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过对南宁市五象新区环城水系景观设计的阐述, 探讨如何通过营造形式多样而富有活力的滨河亲水空间,改善滨水区人居环境。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多样性;亲水空间;人居环境
一、引言
城市滨水区的最大优势是具有丰富的“亲水性”元素,即人对于水的依赖和亲近使滨水地带成为人们向往、聚集的地方。亲水性的重要之处还在于无论从视觉上还是从活动上均能保持与河流的密切关系,使都市生活中的水文化得以再生[1]。因此,营造多样性的亲水空间是改善滨水区人居环境最有效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二、亲水空间设计的核心目标
城市滨水地带亲水空间设计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人与水的亲和关系,让人能够接近水岸[2],接近水边特有的环境,陶冶人与环境共容共存的情操,并提供多样化活动的滨水公共空间,从而改善城市滨水区人居环境,增强城市滨水地带的活力和吸引力,使滨水重新成为城市的核心地区,实现滨水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的可持续发展。
三、南宁市五象新区环城水系景观设计
(一)项目概况
南宁市五象新区规划总面积8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100万,是南宁新的行政、文体、商业商务中心,良庆、邕宁两城区的分中心,综合性的宜居新城,具有多种功能的南宁新市区。
五象新区环城水系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核心区之中,由良庆河、楞塘冲两个天然水体和一个人工开挖补水运河——楞良运河组成(图1)。其中良庆河由西南向东北蜿蜒流淌,于良庆镇桥头岭附近汇入邕江,河长约17.7km。整治后南北各设一处调蓄湖并设10级壅水梯级,使河道保持常年流水;楞塘冲由南向北流,于良庆镇楞塘附近汇入邕江,河长约6.0km。整治后南段设楞塘下湖,北段设楞塘上湖,并设有多级壅水梯级,使河道保持水体连贯;楞良运河为新开通的连接运河,运河长4.5km。
五象新区环城水系属于南宁水系规划中“一江十八内河四大环城水系”里面重要的一个环城水系之一,是邕江景观的重要延续,也是五象新区水系网络的核心组成,是五象新区城市的主要生态绿化廊道。作为城市核心的组成部分,其景观营造应该为市民提供游憩、观赏的场所及便利,并创造丰富多样的亲水空间,让居民得以亲近河流,接近自然。
(二)设计构思
1.设计思路——“水为体,绿霓裳,文化魂”
水为体:设计首先强调理水。在河道景观设计中,水是所有景观的载体,因此设计强调营造自然特征的水体形式,在满足水工设计要求下,通过“五象十八滩、绕城十道湾”的景观布局,展现河道水体的所有特征:滩、弯、汊、岛、岸,使整个景观工程构建在一个自然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亲水空间的生态自然特性。
绿霓裳:设计在创造景观时,继承中国山水园林的营造手法——“师法自然”,以植物、生物、地形等自然要素为设计素材,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观效果。
文化魂:景观工程赋予文化内涵才能提升品位,五象新区环城水系景观设计要体现南宁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南宁既是岭南文化与壮乡文化相交融的城市,也是中国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相碰撞、相融合的城市。因此,南宁的文化在发扬本土的岭南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加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国际性和多元性。而作为南宁市重要新区的自然河道景观,景观设计主要体现南宁的民族特色、岭南文化和东南亚热带风光,形成鲜明的个性。
2.设计目标——水映绿林、回归自然
河道生态景观营造以绿化造林为主,构建生态河道,让水质得到改善,让原有生物群回迁,重新建立河流的水生生物生态环境,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特征:河道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潺潺的河水时而急、时而缓,流经一个个弯道;两岸树林繁茂,河中树影斑斓,鱼儿在水草中嬉戏,鸟儿在绿地上栖息,重现自然、和谐、美丽的滨水画卷。同时,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和水体的可接近性,营造多样化滨水活动空间,提高城市滨水空间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让游人能够融入自然、体验自然、回归自然。
(三)河道亲水空间的营造
城市滨水带设计类型有:自然生态型、防洪技术型、城市空间型、旅游公园型等四类[2],而五象新区环城水系的设计主要融合了自然生态型和防洪技术型,同时也不同程度综合了旅游公园型和城市空间型的设计方法。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了防洪、亲水、生态的综合效果。为了让市民亲近河流,设计通过对河道形态的自然恢复、驳岸的生态处理及构建多样的亲水设施等,营造形式多样而富有活力的滨河亲水空间,改善滨水区人居环境。
