产力的需求正是引起中世纪以来私有制发展的第三个时期的 动力,它产生了大工业——把自然力用于工业目的,采用机器生产以及实行最广 泛的分工。”此时,“竞争很快就迫使每一个不愿丧失自己的历史作用的国家为保 护自己的工场手工业而采取新的关税措施(旧的关税已无力抵制大工业了),并随 即在保护关税之下兴办大工业”。而“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 控制了商业,把所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货币制度得到发 展)、资本集中”,并且“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而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 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 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它把自然形成的性质一概消灭掉,只要在劳动的范 围内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它并且把所有自然形成的关系变成货币的关系”。⑨ 马克思的上述过程分析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和发 展的根本动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 部交往的发展程度”⑩,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及其所引起 的分工和交往的发展。在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的背后,是生产力发展 的三个阶段(即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以及各民族和国家间 的分工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分工的出现——分工的发展和扩大——分工的普遍化 和进一步扩大化)。简单说来,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分工的扩大,而分工的扩大必 然引起普遍的交往与联系,这种交往和联系又首先和主要体现在商业贸易上。商 业贸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冲破国内市场的限制而走向国际,世界市场随之 形成。而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上述链条的运转,进一步扩大了世界市场。

马克思的上述过程分析还表明,资本的扩张本性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既然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那么,为什么生产力只有到资本主义社会才会有如此大的发展并造成世界市场呢这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性质即资本的本性直接相关,而资 本的本性就是最大限度地攫取剩余价值,有一种超越民族、国家和地域去占有更 多剩余价值的冲动和欲望,可见,“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概 念本身中”了。[11]资本自身的发展及其扩张本性的显露也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个 过程与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密切相关。与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相应并推动其发展的是资本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商人资本的出现(自然形成的等 级资本仍有相当影响)——商人资本的发展(逐渐丧失其原来的自然性质)——工 业资本的出现(彻底消灭资本自然形成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资本逐渐扬弃原 先的自然性质,一步步增强“活动”性及其对市场的占有能力。“资本一方面要力 求摧毁交往及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 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 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从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 流通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 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12]在资本扩张本性的驱使下,资产阶级——作为人格 化的资本——“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13],资 本主义生产也因而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动因的分析,实际上是从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分析出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的角度来进行的。

因此,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并且创造同这种生产力相适 应的世界市场的历史手段。”[14] 二、推进发展与加深矛盾:世界市场对资本主义的双重影响 马克思不仅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而且还将研究的视角倒转,论述了世界市场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影响。在马克 思看来,这种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世界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是资 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平台。马克思指出,“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基础和生活条件”[15]。

首先,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存在的必要前提。从资本主义形成 史来看,“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产史”[16]。正是“美 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 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17]同时,“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非常重要的是产品发展成为商品,而这同市 场的扩大,同世界市场的建立,因而同对外贸易有极为重要的联系。”[18] 其次,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从资本主义发展史来看, “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 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 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19],并因此又作为 前提进一步推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此外,世界市场还扩大和强化了资本主义在全 球的影响,将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 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20]。资本主义生产因此成为 “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商品生产”[21],其所需要的资源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配 置,其运动过程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展开,因而得到迅速的发展。

另一方面,世界市场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历史 终结力量。

首先,世界市场将资本主义单个企业生产的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 无政府性状态的矛盾扩展到世界范围,从而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马 克思说:“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并且创造同这种生产力相 适应的世界市场的历史手段,那么,它同时也是它的这个历史任务和同它相适应 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不断的矛盾。”[22]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 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世界市场的出现促进了资本 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加大了经济危机这个“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 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出现的可能。为了对付经济危机,资产阶级竭力采取包括 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在内的各种办法,但这终究不过是“把矛盾推入更广的范围, 为这些矛盾开辟更广阔的活动场所”[23],从而形成世界市场总体矛盾的办法,“不 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方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 少的方法”[24]。随着世界市场总体矛盾的展开,必将爆发更严重的世界性的经济 危机。因此,资本对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在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使人们认 识到资本本身就是这种趋势的最大限制,因而驱使人们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 本”,最终“要求生产同时按同一比例扩大,这就是向资本提出了决不是由资本本 身产生的外部要求”。[25] 其次,世界市场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由单个国家扩展到世界 范围,从而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造就资本家的同时也造就了它的对立面——无产阶级。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世界市场为 前提的,因此,无产阶级遭受资本的剥削而“陷入绝境”,这种状况也是以世界市 场的存在为前提的。[26]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资本的剥削也在扩大,并导致世 界范围内的劳资矛盾和两极分化。

