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 形势政策课结课论文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范文一: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 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 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 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 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 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 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 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新世纪的接班 人就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面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我们应有自己的 主张。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 还请老师谅解。

先说说中美关系,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国家间利益就是一 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作为国家领导阶层,其施政思想 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 利益就会被推翻。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和美国 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后来位置逐 渐改变,英国要听美国差遣。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己的 声音。同样,二战结束后,日本也要处处看美国脸色,但现在日本领导人开始逐 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当然,能否真正摆脱是另一回事,这个问题之后再说。

现在的世界一哥是老美,无须质疑。中国以后能否取而代之,不好讲。

我认为希望不大,因为国情不同,美国从建国到现在与中国比,太年轻了。也正 因为此,负担轻,有能力,有魄力改革。如今各国都有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点 不容质疑。贫富悬殊、暴力、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中国负担太重,而且几 千年的封建思想不容易改变,我们总在宣扬传统文化,以悠久的历史为荣,张口 四大发明,闭口黄河、长城。靠吃祖宗饭有意义吗我看不见得。历史应该铭记, 但落日的辉煌说多了就要被人笑话。历史在不停的发展当中,未来如何谁也不敢说。我们活在当代还是说 说现在有点实际意义。曾看过一篇报道讲美国的贫富悬殊异常严重,其实中国也 差不多,有人穷奢极欲就有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没有真正的公平,一切只是相对。

社会的黑暗面不如说是人类的劣根性在作怪。我们活在现实的世界就不祈求柏拉 图式的天堂,但我们可以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就是合作。国与国之间需要 合作,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合作。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粉饰太平毫无意义。“重脸面轻实利”要不得,哪 国都有自己的问题,总唱赞歌不解决问题。中国的中庸之道由来已久。它有一定 价值,但害处也不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人愿当出头鸟, 总希望别人来说。今年的两会有何成果在此不做探讨,只是一些代表不涉及敏感 问题,竟扯什么“男人节”“女人节”让人捧腹。有问题就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 题,以后或许会有办法,但回避绝对不行。有人讲今天的中国还是小家子气,不 肯在世界面前承认不足,是因为自卑,对自己的严重不自信。要面子是传统,别 人不会理解“面子”对中国人的意义,但有人会利用这一点占我们的便宜,吃亏了 还得表现的很高兴。想必也只有我们愿意干了。

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左右世界,这是事实。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一件 件解决问题,未来一切都有可能。所谓外交无非是各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权 利的最大化,即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化是各国外交不断“博弈”的过程。

这一切都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中国不能乐观,但也无须悲观。我认为,台湾 会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但很可能是有代价的从美国取得。当放手台湾对美国有 利时,台湾就是中国的了。那时,日本会是另一大制约中国的因素。同时朝鲜很 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威胁。

我个人一直认为中国真正的劲敌是日本。大和民族有其自身优势,我 们一贯不把日本放在眼里,曾看过一本书讲述大和民族精神。不管是樱花还是武 士道都不可小觑。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民族精神很重要。日本几次能从瓦砾 中迅速崛起,难到不可怕吗只是我们一直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日本的学者大量来 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历史,难道人家真就对你有兴趣吗不是!是在准备!“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这是孙子的教诲,人家应用在国际关系中,我们用在内杠上。中国人 在外有“一人龙,三人虫”之说。不管对错,我们都该警醒了!现在不早做防备, 当事实发生了再做事后诸葛毫无意义。

国际关系就是人的关系。只要国民整体素质上去了,国家在世界舞台 上才有发言权。回归到底还是要抓教育,从儿童抓起。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更要珍惜大好时光学习,奋斗。国家的路需要我们走出来,自 己的人生之路更需要一步步踩出来。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范文二: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论文 关键字:政策世纪财政选择综述形势我国初期21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 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 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 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 “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 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 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 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 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14.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 支出将达到1335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 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 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1)费改税。

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 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 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 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 政策取向。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 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3)财政体制。1994 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 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4) 经济增长。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 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 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 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多亿元。支出的考虑 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 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 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 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 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 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 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 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年估计能够继续 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 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 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2.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 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3.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 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12.4%。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 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 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 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 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 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 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 困难。

4.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 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 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 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4.5%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 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5.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 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 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 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 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 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 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6.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 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 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 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 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 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 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 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 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 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累计近19000亿 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 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 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1.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 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 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 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 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

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 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 到来。

2.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 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 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 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 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 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 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3.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 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

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 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4.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受到冲击较大的产 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 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 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 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 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 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 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 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二、21世纪初期的财政政策建议 第一种建议认为,考虑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的协调衔接,近期我国 财政政策的取向有以下八个方面:
1.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反周期”宏观调控方针。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中国经济运行基于“自然节律”的周期波动趋于明显,因此财政政策作为市场经济 下“间接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势必要更加自觉和坚定不移地在目前所处的 经济运行低谷阶段,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配合,作扩张性的“反周期”调控操作。

只要经济景气还未回升到(并相对稳定到)接近中位的水准,市场预期还未普遍由 看淡转为看旺,扩张政策调节的取向就不能改变,并要审时度势保持调控措施必 要的力度,掌握好各方面具体措施的优化组合。

