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计划生育新政策【关于计划生育新政策的论文】

关于计划生育新政策的论文

关于计划生育新政策的论文 关于计划生育新政策的论文篇一 《浅析关于计划生育新政策的思考》 摘要:计划生育新政策的提出是随着社会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也该随 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完善,我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划 生育政策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行计 划生育有效的控制了人口快速增长,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计划生育新政策;问题;对策 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这是新时期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备受社会关 注。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 公开信》指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 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 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 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 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一.实施全面两孩新政的影响 1.有利于稳定我国总和生育率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平均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如果长期低于1.8,或长 期在1.5―1.6水平上徘徊,不利于人口的均衡发展。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总和 生育率曾经高达7左右,人口增长率高达2.5%。上世纪9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下 降到2.1以下,并随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继续下降,目前已降至1.5―1.6。

2.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整合 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

但是,我国目前拥有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与世界人均水平相比,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森林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六 分之一,人均草场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可以看出,我国人均所拥 有的资源本来就很少,如果再不控制人口,人均占有的资源会越来越少,这样一 来,就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严重影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的实现。因为搞建设,发展经济,总要以资源为基础,没有资源,只能是纸上谈 兵,所以实施了计划生育。

二.当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现状 1.生育率低及男女比例不平衡。

在计划生育和经济发展双重作用下,中国的生育率在1990年之后快速 下滑。1995年左右只有1.3左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生育率已经 降低到极其危险的1.22,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再次证实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3 左右。2这些客观数据说明中国早已错过了人口政策的最佳调整时机,人口政策 调整不能再拖。

同时,男女比例失调,即性别比失衡是计划生育带来的比较显著的问 题之一。性别比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 出生性别比是由生物学规律决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间。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 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可见,中国的性别比已 经严重失衡了。性别比失调的直接后果是产生“剩男”。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会 出现大约3000万“光棍”。而这3000万的剩男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中国人 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婚姻挤压”现象。性别 比失调不利于家庭婚姻关系的建立和稳固,不利于社会稳定。

2.“银发现象”,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的抚养比变大,社会负担加重。

从人口结构上看,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 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目前,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 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出来。我国的老年人的抚养比从1982 年的7.983739837%上升到2008年的11.33223004%,而与此同时中国0-14岁的人口 由1982年的34146万下降到2008年的25166万,少年儿童的抚养比也从54.6%下降 到26.O%。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但少年儿童不断减少,使我国的人口结构日趋不 合理,不但会加大社会的养老负担,还会造成劳动力不足的局面,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将影响到20年以后的我国的人口结构。

3.计划生育宣传方法不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批农村剩余 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城市里面从事各种工作。这种形势造成人口流动大,出现人 与户籍相脱离的现象,而这些流动人口在外地的临时租住处,就成了计划生育宣 教工作无法落实到的地方,成为宣教“盲区”。这种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 划生育宣教方式,即以村镇或部门为单位集中进行宣教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因 此,为了达到全面教育,避免产生宣教“盲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应当积极探讨 适合新形势的宣传教育方法。

三.对策建议 1.积极提升出生率并指导思想的引导下加强“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 教育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投入,提升医疗人员的医疗水平,加大对孕 期知识的传播,降低婴儿出生的死亡率。倡导“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新型生育观念, 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推进两性的公正、平衡发展,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严厉 打击技术越轨,加强对违反《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 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的人员的惩罚力度,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进而达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完善独生子女教育体系,培育独生子女的社会 责任感,加深独生子女对社会的认同,提高独生子女的应对各种问题的综合素质。

2.全面开展新政策 要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首要的是开展二胎新政策。实际上,现在我 国的人口控制政策是一种歧视性政策,即对农村要求较宽,对城市要求较严。这 一政策客观上助长了人口逆淘汰。现在应该改变这种状况,使农村和城市执行同 样的计划生育政策,即无论农村还是城市一对夫妇均可以生育两胎。这样一方面 体现了公平性原则,另一方面也能够减缓人口素质的逆淘汰、老龄化和性别比失 调的不良趋势。

