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形象思维论文 有关语文教学的论文

语文教学形象思维论文

语文教学形象思维论文 一、语文教学中两种思维结合的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在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的理论影响下,一些人误认为抽象思维才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人类只有通过 抽象思维方式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认识客观真理。因此,中学语文课比较重视 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而忽略形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中注重对文章内容作理性的 分析、概括,而缺乏对语言情味、意蕴的挖掘,对具体形象的感知,以及对作品 情感因素、审美因素的体会。

美国著名脑心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佩里博士经过多年研究,探明 了人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左脑控制抽象思维,右脑控制形象思维。这一现代脑 科学的最新研究理论,从根本上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脑优势理论和只有抽象思维 才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的错误观点。它表明:在人的主观世界中,抽象思维并非是 把握事物本质的唯一方式,形象思维同样也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它们是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两个基本方式,不能互相代替;
它们必须得到协调和平衡发 展,互相补充,才能使人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格得到健全、发展和 完善。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必将是左右脑协调发展、更加聪明、更富有创造力 的一代新人。因此,语文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形 象思维。

二、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两种思维的有机结合 形象思维方法和抽象思维方法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体系,但二者之间又 存在密切的联系。二者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记叙 文,特别是文学作品,它是两种思维的产物,既有抽象思维(主题的形成),又 有形象思维(人物、情节、场面等生活画面的构思),因而就要求教师在教读记 叙文,特别是文学作品时,必须注意这类文章的特点,注意两种思维的结合。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才能达到既有情感感染、又有理性分析;
既 能走进作品之中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又能走出作品之外,对其进行 客观的分析、评价?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以语言训练为核心,注意把握好以 下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既训练抽象思维,又训练形象思维的目的。

1、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形象思维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情感性。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 都饱含着作者及人物的丰富情感,具有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学生在 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形象思维,没有感情的波澜,缺少作为主体的投入 和参与,那么,即使教师作出多么细致、周密的理性分析,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 识也是枯燥抽象的。而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入情入境,丰 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然后再作理性分析,那结果可就大不一样了。

例如,讲《孔乙己》这篇小说时,文中有一处描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情 形:“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 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 文大钱……”阅读这段文字,我不是让学生首先研究分析“排出”这个词语如何运 用得准确生动,而是引导学生体会孔乙己在看到别人的“笑”,听到别人的“话”之 后,“排出九文大钱”时是怎样的心态,揣摩“排出”这一动词的丰富内涵,并让学 生做出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来表现孔乙己的心理和神情,让学生走进孔 乙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孔乙己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对“排出”这一动词使用的妙 处作理性的分析:如果换成“拿出”、“摸出”,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由于有 了对“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的丰富内涵的体验、感受,学生对作品语言的理解 深化了,认识到“排出”一词准确写出了孔乙己拿钱买酒时的得意神情,以及他要 在平日取笑他的短衣帮面前摆摆阔气、聊以自慰的心理,如果换成“拿出”、“摸 出”,都不足以表现孔乙己的这种神情及心理。

学习《皇帝的新装》,我组织学生先进行表演,然后再对课文作理性分析;

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为了使学生对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思想性格的理解不是 简单的、概念化的,我指导学生反复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充分体会人物的思想 性格;
学习《背影》,我先让学生看课本剧,用直观的艺术形式,把学生带入特 定的情感氛围中,师生共谈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然后再对课文进行分析、研 究等等。

这些教学活动决不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一种伴随着学生全 身心投入、参与的情感体验的认识活动。在这个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交融的过程 中,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认识更加丰富深刻,知识记忆更加持久。重要的是,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还有品德、情感、审美、心 理等多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2、形象感知与归纳概括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的归纳概括不应是简单的、抽象的, 而应是具体的、生动的。通过挖掘、体味作品中形象化的语言,使之留下深刻印 象,从而引发学生想像,头脑中浮现出以作品语言描述的艺术形象为基本原型的、 且带有自己经验色彩的新的形象。学生有了深切的形象感受作为基础,他们对人 物思想性格的理解才是准确鲜明的。

