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许多区域性贸易纷纷出现,中韩两国贸易也得到迅速的发展。1992年中韩两国建立友好关系,在此之后,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都在逐年增长,中韩两国成为彼此的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成为韩国之最,韩国也在中国贸易伙伴国排名中占据第三。但因为中国技术水平低和要素禀赋的原因,中韩贸易商品结构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中国出口的产品增长潜力、附加值以及技术含量等方面都比较弱,这样必然会严重影响到中韩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为此,中国应充分利用东亚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从提高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强中韩两国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加强两国政府政府扶持力度,进行战略性贸易合作等方面调整对韩的商品贸易结构。
关键词 商品贸易结构 附加值 东亚经济一体化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
20世纪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现,给整个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而区域经济合作是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的有效途径。随着东亚经济的发展,其区域内的贸易响应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领域。中韩两国作为东亚有影响力的国家,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对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韩两国都是东亚国家,地理上相近,历史文化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具有互补性。中韩贸易建交前后有天壤之别,建交之前两国之间并没有官方直接贸易,只有小量的民间间接贸易,自1992年两国建交,中韩双边贸易得到迅猛发展。据海关统计,2008年韩国对中国出口1121.6亿美元,自中国进口739.5亿美元,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861.1。2008、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双边贸易总额有所下降。经过经济的复苏,2010年突破2000亿美元,高达2071.7亿美元。2011年中韩贸易总额高达2465.3亿美元。总体上,中韩两国贸易一直保持这快速的增长。 2、研究意义目前,中国贸易发展主要是在素成本优势这方面有极大优势,相对而言贸易结构层次较低,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东亚各国都在集中力量加强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谋求本国经济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中韩两国都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力量,同时中韩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来往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中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中韩两国很快成为了彼此的贸易伙伴大国。但在中韩贸易不断地发展进程中,中韩商品贸易结构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对中韩贸易的发展极为不利,国内外的学者对此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只有从中韩两国的商品贸易结构进行剖析,归纳其问题所在,总结中韩商品贸易结构的特点,才能从根本上使中韩商品贸易结构得到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是中韩的商品贸易健康持续地发展。(二)文献综述
1、中韩贸易现状有关研究
马晓辉(2007)研究出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影响了中韩贸易关系健康及稳定地发展并提出中韩双方应该加快商品贸易结构调整。
马欢欢(2013)利用1992-2012年中韩贸易有关数据分析了中韩贸易逆差的问题,因为中韩产业结构存在差异,所以使得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存在差异,从而中韩贸易逆差。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中韩贸易存在着贸易不平衡,中韩贸易逆差大的严重问题,认为造成这一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韩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着问题,为了让中韩贸易关系能健康的发展提出了中韩双方应加快商品贸易结构的调整。2、中韩商品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陈恒和刘佳(2008)认为中韩商品贸易商品结构存有诸多问题,认为中国向韩国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韩国对中国设有贸易壁垒等严重问题。
罗双临、曹秋菊和邓艳平(2007)深入研究中韩贸易发展指出,为了阻碍中国商品进入其市场,减少中国商品占其市场份额,针对中国较有优势的产品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使用了很多保护措施,如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等,除此之外还在技术性贸易上及知识产权保护上设置诸多贸易壁垒。上述观点说明了中韩商品贸易商品结构存有诸多问题,认为中国向韩国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韩国对中国设有贸易壁垒,中韩服务贸易具有很强的垂直分工特点及存在着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等贸易结构问题。3、中韩商品贸易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原因
罗双临、曹秋菊和邓艳平(2007)深入研究中韩贸易发展指出,中韩贸易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之一,主要是韩国为了阻碍中国商品进入其市场,减少中国商品占其市场份额,针对中国较有优势的产品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使用了很多保护措施,如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等,除此之外还在技术性贸易上及知识产权保护上设置诸多贸易壁垒,从而产生各种贸易摩擦。
马常娥(2011)认为,中韩两国的市场容量差异明显,在世界产业链中处于不同的环节,两国贸易政策的调整差异,如中国关税水平持续下降扩大了韩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而韩国较多的贸易限制政策却使得中国的商品很难进入韩国市场等等。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国内很多学者认为中韩商品贸易结构贸易不合理主要是由于中国和韩国在代表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具有激烈贸易竞争,为了阻碍中国商品进入其市场,减少中国商品占其市场份额,针对中国较有优势的产品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使用了很多保护措施,如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等。而事实上,中韩商品贸易结构贸易不合理不仅是贸易政策的原因,还有两国经济水平、要素禀赋、相互投资的原因。二 中韩贸易的现状及商品结构的发展概况
(一)中韩贸易的现状
随着中韩两国贸易来往的日益密切,中韩两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也逐年扩大,目前,韩国是我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同时中国也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出口对象及进口来源国。
1、中韩贸易发展现状
