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水质 城镇供水末端水质保障与改善技术

  在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体系中,饮用水安全保障是其中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其同样也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今,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在城镇供水总量中,城镇二次供水(一般是指生活用水)所占据的比例超过了50% 以上,覆盖面积超过了城镇总面积的60%。但是目前我国城镇供水末端水质面临着一定的健康风险,而且水量保障率不足,此时就需要对城镇供水末端水质保障与改善技术进行探究,以期更好的提高城镇供水末端水质,更好的满足城镇化发展需求。

  

  1 城镇供水末端水质现状通过国家所公布的城市供水质量调查报告显示,城镇二次供水合格率只有70%,甚至一些地区还未达到50%,超标指标主要有浊度、色度、铁及大肠菌群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末端余氯浓度下降,消毒作用减弱。目前,供水污染问题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其一般包括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不管哪种污染,都具有难控制、低剂量及复合性强等特点。即使各项指标均满足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是在管网输配系统中,也会由于化学、物理与微生物等反应而引起水质变化,从而对城镇供水末端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城镇供水末端水质化学转化的作用包括:(1)发生沉积、沉淀结晶等化学反应,主要现象是细小颗粒物在管壁的沉积或水体中细小颗粒物浓度的升高;(2)与管壁基体金属之间发生了电化学反应,致使水中铅、锌、铜、铁等金属浓度升高,同时形成了管壁腐蚀层;(3)管壁溶出的金属离子与水中某些组分结合在一起生成可溶性络合物,其会使水中重金属浓度升高。

  

  如今,我国大部分城镇供水末端水质问题比较堪忧,而且饮用水事故接连发生,由于水质、二次供水设施安全及水量问题引发的居民生活风险不断加剧,这些都会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城镇供水末端水质,加大对水质保障与改善技术的研发力度,以更好的提高城镇供水末端水质,满足居民的用户需求。

  

  2 城镇供水末端水质保障与改善技术2.1 完善全流程多级水质管理体系要想更好的提高城镇供水末端水质,就需要完善全流程多级水质管理体系,并此基础上构建一套“从水源头到家庭水龙头”的水质安保体系,同时还需要做好水源地的全面保护工作。

  

  对于净水厂而言,要遵循常规化处理预处理深度处理的原则,从而确保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居民饮用标准。在城镇供水管网输配系统构建阶段,要做好各个环节的监管工作,加大对供水旧管道的更新和改造力度,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二次消毒。此外,还需要对现有的二次处理保障机制进行补充和完善,强化安全管材的应用,优化管网系统,从而有效提高城镇供水末端水质质量。

  

  2.2 建立城镇供水末端水质监控和处理机制如今,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有效的提高了城镇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然而一些用户时常会遇到水污染问题,此时就需要对该地区水源地的水资源进行实地调研,最关键的是做好城市末端水质变化基本规律、供水质量及污染因素等的综合调研与评价,并做好化学和生物安全性、水质变化等研究工作。

  

  为了更好的改善城镇供水末端水质,就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城镇供水末端水质监控和处理机制,加大对供水末端强监测管理工作,尤其是威胁人体健康的相关指标、感官性状指标等进行控制,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以避免水质问题的扩大化。此外,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和技术规范,加大对二次处理技术手段的研发,建立二次消毒设施与管控体系,对有毒害污染物给予及时处理,从而确保饮用水的生物和化学安全性。

  

  2.3 完善供水末端水质保障体系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城镇供水末端水质满足居民饮用水标准,不仅要构建供水末端水质保障体系,而且还需要监督体系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并对现有的水质管理标准进行补充和完善。但是,目前我国还缺乏完整的给排水实验室,相关研究机构也未构建,管理机制及技术规范的修订缺少必要的数据作为支撑,致使只能继续沿用传统的技术指标和参数,导致城镇供水末端水质无法得到保障。此时,就需要对现有的水质量监测和管理标准进行补充和完善,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差异性管理模式,从而确保城镇供水末端水质保障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此外,还需要对二次供水设施的验收条件及构建标准给予严格的规范,为生产管理机制执行提供保障,并委托有资质的组织机构,定期开展城镇供水末端水质检测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城镇供水末端水质质量。

  

  2.4 对城镇供水末端水质保障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为了使城镇供水末端水质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就需要对现有的水质保障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然而目前,我国现有的给排水器具市场违法违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性能还有待提高,而且城镇供水末端所涉及到的管材种类比较多,但是我国缺乏对管材适用性、安全性、质量和水力特性等的有效监管和控制,从而导致城镇供水末端水质无法得到保障。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就需要健全管材和终端水质保障体系,结合设计需求来对相关评价技术指标进行补充和完善。近些年来,城镇供水末端用户的水质净化和水质控制技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大量城镇供水末端用户水处理保障器具和设备开始在家庭用户和公共场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反映出城镇居民对水质提高的需求和水质的担忧。

  

  目前,市面上终端净水器具常见的有多功能过滤、活性炭、消毒、膜滤等产品,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极有可能造成水的大量浪费和水质二次污染;此外,这些终端净水器具的性能还有可能被商家故意扩大,进一步增加了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因此,对城镇用户终端器具的安全性、质量和适用范围等给予明确的规范,并健全管材和终端水质保障体系,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对水质的基本需求。

  

  2.5 生活热水水质保证技术国家明确规定城镇建筑热水供应要确保终端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但是与生活给水系统系统不同,生活热水系统的供水水温控制在55-60℃,回水温度控制在45℃,该温度是军团菌的最佳繁殖温度。随着水温升高,会导致水肿的三卤甲烷含量增加,余氯含量减少和消失,知识细菌的数量不断增加,影响生活热水水质。对于热水系统而言,一般可以采用物理方法(金属离子消毒、紫外消毒杀菌)和化学方法(二氧化氯、氯和臭氧)来进行消毒,从而有效确保生活热水水质,更好的确保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

  

  3 结语综上所述,在城镇供水系统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总体目标是“从源头到龙头保障水质质量”,是确保城镇供水末端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关键。如今,城镇供水末端水质问题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相关部门需要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从完善全流程多级水质管理体系、建立城镇供水末端水质监控和处理机制、完善供水末端水质保障体系、对城镇供水末端水质保障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生活热水水质保证技术等方面来给予解决,以确保城镇供水末端水质满足居民饮水标准,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1] 何秀香.探讨城镇供水末端水质保障与改善技术[J].大科技[2] 兰丹,韩兵,周林.观音岩水电站建设对攀枝花城镇供水影响及解决措施[J].水力发电[3] 吴新平.刍议城镇供水水质监测的预警系统建设[J].中国化工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