例如,《药》这篇小说中的康大叔是个封建统治者的爪牙和帮凶的形象, 学生对这个反面人物思想性格的归纳概括,是通过挖掘、体味作品中形象化的语 言之后得出的。康大叔的眼光“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一只手“摊着”, 向老栓要钱,一只手“撮着”一个鲜红的、血淋淋的人血馒头,同时还嚷道“怕什 么?怎的不拿!”接着“便抢过灯笼”,“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
一手抓 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我用表情、声音、动作对加点词语加以强调,使人 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明,让学生头脑中伴随着栩栩如生的形象,归纳概括人物的思 想性格:这是一个多么凶狠、贪婪、粗野、蛮横的人物。

学习《变色龙》,我让学生看录像;
学习《祝福》,我让学生看电影。这 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用直观的影视形象,取代对作品语言的理解分析,而是要 使抽象概括的语言与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感、作品的意境紧密交织在一起,使 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如果说抽象思维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变得清晰 而简明,那么,形象思维则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变得丰富而生动,二者相互 补充,学生的认识活动才是情味盎然而富有生命活力的。

3、联想想像与逻辑推理结合 联想想像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文学作品的 集中性、概括性、典型性,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像空间。教学中应该挖掘 出可供学生进行丰富联想想像的语言因素,并使学生能够对人物形象进行合乎逻 辑的想像。

例如,《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在听到有人把祥林嫂绑架抢走之后,说了一 句“可恶!然而……”,卫老婆子赔罪并说“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之后,鲁四 老爷又说了一句“然而……”,这两个“然而”后面省略的内容是什么?鲁四老爷到 底想说什么?我让学生进行联想想像,说出鲁四老爷想说的话,结果是各不相同。

那么,哪一种说法才是鲁四老爷想说的话呢?我又让学生依据鲁四老爷维护封建 礼教而又自私伪善的思想性格特点,依据人物对话的前后语境,进行逻辑推理,选择出合理想像的说法。第一个“然而”后面的内容是:“祥林嫂私自外逃,礼教 不容。如今她婆婆做主让她回去,无话可说。”这与前文鲁四老爷的说话一致, 同时又更充分表现了鲁四老爷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其忠实维护封建礼 教的态度和立场。第二个“然而”后面的内容是:“再荐一个好的,也比不过祥林 嫂勤快,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我!”这与卫老婆子的赔罪之言紧密相联,既表示了 鲁四老爷对卫老婆子的不满,同时也深刻地折射出鲁四老爷伪善自私的丑恶灵魂。

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我让学生想像:如果于勒认出了菲利普夫妇,小 说的情节该如何发展?他们相见又是怎样的情形?如果于勒没有破产,而是发了 财回来,菲利普夫妇对他是什么态度?学生想像说出具体情景后,还要指出为什 么这样,要求学生对想像的内容依据人物的思想性格及情节发展作出合理解释。

这样的想像,既有对原来人物形象的补充创造,又有对小说主题、情节、人物的 合理推论,显示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

4、整体把握与局部论证结合 在传统语文教育思想中,“意会”和“涵泳”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这种语 文学习的模式,实质上是通过直觉对言语的意义、情味综合地进行感受和判别。

这种培养学生语感的传统经验,至今仍应重视。当然,它还要和语文知识(包括 语法、修辞、文章、文学等方面)相结合,使具有感性经验的直觉思维得到修正 和提高。

例如,学习《药》一文中的景物描写,“微风早经停息了;
枯草支支直立, 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 静。俩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
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 铸一般站着。”我让学生通过朗读,用直觉思维快速体会这段文字描写的气氛和 景象,使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景物特点:阴冷、沉寂、肃杀。然后再运用语文知 识对局部语言进行推敲分析,以便论证整体把握是否准确。比如,文中把枯草比 作铜丝,写出了草僵硬、冰冷、没有一丝活力的特点;
“周围死一般静”,写出了 沉寂、恐怖的气氛;
写“乌鸦……铁铸一般站着”,则又运用比喻,突出了它僵硬、 冰冷、没有一丝活力的特点。通过这样整体把握与局部论证结合的学习,学生对 这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的认识就深入、准确了。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 合理、有效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综合体现语文课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陶治情操等诸方面的因素,并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处于和谐与自由的状态,从而达到健全、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只有形象 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协调与平衡的发展,才能发挥出人脑的最大潜力,提高 人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