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宜城易氏源流与易水 易水是哪里

再论宜城易氏源流与易水

再论宜城易氏源流与易水 文中己讨论过,史籍和易氏家谱关于易氏起源,多是牵附为春秋战国时,齐 国大夫雍巫易牙,或姜太公之后人,或战国时魏国易恺,因受封食采久居于易水,其 后人系以易为姓.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这些说法是荒谬的.试翻开历史地图看, 齐国在今山东省,魏国在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而易水在今河北易县境,在秦统一 以前属燕国,据《史记.燕昭公世家》,只有燕易王(公元前332-321年)和燕王哙(前 320-312年)时,,燕国受齐侵拢。公元前313年,齐大胜,占领过一些燕地,至昭王廿八 年(前284),燕打败齐国,收复失地.仅短短30多年,易水可能曾为齐国占领,动荡未稳. 齐人及其后裔不可能在易水食采或久居.而在此前300多年的齐桓公当政(前 685-643年)时,燕国更不可能让齐国的易牙,在其易水食采了。推测是因齐大夫雍 巫,善知味,以“易牙”( 改易牙齿)赞其烹调技艺,类似今人称加餐为“打牙祭”,后竟 成为其字号易牙,引起后人将燕属易姓,牵附成齐易牙后裔的荒谬说法。而魏国和 燕国之间,隔着韩国和赵国,魏人更不可能在燕属易水食采久居的。很显然是受一 些姓氏受封说的影响,而牵强附会的。但是它们都承认久居于易水的某氏族,始以 易为姓。因此我提出,易氏的起源,是春秋以前,久居易水的某氏族(很可能是有易氏 或有狄氏)始以易为姓,是自然演变,不一定因受封食采,故无确切的始祖,这才合乎 常理和逻辑。现就新发现的史料再补充讨论。

我们知道,许多史籍甚至正史的资料来源,有一些是采自家谱,汉代以前的 皇族家谱—属籍,诸王世谱,和功臣家谱,以及随后官修官管的家谱,后来发展到士 庶也私修家谱,编撰者固然不乏学识渊博之士,由进士翰林为官的退休者,如欧阳 修苏洵等,而越到后来,修家谱扩展到平民各姓氏后,执笔者则多是秀才举人,在学 识和历史知识上的参差,图书资料的不足,因而牵附成各种荒谬的说法,是不难理 解的。再者自魏朝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立中正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 "(《魏书》崔亮传),吏部选官,也主要根据家谱。由于家谱成为选举官员的依据, 于是士族赖以保持和维护其地位,庶族则群起伪造或攀附望族,以提高地位。东汉 以来形成的士族或世族官僚集团,至魏由九品制,从法律上按门第分配官位,相互 排挤,以上欺下.“一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士庶之际,实自天隔 "(《宋书》王弘传).士庶的等级不同,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也不同,士族不服徭役, 于是便出现入士族家当私户,或伪称士族.且婚姻也依门第,各层次的士庶族,自成 婚姻集团,重门当户对,《通志.氏族略》称六朝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在这种 政治历史条件影响下,有意无意攀附名人世族,乃势所必然。

固然皇帝赐姓封地,因地为姓氏,历史上事例不少,但也有牵附的,我在考辨文中谈过,易氏家谱将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前后的将军兼雍州剌史易恺,牵 附成战国魏人,受封于易水而为姓的始祖,甚至更追远魏之先祖毕万为始,可算有 代表性。百家姓中有卢,高,丁,年等姓,都说是姜太公之后裔,受封于某地,因而得姓, 我未研究这些姓源,是否合乎事实,只质疑姜太公后裔,为何不随国君兼能人的祖 先姜太公,姓姜或姓吕为荣,而要以封地另立小姓。在一种姓源说形成后,封建保守 思想下的士子秀才,人云亦云,不加深究,以讹传讹地延传下来,甚至直到现在,出版 的不少姓氏辞典之类书中,各姓氏起源等资料,多只是照录旧书,未加考究其矛盾 和客观可能性,也有偶尔疏忽误传的,例如[辞海]这样经多少专家学者审校,多次出 版的书,也难免疏忽;在其“雍”字辞条中,分明是雍巫字易牙,却又在“易”字,姓氏辞 条中,写着齐有易牙,把名字当成易姓,经我提出意见后,最近新版缩印本才删去齐 有易牙,改为唐有易重,所谓错话假话重复多次,也能使 史籍和易氏家谱关于易氏起源说,也像其它一些姓氏,总是往受封上扯。较 早在唐朝林宝着[元和姓纂]中,只说是齐大夫易牙之后,可能觉得以名字作为姓说 不过去,后来的书增改为雍巫受封于易水称易牙,竟不顾常理,一个齐国大夫易牙, 怎么可能在燕属易水受封。最近,发现江西萍乡东部易氏家谱,在一篇谱序中提到, 易氏在“殷商时为易氏部落”,这可说佐证了我前面提出的说法:易氏在春秋以前, 由久居易水的某氏族,始以易为姓。但该谱却不舍受封说,仍牵附姜太公之太子名 灶,灶之子南仲征犬戎有功,受周穆王封于易水,其后人以南仲为一世祖,连续记录 世系迄今达127世以上。这里有受封者的具体人和受封原因,且不是由齐国姜太公, 而是由周朝天子穆王授封,其可能性是有的。连续记录世系127世以上,跨时约3000 余年,在殊多姓氏中,尚属罕见。而汉以后由太原徙金陵,后迁长沙,迁徙走向和各朝 代有些人物史实,与其它易氏家谱或史籍,大致相近,据悉该谱在民国七年三修时, 是根据明末嗣临公手抄本续修的,除了可能偶有抄误外,理应有据,值得研究。