3.计划生育要法制化、规范化,提高群众自愿意识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身已经具备法制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执行不力和不平衡的情况,使得计划生育工作不能顺利 进行,人们对于因人而异等不平衡情况产生抵触情绪,阻碍工作的顺利实施。所 以,只有计划生育本身的法制化是远远不足的,还需要人们的合作,自觉意识积 极践行。党的报告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 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向全民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为所有 夫妇和个人提供生殖保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以满足所 有夫妇和个人合理安排家庭生育计划的需求。

结语 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 英明决策,为我国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总而言之,新形势下我国计划 生育政策有许多新特点、新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宣教人员要认真分析这些特点 和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积极找出应对措施,推动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稳步前 进,确保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于计划生育新政策的论文篇二 《关于调整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思考》 摘 要: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制定调整的历史演变过程, 分析归纳了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及带来的一系列矛盾问题,指出了调整 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如何调整我国现行生育政策提出 了作者的建议。

关键词:生育政策;调整;一胎化;生育意愿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降低我国人口数量,缓解人口膨胀压力,促进 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出来,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应运 而生,有悖于我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初衷,对国家的和谐长远稳定发展产生了 消极影响。如何破解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系列问题,意义重大。面对 生育率的持续降低,应考虑选择恰当时机改革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本文拟就我国 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关于调整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原因分析、对策思考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制定调整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建国后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中,由于历史背景、领导决策等不同,我 国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口控制政策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建国初到文革前的“从限制节育到节制生育”人口政策(1950~ 1965年) 建国后,出生率在摆脱了战乱、疾病、动荡、贫穷等抑制后迅速增长, 1950年卫生部《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的出台等,又严格限定了女性的 流产行为,从而形成"限制避孕、限制节育"的政策特色。但在1953年第一次人口 普查之后,当时的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压力,政府先后颁布出 台了《避孕及人工流产办法》、《关于人工流产及绝育手术的通知》、《关于认 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等法例,要求各地一方面要改变那种不作公开宣传的做 法,设立避孕指导门诊,另一方面则要训练技术人员和宣传骨干,做好药具供应。

这时起,“节制生育、宣传为主”的人口控制政策,正在逐渐向国家调控的“计划 生育”政策演变。

(二)文革时期“从节育到计划生育”的人口控制政策(1966~1976年) “文革”10年,我国计生工作虽受到干扰和冲击,人口生育数量控制工 作仍然有较大进展。这一时期,人口数量控制措施由宣传教育和节育转变为国家 计划,成为历次"五年计划"进行指标限制的重要内容。1971年由国务院下发的《关 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这预示着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式开始。此后, 国家制订指标,层层控制落实并限定育龄妇女的生育数量。在那个政治至上的年 代,为推广计划生育,甚至于搞出了“计划生育领域的阶级斗争”,对于不响应计 划生育政策者实施政治攻击和打击。有效推动了“晚、稀、少”(晚:晚结婚,男 不得早于25周岁,女不得早于23周岁,城市可略高;稀:两胎间隔4年左右;少:最 多生两个孩子),并将人口节制任务由城市、镇等推广到了农村。

(三)过激指标与随后的政策波动(1977~1988年) “文革”后我国进一步加强了“晚、稀、少”政策执行力度,并把重点转 移到“少”上,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比较激进的做法。中央政府明确了要在2000 年将总人口控制在12亿之内的总目标,准备坚定不移地推行一对夫妇只能要一个孩子的政策,并认为只生一个孩子是第一位的工作,至于由此产生的问题,则是 属于第二位的。为落实上述目标,1983年开展了规模浩大的计划生育宣传月活动, “提倡生了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上环,生了两个以上孩子的夫妇一方结扎”,各地 向农村派出了宣传队和避孕节育手术队。但是,这些急于求成的做法不同程度地 激化了干群矛盾,形成了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过程中政府与群众家庭组织之间的冲 突和紧张,影响了社会稳定。1984年党中央在随后几年的计生政策有了很大程度 的调整: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在农村全面纠正“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强制 性做法,推行的政策是“开小口子、堵大口子”,即适当放宽农村群众生育第二胎 的政策(开小口),减轻计划生育工作的压力,但严防超计划的二胎和三胎及以上 生育行为(堵大口)。