1.恢复自然型的河道形态
一条自然河道和滨水带,必然有凹岸、凸岸、深潭、浅滩和沙洲。它们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命多样性的景观基础。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植被茂密的河岸、起伏多变的河床,都有利于减低河水流速,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之灾害,从而营造安全、生态、可持续的滨水空间。
五象新区环城水系发源于周围山地,属于山区河流性质,原有河流形态蜿蜒曲折,由于河道长期缺乏管理,周边用地的无序开发和对河道的侵占,使得河道除了局部低洼地被筑堰形成鱼塘,在枯水期基本处于干竭状态。因此,河道景观建设首先要恢复其原有的自然形态,形成连续的自然水际景观和各种生物的迁徙廊道。
(1)自然溪流型:根据河段功能,河道上游部分,以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为主,因此河道形态采取自然溪流型。
(2)岛屿河汊型河道:保护原有河道过水断面的基础上,增开一条水汊,两条水道中堆土,形成岛屿。水汊根据水位高低开设成常年型和季节型。水汊底低于常水位就形成常年型河汊。平常河汊以湿地形式存在,洪水期成为水道。
(3)河滩型河道:结合驳岸处理,作开敞河道。整个河岸铺设沙滩或只种植草坪,模拟自然河滩段,为市民玩沙、亲水、淋浴阳光创造条件。
(4)丘陵型河道:结合现有自然起伏地形,利用河道挖掘土方堆山,形成丘陵地形,让河道沿丘陵地形弯曲转折,游览性道路沿丘陵绕行,时而贴近水面时而绕丘陵之后,产生河道若隐若现的效果,同时结合地形设置山地车运动场地。
2.构建多形式生态驳岸
草坡式驳岸:在坡度较缓的河段,采取大面积的草坡式驳岸。既满足有人亲水的需求,又使河道景观空间开阔明朗(图2)。
石块型驳岸:在护岸坡度较陡的河段,放置石块形成岸线,在河道内插植耐水灌木与乔木,达到绿化效果并减少河水对岸线的冲刷。(图3、图4)
湿地形驳岸:考虑河水水面变化情况,预留出湿地区,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等,利用植物来巩固岸线,减缓河水冲刷(图5)。
3.布置丰富的亲水活动场地及设施
景观设计考虑设置亲水活动类型有:休闲散步型、自然观赏型、接触自然型、水上运动型和季节性活动型等。
(1)休闲散步型:沿河道为居民提供散步道、座椅、小亭等设施,满足居民以健身转换心情,约会聊天等需要。
(2)自然观赏型:营造一些自然景观,跌水、石滩。设置游览道路、草坪、休息亭、景观桥等设施,满足居民观赏自然风光,放松身心的需要。
(3)接触自然型:沿河岸安排水生植物群落,在愣塘上湖和上游较宽敞的浅水河段设置绿化生态小岛形成野生鸟栖息地、设计鱼巢,放养各种鱼类,构建鱼类繁殖观赏区,设置必要的游览道路、观察小屋、垂钓等场所,使居民能直接与水接触,在娱乐中拉近与自然的距离。
(4)水上运动型:利用河道开展水上运动,在三个人工湖和宽敞水面河段设游览性码头,开设观光游船,让居民可以观赏沿岸美景与城市风貌。游船通过预托式升船站与邕江相通,内外江游览一体化。结合节点公园,安排小型游艇,供居民荡浆休闲。对于设有拦水坝的河道,可以设置皮划艇漂流项目,提供探险的乐趣。
(5)水边运动型:良庆河中游段两岸控制绿地宽度≥120m,河岸边坡较缓,可利用水边斜坡、草坪、起伏地形,游览道路,开展慢跑、滑草、山地车、放风筝等轻松愉悦身心的健康活动。
(6)季节性活动:结合各景点,每年定期安排与东盟民俗文化有关的活动。如东盟风筝节、东盟民间艺人节、东盟手工艺展览节等。活动根据规模大小及活动主题,轮流安排在代表各国文化的景点内。为配合类似活动,需要集中设置小吃、小卖、公厕、管理服务、停车场等设施,预留一定的营地广场与空旷草坪等活动空间。
4.滨水道路设计
滨水道路等级共分为四种类型:主要景观游路、亲水步道、小游路及亲水栈道。
主要景观游路沿河岸布置并与城市道路连接,道路宽度3~5m,是环绕整个水系景观和各个景点的主要车行道路,应急通行防洪、消防、救护车辆,道路两旁种植枝叶青秀的香樟,形成河边林荫道,并通过统一的景观路绿化风格将各个景观功能区串联成整体。
亲水步道主要设置在景点的湖岸及河边,路宽1.5~2.5m,沿路边种植枝条柔软的植物如柳树、柳叶红千层、水蒲桃等,步道采用石材铺装,以步行为主。
小游路或汀步在景点绿地内为方便行人穿行而灵活设置,步道宽1~1.2m,铺装以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为主。
亲水栈道设置在部分景点和湿地区的临河、湖部分,栈道宽1.5m,采用木材、石条等铺设。
5.园林建筑及环境小品设计
园林建筑及环境小品的布置以满足功能为前提,以相对集中,分散有序为原则,在景观节点周边设置景观廊、构架、观景亭、雕塑等建筑小品及商店、管理用房、公厕等配套服务建筑,河道沿线则有序地布置各种方便游人的配套服务设施,如亲水平台、下河码头、休息座椅、垃圾箱、标志牌、凉亭等,所有园林建筑及环境小品的造型突出简洁、朴素、自然的风格,材料以石材、木材、混凝土仿木等自然元素为主。
五、结语
南宁市五象新区环城水系景观工程的实施将打造一条生态自然的五象新区景观带。它不仅是城市水系的保护带,还改善了周边的人居环境,同时形成了新的旅游休闲活动场所,进一步体现了滨水地带景观建设的社会效益及广泛影响。
[参考文献]
[1]樊平.浅析现代城市亲水空间的营造[J].城市,2010,(7).
[2]邹伟良.城市滨河亲水空间的城市设计途径研究[J].今日科苑,2009,(18).
[3]肖晓萍.营造自然亲水的空间[J].福建建筑,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