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健康教育|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主要位于脑底动脉环(Willis环)及其主要分支血管,尤其是动脉的分叉处,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因。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囊状动脉瘤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得以推广,目前研究发现介入治疗比手术治疗的相对危险度和绝对危险度有显著降低[1]。但作为一种侵袭性并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过程,给患者造成了心理上的负担和身体上的不适,对患者进行有目的、针对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其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介入治疗前健康教育

1.1心理指导 新入院患者由于环境、人员的陌生,对疾病发展和治疗的不了解,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士应认真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对患者从环境、工作人员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治疗原则治疗效果等方面实施健康教育,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1.2生活指导 大多数患者的颅内动脉瘤是在脑出血或SAH后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的,所以对于出血的患者,指导其绝对卧床休息,不能擅自坐起、如厕、洗头、沐浴或下床活动。将患者用物放于方便拿取的地方,并将呼叫器放于患者手边,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减少探视和声、光刺激,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1.3饮食指导 患者卧床期间活动量较少,肠蠕动减慢,指导患者进食清淡、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

1.4床上大小便指导 由于患者排便方式的改变,患者容易出现排便障碍,同时介入治疗术后,术肢需制动,应提早对患者实施床上排便的训练,采取吹口哨、听流水声、热敷小腹部、进食带皮的蔬菜水果、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等方式促进排便。对于便秘的患者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保持排便通畅。

1.5防止出血指导 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血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精神紧张、用力排便等引起动脉瘤破裂或已破裂的动脉瘤再出血。

1.6促进舒适指导 患者由于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痉挛等因素导致头痛,同时由于长时间卧床出现腰背痛等不适,告知患者相关原因,倾听患者的不适主诉,给予按摩,分散患者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或止痛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疗效。

1.7术前准备指导 向患者讲解术前准备的内容、目的及注意事项,如术前禁食水、备皮、药物过敏试验等,取得患者配合[2]。 2 介入治疗后健康教育

2.1注意事项指导 告知患者介入治疗后术肢需制动24小时,股动脉穿刺部位盐袋加压6小时,应以平卧为主,轻微翻身时应保持术肢髋关节伸直,健侧下肢自由伸曲,减轻疲劳和腰背痛。对于不配合治疗患者或入睡后患者,征得家属同意后,实施保护性约束,注意定时更换约束部位,观察约束部位血运是否良好。

2.2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麻醉清醒、肠蠕动恢复后,可进食流质饮食,鼓励其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2]。勿饮牛奶以防胀气。

2.3预防并发症的指导 倾听患者的主诉,对患者的感受给予关注,告知患者若出现头痛加剧,穿刺部位疼痛,肢体麻木无力,下肢疼痛、麻木、皮温低等症状出现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一旦出现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穿刺点皮下血肿、脑缺血、股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采取措施。

3 出院指导

3.1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

3.2培养良好的饮食及作息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顺时针按摩腹部,适度活动,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3.3规律服药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原发病。

3.4出院后按医嘱继续服用抗凝药物,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或瘀斑等现象,定期检测出、凝血时间。定期复查,了解动脉瘤栓塞术后颅内血管情况的变化。

参 考 文 献

[1] 贾建平,崔丽英,王伟.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2] 赵美燕等.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