对此,马克思指出,“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在英 国或法国,无论在美国或德国,都是一样的,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27] 因此,在世界市场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 争,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的斗争。这就向各国无产阶级提出了加强国际团结以共 同反对资本家阶级从而消灭资本国际剥削的要求。

三、卷入资本主义与跨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条件下落后国家面临的 两种道路 关于资本主义所主导的世界市场对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影 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有过“三个从属于”的结论:“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 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 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28]应该说,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 直至今天仍然存在这种趋势。但是,马克思也指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即落后国 家借助于世界市场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这是马克思世界市场思想的又 一基本结论。

在世界市场形成以前,在某些民族和国家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 过“跨越”现象,马克思对此也有所关注。例如,马克思在早年的《德意志意识形 态》和晚年的《历史学笔记》中,都曾讲到过英格兰和那不勒斯在被诺曼人征服 后出现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现象。但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已经 认识到,在世界市场形成以前,这种“跨越”只是特殊的个例;只有在世界市场形 成以后,这种特殊的跨越现象才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性。因为在世界市场形成以前, 某个民族和国家创造出来的生产发明往往因为战乱等原因而失传,因此在每一个 地方不得不重新开始,“而且每个地域都是独立进行的”,“只有在交往具有世界 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在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存住已 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29]当然,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经济形态演进有其 自身的规律,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 间的矛盾”。但是,“不一定非要等到这种矛盾在某一个国家发展到极端尖锐的地 步,才导致这个国家内发生冲突。由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同工业比较发达的 国家的竞争,就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产生类似的矛盾”。[30]到晚年,马克思以俄国的发展道路问题为例对上述思想作了进一步发 挥。一方面,俄国可以借助世界市场获得西方资本主义业已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 它“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 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31]另一方面,在 俄国公社面前,西方资本主义正经历危机,“不论是在西欧,还是在美国,这种 社会制度现在都处于同科学、同人民群众以致同它自己所产生的生产力本身相抗 争的境地”。[32]因此,俄国完全不必等到资本主义矛盾在其国内“发展到极端尖 锐的地步”才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完全可以借助特定的历史条件跨越资 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从马克思的上述论述中并联系其社会形态理论可知,马克思是从三个 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的发展问题的。从世界总体角度看,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 更替,取决于总体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演进是自然的历史过 程,五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不可跨越。从单独某个民族和国家内部角度看(不 考虑外力的因素),其经济形态的更替取决于其自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演进也是自然的历史过程,五大社会形态也是依次更替、不可跨越的。

但是,如果将某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纳入到世界体系之内,从总体与个体相互联 系的角度来看,某个民族和国家经济形态的更替同时取决于其自身生产力发展的 水平以及它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交往程度,因此可以发生跨越现象。在马克思看 来,在世界市场形成以前,各民族和国家间的交往关系虽然存在但是不够发达, 因此,跨越现象虽有发生但是较为少见。在世界市场形成以后,由于世界市场的 影响,各民族和国家间的交往密切而频繁,彼此连为一体,因此,跨越现象虽然 仍属特殊但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从马克思的有关论述还可以看到,世界市场形成前后所发生的跨越现 象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世界市场形成以前,外族入侵是导致跨越现象发生的主 要原因,武力征服是跨越得以实现的主要手段,因而跨越多半是被迫发生的,并 且在结果上一般表现为被侵民族、国家与入侵民族、国家在发展形态上的趋同;
世界市场形成以后,上述情况虽时有发生,但已不再是主流。世界市场的存在成 为跨越现象发生的重要条件,世界市场的力量是跨越得以实现的主要动力,同时 跨越多半是主动追求的结果,并且在结果上出现了落后国家超过先进国家而先行 进入更高社会形态的现象。