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中韩两国贸易总额不断地扩大(见表2.1),继1992年50.3亿美元的贸易总额,仅仅7年间就发展到1999年250亿美元的贸易总额。进入21世纪之后,中韩两国的经贸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2000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达到了345,2004年突破900亿美元,中韩进出口总额增长率超过40%,2007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已超过1500亿美元,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进口来源地、第六大贸伙伴国及第六大出口市场。2008、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年贸易总额及因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低迷,但经过恢复之后,2010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突破了2000亿美元,2012年发展到2151亿美元,中韩年贸易额实现了42倍的增长,截至2012年,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连续10年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连续6年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进口国。据韩方统计,中国在韩国进口市场中所占分额由2005年14.8%上升到2010年的16.8%,在2011年下降为16.5%。仅用十几年的时间,中韩双边经济关系能在数量和质量上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这即使在国际上也是少见的。在两国建交前后,双边贸易情况有天壤之别。在建交之前,中韩两国并没有官方直接贸易,有的仅是民间间接贸易,且贸易量很小。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后,双边贸易突飞猛进,贸易总额迅速增加,现在中韩已互为本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
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在中韩双边贸易中中国一直存在逆差,中韩贸易并不不平衡且趋势越来越严重(见图2)截至2012年,中方贸易逆差累计达5559.1亿美元。从图上可以看出,自2001年以来中韩贸易逆差迅速扩大,中韩商品贸易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2、东亚经济一体化与中韩贸易
上世纪80年代,东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促进了东亚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同时还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转型。为了使整个区域的经济能更进一步的发展,东亚地区各国进一步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决定建立一个统一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正式运行。同年5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韩国举行了第三次会议,共同发布了《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文件,并启动了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中日韩领导人表示,三方将会团结一致,争取在2012年之前完成 。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对于2020年前达到扩大三国贸易量的愿望进行全面的阐述,要求加大贸易便利化的力度,不断改善三国贸易环境,对金融合作、强科技与创新合作以及加工业、能源、能效、资源等领域进行了的政策合作与磋商。2012年11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自贸区的各类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进行了新一轮的谈判 。2013年3月26-28日,中日韩自贸区的第一轮谈判在韩国首尔举行,中方首席谈判代表、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率团出席 。三方讨论了自贸区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及谈判方式等议题。
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中韩两国的贸易发展紧紧相连,它不仅影响着两国经济的根本利益还影响着两国贸易的稳定发展。东亚经济一体化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同时还为中国提供了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有助于优化中国的贸易商品结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于韩国,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可以建立本国和平、稳定的安全结构,韩国还可以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扩大贸易市场,吸引国外投资,促进其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二)中韩商品贸易结构的概况
根据近年来中韩两国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两国的商品贸易结构一直在不断的恶化,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在竞争性不断加强的同时互补性却不断减弱的畸形发展。虽然中韩两国进出口产品存在产业内进出口,但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垂直分工仍然是中韩双边贸易结构的基本特征。
韩国对中国的主要出口的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据近年中国海关统计,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块,如机电产品、机械设备、有机化学品、塑料及其制品、光学以及医疗设备等产品,这些产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基本不变,同时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类产品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半导体和电脑增势迅猛。进口劳动密集型的钢铁和机械设备、陶瓷、玻璃,农林渔副产品,饮料、烟草及矿物质原料等产品。韩中两国在矿物燃料类产品上虽然有进行贸易,但彼此之间还是有差异的,例比如韩国为了从中国进口的煤及煤类等制品,会对中国出口石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油类及其制品。三、中韩商品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中韩两国彼此间的进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差距大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开始实行出口导向战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长久的发展,中国很快在世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发展中国家之最,但是因为我国起步得比较晚, 所以中国出口商品经过一段漫长的过程才从初级产品和半制成品发展到工业制成品, 但是即便如此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外贸格局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例如,中国出口到韩国的机电类产品虽然已经是出口总额排行中的第一位, 但是轻工业产品的出口总额中仍然占相当大的比例, 换而言之,中韩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优化。由韩国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着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会以高附加值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从表 3.1可以看出,这类的产品占据了韩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前三位,并且金额非常巨大。虽然韩国同时也向中国出口初级矿产品, 但是其主要是作为进口原材料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为生产并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而做准备。
据表3.2分析,中国向韩国出口在与衣服相关的针织、毛皮、挂件,钢铁与钢铁制品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这些产品主要是一些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比较低,这些主要是因为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较为落后所引起的。虽然高能耗的初级产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巨大,其副作用也同样严重,形成严重的中韩贸易逆差。以2012 年为例,中韩贸易逆差总额高达535.0亿美元,两国的顺逆差产品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中方顺差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陶瓷、玻璃,农林渔副产品,饮料、烟草以及7、8号产品等),而逆差产品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如表3.2中1、2、3、5、6号产品等。这集中反映出了目前中韩主要的商品贸易结构,也就是中国向韩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韩国向中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型产品的不健康的商品贸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