2.酌情对积极的扩张财政政策在实施重点和操作方面作出微调。根据 项目实施情况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通盘考虑,近期的投资重点,应向兴办基本农田 水利、防治环境污染、建设一般民用住宅等方面适当调整并更为收拢。同时,针 对现实问题,加大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严防挪用,加快资金到位速度,并 努力改进工程设计,提高施工质量,以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财政职能应在退出“越位”和填补 “缺位”两个方向上作出积极调整和探索。随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的进 一步转变和调整,财政应在一般竞争性的生产建设领域“淡出”,其提供公共产品 与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能,需要更加强调和重视,摆到更靠前的序位上。

4.“费改税”渐入快车道。以“清费规税”为重点的政府财力整合,代表 了现阶段财政政策的一个必然导向。这也意味着对政府行为的规范约束和对“既 得利益”的调整,将随之进入更深入、更具体的阶段。

5.改革的深化将引出进一步的机制磨合过程。财政政策是服务于发展 和改革的,目前既需要作出不同寻常的短期调节,又需要掌握中长期的总体机制 转换、协调与配套。财政体系自身走出困境的“振兴”,也有待经济发展、市场成 熟过程中财力状况的改善和政府财力运作的规范化。

6.新调控方式与手段的探索将成为现实生活的迫切要求。财政政策需 进入市场经济“间接调控为主”的轨道,因而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可行的间接调控 新方式。1998年在以财政贴息支持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已经破题,而今后经济 生活中的客观需要将推动这种探索向更宽广的政策性投融资领域扩展。

7.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势在必行。现实生活正在呼唤财政收支管理 的进一步严密化和与市场经济国际惯例的接轨。从财政政策指导上看,今后必将 强化对收入、支出、转移支付的各个环节与相关领域的管理,使之严密和规范。8.进一步推进统一市场和企业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实现企业间的公 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的既定方向和动态过程。随相关措施的 贯彻落实,我国统一市场的规范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也 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第二种建议认为,在我们看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积 极效应的同时,还要对其下一步发展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前瞻性分析。

1.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适度,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研究。这 是经济资源的有限性决定的。从中长期看,我们必须坚持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 策,严格控制并逐步缩小财政赤字和发债规模。要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内的物 价走势、国债资金使用效果及还本付息等进行密切监测,早作应对。俄罗斯等国 因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过大而引发债务危机和通货膨胀的教训,我们要很好研究, 以兴利除弊,未雨绸缪。

2.要把激活消费作为今后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而不宜简单地再 靠政府投资推动。从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特点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短 期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是从社会再生产角度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 正的和持久的拉动力量。因此,今后要逐步把拉动经济增长的立足点转到引导刺 激消费上来,要修改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限制消费的税费等政策,制定鼓励和引 导消费的税费政策。有计划地把工作重点放在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和引导形成新的 消费热点,进而带动民间投资上。

3.要注意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措施的协调与配合。因此必须发挥政策 要素的组合效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主要手段,首先 必须相协调、相配合,要继续适度加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开展消费信贷和对中 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以充分发挥两个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力。

4.要研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要特别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 杠杆和导向作用,更多地采取通过财政贴息和为高新技术贷款提供担保等间接手 段,用较小的投入去启动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经济 增长,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且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使中央和 地方形成合力,但地方财政必须做到收支平衡。

第三种建议认为,对“十五”财政的测算,要按照坏、中、好的经济大 环境做三个方案。具体测算如下:方案一:整个“十五”时期仍未走出经济低谷,需最大限度运用财政扩 张政策。

方案二:“十五”中期走出经济低谷,需维持现行财政规模的扩张过渡 政策。

方案三:2001年经济走出低谷,恢复适度从紧财政政策。

方案一、方案二各年的赤字绝对额比“九五”末期2000年增加,方案三 各年与“九五”末期2000年持平。从赤字率(赤字占gdp的比重)看,方案一各年比“九 五”末期2000年增加,方案二各年与“九五”末期2000年持平,方案三各年比“九五” 末期2000年减少。从支出与收入年均增长比较看,方案一支出高于收入1个百分 点,方案二收、支增长同步,方案三支出低于收入1个百分点。

三个方案测算的结果说明,无论最大限度运用财政扩张政策方案,还 是维持现行财政规模的扩张过渡政策方案,还是恢复适度从紧财政政策方案,“十 五”期间财政赤字绝对量都不可能比“九五”时期减少。因为我国支出刚性的特点 所造成的财政政策缺乏弹性的问题,始终还未在机制上解决。按最乐观的方案三 所展现的情况,“十五”期间要实现每年保持2000年赤字绝对额不变的水平,财政 支出年均增幅必须低于财政收入年均增幅1个百分点。那么,要实现2000年赤字 绝对额减少的目标,起码要低于1个以上的百分点才行。在经济逐步回升的初期, 要求财政大幅度缩减开支,很不实际。

为此,建议选择赤字率的相对标准,作为“十五”期间的财政状况的调 控指标,将之控制在gdp3%(含债务利息口径)之内,并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相机采取提高、维持不变或者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