(四)“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多元化计划生育政策(1988年至今) 1988年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开始稳定和成熟,中共中央和政府逐 渐放宽的总量控制目标,进一步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计划控制压力,使计划生育政 策推行过程中的矛盾充分缓解。2001年12月29日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 育法》(2002年9月1日施行),将原有的政策性规定法律化为:“国家稳定现行生育 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 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 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人口老龄 化加剧、性别比失调严重、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等问题也接踵而至。面对这种态势, 人口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界的知识分子也发出了是否要改革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 两种不同的声音。

二、调整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一)满足大多数公民生育意愿和呼声的要求 1.调查统计,大多数公民希望生育两胎 笔者在对天涯论坛关于“你认为生育几胎最符合你的愿望”的生育意 愿调查中,118个回帖,有70%以上的回帖者表示希望生育两胎,20%以上的回 帖者表示只愿生育一胎或者不生育,而不到10%的回帖者意愿生育三胎或者以上;
四川省2010年进行的生育意愿调查中,希望生两个及两个孩子以上者占75%;这表 明我国公民的生育意愿与以往相比已经有很大的降低,放开二胎是符合大多数公 民意愿的良好选择,也不会带来放开后的生育失控。2.多数公民偏好“一男一女”的子女组合 在天涯论坛关于“你希望生育的子女组合是什么”的调查中,65%左右 的公民选择了“一男一女”的子女组合,表明多数公民偏好“一男一女,男女双全” 的子女搭配组合。放开二胎尽量满足多数家庭“一男一女”的子女组合意愿要求, 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满足多数家庭意愿的选择,更是调整男女比例严重 失调的重要措施。

3.社会各界要求改革人口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 除普通民众外,近几年的“两会”中,也有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人口政 策改革的建议。2013年两会中,“允许生二胎”这个话题持续升温,全国人大代表、 前广东省人大会主任欧广源说:“我的意见是,提倡生一胎、允许生二胎、坚决 控制第三胎。”人大代表、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指出,现在当务之急是政府 信守30年为期的承诺,并审时度势,立即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全国人大代表,律 师朱列玉提议国家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城市与农村, 一律允许生二胎。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 建议无条件全面放开生育。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建议:快速完善计生国策,终 止一对夫妇一个孩。民间和两会上“放开二胎管制”的呼声日渐高涨。

(二)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 1.计划生育部门行政执法高压政策带来的官民、党群矛盾 由于现行的“一胎制”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定程度上不符合群众的意愿, 造成群众抵触情绪较大,社会上超生偷生现象仍大量存在,而计划生育部门在行 政执法过程中操之过急,加之部分领导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比较淡薄,素质 偏低,采用暴力执法,引发了大量官民冲突事件,激化了党群矛盾。例如在计划 生育的宣传工作,一些地方打出了各种“触目惊心”的口号:“该扎不扎,房倒屋 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一人超生,全村结扎!”、“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 “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谁不实行计划生育,就叫他家破人亡”等等, 这种类似强盗的行径,麻木不仁的宣传标语,是对法律和生命的亵渎,也是一种 严重的违法办案行为。高压政策反而让官民矛盾不断激化,更加重了计划生育工 作的顺利实施的难度。

2.强制堕胎、强制结扎带来的人权问题计划生育政策中的“强制堕胎、强制结扎”的行为,不同程度地激化了 干群矛盾,形成了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过程中政府与群众家庭组织之间的冲突和紧 张,影响了社会稳定。在有些地方,那种强迫命令和强制妇女做绝育手术的做法, 影响了群众对计生工作的看法。