四、开放性与现代性:世界市场对社会主义的历史要求马克思的世界市场思想以及与之相关的世界历史思想,同马克思的社 会主义理论紧密相连。马克思将世界市场理论用于对社会主义的分析,用世界历 史的眼光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走向,得出了与以前各种形式的空想社会主义完全 不同的结论。

在马克思之前的许多社会主义者,或者受当时世界市场发展水平的客 观限制,或者受他们自身对正在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缺乏关注的主观认识的限制, 未能将他们的社会主义主张放到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参照中加以考量。

因而,他们所主张的社会主义只能是狭隘的和空想的社会主义。英国的托马斯莫 尔是早期的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他在1516年就写下了《乌托邦》这部空想社会主 义的奠基之作。该书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和英国的历史条件出发,不仅批判了宗教 神学和封建制度,而且批判了资本原始积累所带来的贫穷和灾难。书中还设想了 一个孤悬海外的“乌托邦”岛,岛上实行理想的社会制度,居民过着幸福的生活。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的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将莫尔的思想进一步 加以发展。傅里叶按照其“和谐制度”的设想,在1833年开始了协作移居区的试验;
欧文按照其理想社会计划于1824—1828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创办“新和谐” 共产主义移民区。这种在资本主义世界中进行的封闭性的、地域性的社会主义试 验,虽然新奇并极具开创性,但是,最终都必然归于失败。原因何在在马克思看 来,“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 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它“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 有可能实现”。[33]因此,他在论及俄国社会发展问题时反复强调,俄国农村公社 要想实现向新社会的跨越,必须抓住其与西方资本主义同时存在的历史条件,充 分利用世界市场。而如果像俄国民粹派所主张的那样,拒绝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往 来,关起门来搞所谓的共产主义,其结果也只能是失败。

除了强调社会主义的开放性以外,马克思还非常重视社会主义的现代 性,他所主张的社会主义是屏弃了各种空想成分、建立在现代社会生产力基础上 的社会主义。用恩格斯的话来讲,这就是“现代社会主义”[34]。这一点在马克思 和恩格斯对俄国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主张的批判中表现得非常充分。简单说来, 民粹派村社社会主义也充满了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但是它在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 行批判时,也将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出来的现代文明成果(包括现代生产力)一概 拒之门外。民粹派主张利用古老的“村社原则”使俄国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主张 将社会主义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之上。就连《资本论》的俄文版译者、马克思的俄 国朋友丹尼尔逊也认为,“村社的农业是未来的经济大厦赖以建立的那种生产的 基本物质条件之一。”[35]马克思也肯定俄国具有走向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但是,他一再强调,俄国对外要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对内要实现 对农业的现代化改造,要利用俄国土地的天然优势,“以应用机器的大农业来逐 步代替小地块耕作”[36]。这些思想,是马克思用世界市场理论考察俄国农村公社 发展得出的历史结论,对于我们今天处理好农村发展与农业现代化转型问题仍然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②参见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年版第159—160页,第4、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43页。

④[11][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8页,第391页,第 393—394、398页。

⑤丰子义提出,“马克思围绕分工所讲的资产阶级社会形成和发展的 三个时期,实际上就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时期。”(丰子义、杨学功《马 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5页。)笔者深以为然, 并借鉴其说。

⑥⑦⑧⑨⑩[13][17][24][26][27][28][29][30][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版第1卷第107页,第110页,第111—112、113页,第113、114页,第68页, 第276页,第273页,第277—278页,第87页,第283页,第273—276页,第107—108 页,第115—116页,第86、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