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的探索]美术课有哪些教学方法

美术学专业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的探索

美术学专业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的探索 【摘要】美术学专业课程的改革应走出传统的呆板的教育模式,应坚持以人为 本,深化美术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构建“技与理相融”的教学模式理念,充 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全面发展,加强美术学教学思维观念 与实践能力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技”、“理”互融的教学机制,这种教 学机制强调课程设置内容的多学科性、交叉性、应用性、人文性,合理配置课程 资源。“技与理相融”才是掌握美术规律的正确途径,两者在"入道"过程中是一种相 辅相成的关系。

【关键词】美术学;
由技入道;
由理入道;
技理合一 美术学专业培养目标最重要的环节是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课程的改革应 走出呆板的教育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深化美术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构建 “技与理相融”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加强 美术学教学思维观念与实践能力的联系,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技”“、理”互融的教 学机制。

一、由技入道 师范院校的美术学专业教育,由于对教师身份的强调,使得在教学过程中, 学习目标定位模糊,教学方法呆板,过于注重技法训练而忽视学生主动精神的参 与,使得教学过程从技法训练到对美术本质的理解以及对美术精神的传播等多方 面存在明显的弊端。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由于高校大量扩招,学生群体的 数量迅速膨胀,使得“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过程中,教学工作暴露出方法 与定位的问题。另外,由于对美院教学体制的盲目崇拜,忽视师范类的特点,使 得学院倾向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艺术家而非一名合格的教师,这使得学生在工 作岗位上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与精力来适应对自我身份的调整。因此,根据师范 类美术学教学及就业等情况,高师美术教育必须在反思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紧 密结合时代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整合,在课程设置与教学 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相对独立的适合转型发展的新课程体系。师范类美术 学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达到“由技入道”的境界,这种境界需要两个方面的条 件:一是需要对绘画技巧进行严格要求,让其达到纯熟的境界;
另一方面,是解 决学生绘画创作思想与创造力。如果艺术作品中展示的仅仅是技法,只能在受众 面狭窄的艺术圈内切磋技艺,因为缺乏思想内涵与创造性的作品,则无法与大众 的心灵发生碰撞与沟通。这种现象在很多师范美术学院都存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偏重于技法的学习而忽视对艺术情感的训练与提高。早在六十年代, 西方曾掀起“学科结构运动”,其主要精神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应该取自学科”。换 言之,只有属于学科的知识才适合进入学校的课程体系。这不仅要求艺术科目的 教学内容必须来自成熟的学科,而且还要提供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要素和该学科 的特殊研究方法。教育者们反思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艺术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 在艺术制作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艺术史,艺术欣赏和文艺批评方面的知识,从而 大大扩充了艺术科目的教学内容。这种重“技”轻“理”教学模式的危害是显而易见 的。一是学生画面效果千人一面,缺乏情感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这种教学模式导 致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训练中不能运用理性认识来分析形体,而被动的依赖教师传 授技巧,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可以描绘物体却只重表面,造型平板松散或缺少表 现性的主观发挥。由于把教师传授的个人技巧当作教条,学生千篇一律。以前我 们是以“教”为主,今天的教育,应围绕“学”来做。二是绘画训练和创作脱节。此种 教学模式给了学生生硬的技法,没有给学生造型能力。学生要具备生活感悟、文 化修养、美术理论修养及严谨灵活的造型能力等方能搞好创作;三是直接和间接 影响美术教育成果。因此在重“技”轻“理”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艺术修养 不高。这些学生就是将来美术教育的师资,如果他们基础不全面,将影响到美术教 育的未来。

二、由理入道 艺术是为了什么?这貌似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实际上,艺术是一个关于自 我主动性表达的严格训练,而技巧只是情感表达的辅助工具。因此,在具体的教 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权衡艺术教育的轻重缓急。将艺术情感的培养放在首位, 而其具体的途径,则是“由理入道”。“由理入道”是目前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绘画创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脑、眼、手的综合训练。普米尼曾说:“心灵是 视力和贯彻的真正工具,而眼睛则充当一种容器,接受和传授意识的可见部分”。由 此可见,意识层面、理论的学习对技法掌握的作用在绘画中是何等重要,而加强 理论教学就是充实完善脑的理解、认识和思维的水平。在绘画创作中,教师应该 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来理解自己并认识自己,同时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

绘画教学应强调学生对自己主观情怀的反应,使得学生在艺术作品中对自我有更 深刻的认识,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不同地域文化上的差异,成长经历和性 格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呈现出来的作品也就风格各异。这就要求我们欣赏和学习 一幅绘画作品之前,首先要学习这幅画背后的知识,了解画家的经历、性格,从 而进一步了解画家的思路想法,然后通过所了解的这些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分析其 作品,学习画面本质的内容,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这使得整个创作方式成为思考自我和他人的过程,学生会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的认识他人,学习借鉴他人,从 而不断的认识自己和完善自己。这种融合理论学习的方式是为了回到艺术宗旨。

从事艺术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创造和欣赏艺术,更好地掌握自己和认识自己, 这是所有一切艺术情感能够得以培养的基础和本源。

三、技与理融合 约翰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中提到:“变化在于劳动者意识到他的劳动对 自己有意义……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重要的是他将受到教育从而使他能从日常活 动中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意义”。真正的教育是关于“意义”的教育,它要让学生通 过学习来体会到自我存在的意义,这是学生真正创造力的来源,美术学的教学同 样遵循上述原则。绘画学习的教育不仅仅是传统的艺术技法教育,而是一个综合 的开发智商和讲求创造力的教育,这个特性要求学生不可能仅凭单纯的掌握一点 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当下,大学面临着两个紧迫的问题,一是为学生 提供就业机会,另一个是改进教育方式,使其既提供精神食粮又提供实际技能。

高等美术教育关乎这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应该给个人的精神留出较多的 空间,而不是强调学习技巧,一味地追求技术和就业率,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工 具,忽略学生的创造力和对艺术的热情,是盲目和不成熟的艺术教育。我们的目 标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学生必 须学会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选择最有价值、最有效的知识体系,这才是现代高 等教育的理念。无论是由技入道、由理入道还是技与理的融合,其本质在于超越 单纯的美术技法训练,而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通过美术课程的教学, 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使他能够既熟练运用所学技巧,在教 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又能使其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个人,并将这种创造的 精神传给下一代。当下师范类学院的美术教学方式,应该改变其单一、呆板的教 学体制,一切以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通过多学科性、交叉性、应用性、人文性, 重新配置课程资源,将绘画技法与对美的感悟和创造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改革的 提升。

作者:罗凯 王璇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