3.社会抚养费征收中带来的冲突 不少群众尤其是农民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不满和不理解,在与执 法的计划生育部门征收高额社会抚养费中,容易引起语言冲突甚至肢体冲突,严 重者导致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基层领导干部在执行公务中,为有效吓阻违法生育 的家庭及时缴纳社会抚养费或者对已有身孕的妇女实行强制流产堕胎,经常会集 结上百口人登门,而同村一些群众认为不进行帮助就是软弱的表现,经常也会纠 结村中人口围堵执法人员,以致冲突产生。另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把计划外超 生等的收费和罚款作为机关日常经费,存在着“自费执法”的现象,据统计,每年 全国针对生二胎的夫妇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估计超过200亿元,且流向不明。这 造成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行为与执法目的的严重背离,并衍生出了腐败、不公平 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群众对此意见很大。近两年,虽然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 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但仍未得到完全遏制,基层在执法过程中打 法律擦边球现象仍时有发生。

(三)控制社会发展风险,促进国家稳定进步的要求 1.人口老龄化问题 独生子女政策推行至今,导致了严重的人口结构问题,造成了空前的 人口老龄化危机,超低生育率导致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 量将再增加约1000万人,首次突破2亿大关,全国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中国 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将在2030年到来,届时需要抚养的老人将占总人口的40-50%。

与此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快很多。新生人口严重不 足,很多农村中小学的生源已经严重短缺,初级劳动力市场短缺现象已很突出。

2.新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 因独生子女政策的强力挤压和农村“一孩半”政策的误导,加上受“重 男轻女”的封建残余思想影响,部分群众尤其在农村家庭中,通过各种方式如中 医偏方、生前进行性别鉴定,造成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据东北某乡镇的调查,该乡镇2000-2004年新生1206人,性别差值286个,其中“计划内二胎”出生人口占 总新生人口的32.26%,而性别差值却达191个,占总差值的66.78%。“计划内二胎” 基本上是已生育一个女孩的农民家庭自动获得的二胎指标,这正说明“一孩半” 政策的误导作用极其强大!而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2012年我国出 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仍高出 警戒线10多个百分点。再过十多年,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几千万光棍。

3.独生子女风险问题 由于独生子女比例高和适龄青年逐渐减少,国防方面,近年全国很多 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征兵难”,而且情况急剧恶化。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控 制,几年之后,中国的军人数量和军人素质必将危及到国防安全。再者,很多独 生子女家庭也面临着严峻的养育风险。独生子女一旦遇到夭折、伤残等意外,对 于父母特别是年岁较大不能再生育的父母,将构成毁灭性打击。另外,独生子女 家庭的养老风险加大,又累加放大了政府养老风险。政府对于未来数量庞大的老 龄人口,无论从计划上、资金上、还是服务上,还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把这种 本来分散的风险全部集中压到政府肩上,也是极不科学,极不明智的。最后,“一 胎化”造成人性的变异和人伦的缺失,这也使儿童在兄弟姐妹陪伴中自然成长的 天性受到压抑,有损身心健康。

4.生育政策中不平等现象 现行生育政策中,公民因民族、地域、职业的不同,其生育权是不平 等的。这是不符合宪法精神的。在生育上,农村优于城市,富人优于穷人,少数 民族优于汉族等等不平等的现象激化了民众与政府的矛盾,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 题和潜在隐患,例如,少数民族数量的增多不利于中华民族的稳定,农村人数量 的增多不利于城市化的建设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等等。

5.偷生超生现象的存在导致的“黑人”增多 由于部分群众生育二胎的意愿得不到满足,他们开始想法设法进行偷 生超生,计划生育部门对不按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孩子,不给落户口,从而导致 了“黑人”的增多,孩子的上学工作等都会受到影响,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儿童 的成长。

(四)避免国际不利舆论,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然1.国际舆论关于我国人权的态度 一胎制的政策,加上在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许多地方存在强迫上环、 强迫结扎和强迫孕检的做法,美国等国家就我国人权问题多次提交联合国审议, 虽然有嫌干涉我国内政,但也深刻影响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成为部分国 家攻击我国人权的借口和例子。