首先,从姓源说谈起 我在“考辨”文中,巳否定齐国雍巫易牙,和魏国易恺受封于易水,为易氏始 祖的谬论,现在只讨论由氏族名转化,和姜太公后裔受封于易水而得姓的问题。我 在考辨文中引述过,古时易水原为有易氏居地,契的后人王亥在易水被有易氏酋长 所杀,后王亥之子上甲又杀死该酋长,占领了有易氏居地,这故事在其它史籍中较 详细 据[竹书纪年]有: “帝泄元年辛未(前1729)帝即位。十二年(前1717)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 之。十六年(前1713)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

殷侯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河伯以 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中叶衰而上甲微复兴,故殷人报焉。” 这故事在屈原[楚辞天问]中也谈到:“…….帝乃降观 下逢伊挚 何条方致 罚 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 喾何宜 玄鸟致贻 女何喜 该秉季德 厥父是臧 胡终 弊于有扈 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 何以怀之 平肋曼肤 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 云何而 逢 击床先出 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 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 不但还来 昏微遵迹 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 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 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 后嗣而逢 长…….”。

这段话用曹尧德[屈子传]中一段相应译解,就好懂了:“商汤到民间巡视,遇 见了贤臣伊尹;汤放桀于鸣条,民众与诸侯为何大喜简狄(有娀国的美女,后来成了 帝喾的妃子,生契,契是商的始祖)住在九层瑶台,如何被帝喾看中凤凰给简狄送来 了聘礼,她为何满心欢喜王亥(商的远祖,契的六世孙)秉承父德,学习他父亲的善良 为人,为什么终于困顿,竟在有易国放牧牛羊他执着盾牌曼舞,为何就有姑娘恋他 体态丰腴、肌肤润泽的姑娘,怎样与之勾搭有易国的牧人,在哪里撞见了奸情将他 击杀在床上,遵从了谁的命令王恒(王亥之弟)也秉承了父亲的美德,从哪里得到这 些大牛为何去钻营封禄,从此在有易滞留(王亥之子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 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上甲微继踵讨伐,有易国因此不宁;在群鸟栖息的棘丛,为何与 妇人调情弟弟迷于淫乱,害了他的兄长;为什么虚伪狡诈之徒,后代却长久兴旺” 这个故事是说商朝的远祖契的六世孙王亥,和弟弟王恒在有易国经商和放 牧牛羊,因淫乱,王亥被有易国君绵臣杀了。后来王亥之子上甲微借河伯的兵,灭了 有易国,杀其君绵臣。这说明有易氏即有易国,它不仅是氏族,且有相当于国的势力, 且胜于殷商远祖,在其衰弱而殷人复兴后,殷侯上甲微还是借河伯的兵,才灭掉它。

据考证殷商在今河南商城,较早发展驯养牛马和农业,王亥发明牛车,与外部物资 交易,被称为“商人”,此名词竟沿用至今,与易水的有易氏不算太远,故有贸易往来。

从一些古地图和史籍来看,在当时易水地区,只见有易氏或有狄氏,而王国维说,狄 与易是同音通用字,易牙一作狄牙,则有狄氏即有易氏,另方面,从来各种易氏得姓 的说法,不论受封与否,都承认是久居易水而得姓,也有易氏家谱中,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