2.“一胎制”不利于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 各民族的博弈归根到底是生育文化的博弈,正是由于中国传统的生育 文化成功延续了我们的民族的文明和人口(而其他很多文明却相继消亡)。健全的 人口结构是经济起飞、国家崛起、合理养老金制度的建立等的必要条件,而畸形 的人口结构却是经济衰退的充分条件。比较资源丰富和资源贫乏的国家,发现经 济水平并不完全由人均自然资源决定的,因为人口资源才是第一资源,是中国最 大的优势资源。“一胎制”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急剧压缩人口规模、催生畸形人口结 构为代价提高生活水平,不利于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

(五)放开二胎并不会带来失控 尽管政策允许,但目前城市育龄夫妇的生育愿望并不见得强烈。有调 查显示,双独生子女家庭中,六成以上不愿生二胎。很多育龄夫妇面对高生育成 本和抚养压力,宁可选择少生、晚生甚至不生。而在江苏省常熟市计生委对800 多个家庭进行了生育意愿的调查中,其中有效问卷731份,调查对象认为家庭理 想子女数为1个的,达到了432人,占52.81%;理想子女数为2个的,只有119人, 占14.55%。另外,随着老年人口的堆积,死亡人口将急剧增加,中国人口已经接 近负增长,继续现行人口政策,中国人口高峰连13亿都难以达到,更不会达到计 生委和主流人口学家所宣称的16亿。

发达国家鼓励人口增长政策的失灵史、东亚儒家文化圈富裕国家和地 区(如新加坡、日本和我国港台地区)鼓励出生率上升政策的无力状况说明,在工 业化后期或后工业社会,国家或政府调控人口生育政策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中 国即使停止计划生育也将达不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中国目前发展水平时的生 育率,多次生育意愿调查也证实这一点。人们观念改变了,即使政策放开一些年 轻人也不愿多生,而且丁克家庭越来越多,据媒体报道,上海已100万家庭没有 孩子。人口问题已经是火烧眉毛,容不得继续延误时机,中国人口政策需要方向 性的改变。三、调整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对策分析 (一)基本生育政策: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逐步全面放开二胎 根据新生人口统计显示,最近几年为生育高峰年,所以“一胎制”的计 划生育政策暂时不进行改变,但是在未来三至五年后,随着生育人口的减少,可 以逐步全面放开二胎。即在“奖一、放二、禁三”的六字方针的范围内,由夫妇根 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家庭状况,自愿对生育孩子的数量、频度等进行规划。

实行“奖一、放二、禁三”。即奖励自愿生育一胎的家庭,精神奖励上, 给予独生子女家庭以上学、工作等政策上的某些优惠,并发放“独生子女光荣证”, 节日进行慰问等;物质奖励上,每年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补助,养老上补助一定 的保障金。对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或者特殊情况的家庭放开二胎,在三到五 年内全面放开二胎,生育二胎者不予罚款等限制条件,意愿“一男一女”生育组合 的,可以通过医院进行性别鉴定,自愿取舍,满足家庭儿女双全的要求。放开二 胎一方面是满足人们生育意愿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性别比失调 和党群矛盾。严格禁止三胎,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形成“少生光荣,多 生违法”的舆论氛围,给予超生户以引导和思想教育,让其认识到多生育的弊端;
另一方面可以对三胎及以上家庭根据其家庭条件给予严罚(处以财产30%以上的 罚款),吓阻其三胎及以上生育。

(二)注重优生优育,晚婚晚育 1.把力度放在优生优育上 由于多数家庭对“独苗”的过度关注,从而对孕妇饮食起居做出了有违 自然的安排,也使出生缺陷率上升。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国每年先 天畸形儿和出生缺陷儿童总数高达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 4%—6%。我国目前累计约有3000万个家庭曾经生育过出生缺陷患儿,占到全国 家庭总数的1/10。而妇女生育数量过少,也使人们过多选择剖腹产等非正常分娩 方式,造成婴儿体质和智力水平的下降。这些现象也说明,计划生育工作在“控 制人口数量”上做的过多,而在“提高人口素质”上做的又过少,亟需做出必要调 整。计划生育部门应把力度放在优生优育上,重点进行婴儿缺陷防治,加大“优 生”干涉力度,大力提高婴儿质量和孩童素质。

2.把方向放在控制晚婚晚育上据调查,在农村,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青年男女结婚年龄普遍较 早,或者刚到法定结婚年龄,马上就结婚生子,或者置国家法律于不顾通过各种 手段早婚早育,从而间接地增加了生育量。而如果青年妇女推迟5年生育,100 年内就可以少生一代人。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体力、智力、精力的旺盛时期,适当 晚婚晚育,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工作和学习上。如果青年男女过早结婚生育,影响 了学习和工作,在自身学识、经验、精力不足,经济自主能力不强,缺乏教育子 女能力的情况下,就会影响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 如果女青年过早结婚生育,虽具备了生育能力,怀孕势必增加身体负担,容易引 起身体虚弱。如果晚婚晚育,男女青年在各方面都较成熟,有利于母婴的健康和 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当然,提倡晚婚晚育,不是越晚越好,而是提倡适当的年龄 的晚婚晚育。只有把握方向,积极转变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思想,才可以通过晚 婚晚育拉长两代人的间隔,使生育人口量相对大幅度减少。

(三)推行差异化、多元化生育政策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发展极度不平衡的人口大国,各地的工作基础不 同,人口形势严峻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在生育政策上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 要根据本地区人口控制的状况,分类实行不同的生育政策。例如西部人稀地区可 以适度放宽生育数量,城市居民或者高素质群体一般较为富裕,有足够的财力和 智力,有利于高质量人才的诞生,所以对城市居民、高学历者也应放宽限制,甚 至可以鼓励其生育二胎。但是,推行差异化、多元化生育政策的前提是不违背公 平原则,对全民一视同仁。

(四)调整计划生育工作作风:从以“罚”为主转变为以“奖”为主 1.推进人口计生机构队伍建设 提高计生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证其依法执法的重要基础。

因为业务素质低下,势必导致盲目执法,随意执法等。而提高其业务素质,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把好执法人员上岗资格关。二是对在岗执法人员强 化法律基础知识、依法行政知识等学习。三是创造条件选送执法人员进行知识进 修,以适应法律知识、法律制度的更新。四是举办执法人员政策、法制理论研讨 会,交流执法经验,解决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只有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计生 行政执法队伍,才能真正公正、公平地贯彻执行好计生行政法律、法规。2.推行计划生育惠民政策 加大奖励扶助工作力度,全力提高全区60周岁以上无业的独女户补贴 标准,同时,要下大力解决部分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金拖欠问题,积极研究解决 城镇下岗、失业、提前离岗人员退休时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问题,并认真兑 现计划生育各种奖励。降低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和标准,把社会抚养费的征 收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认真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成立“生育关怀行动”领导小组,把党的关 怀和温暖送入千家万户,营造出“生育关怀行动”的浓厚氛围,从而密切党群、干 群关系,使党的生育政策越来越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搭建新型生育文化的宣传平台 政策宣传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大重点,始终将群众满意作为计生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组织、宣传、引导、帮助等措施,使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自己教育自己、积极争做计划生育的主人,成为新生活的创造者。

积极宣传人口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例”及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 节育知识。例如,在电视台开办“人口与计生”栏目,在交通干道和镇、村宣传点 建设醒目的计生宣传标语牌走廊,搭建政策法规、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等科学文 化知识平台,进行新型生育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漫画、宣传栏,成立计划生育信访 办、计生论坛、茶话会等提供咨询服务活动,实行阳光计生。

总之,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对我国计划 生育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面对新问题、新矛盾,我们须积极应对,适度调整, 促进人口政策良性和谐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因此,如何调整政策,既总体控制 人口数量,又考虑到未来的适度放宽,需要决策者的勇气和智慧。未来的计划生 育政策要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完善,继续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