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论文
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论文 摘要:文化建筑涵盖的建筑形式较为宽泛,有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著名 学府,以及历史文化古迹等。文化建筑的兴盛与发展在平面艺术设计实践中更具 多元化价值,也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活力。本文以建筑美学、平面艺术设计学为基 础,试图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中挖掘审美表达方式。一方面,从建筑环境内 部的视觉秩序上来展现和谐美;另一方面,从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环境,以及 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价值,满足人对平面艺术审美的 需求。
关键词:文化建筑;
平面艺术设计;
审美表达 文化建筑在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独树一帜,尤其是在文化属性表达上,更是 将文化建筑的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融合,突出对人的 审美性、物质性、艺术性、精神性的意蕴表达。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的时间 与空间关系上,不能孤立地审视文化建筑格局,而是要从文化建筑平面设计思维、 审美心理,以及对公众的审美传达等方面,来增添文化建筑的平面艺术审美体验。
本文就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展开融合论述,并以首都博物馆为例,挖掘与呈 现其审美表达方式。
1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 建筑领域中的文化建筑,泛指以文化教育等为功能基础的各类综合性建筑, 如博物院、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遗迹、学府等建筑形式。相对于其他建筑,文 化建筑除了遵循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之外,更要挖掘建筑的文化功能,特别是在创 造特色文化内涵上,需要利用平面艺术设计手法来打造独具文化韵味的建筑美学 风格,如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凯旋门、英国的大本钟,以及中国的故宫等。这 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风格,既展现了文化建筑自身的功能特点,又 从精神文化上发挥了教育功用。平面艺术设计始于环境要素,而建筑设计源自其 结构与功能,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的融合,旨在通过建筑学、艺术学理论, 突出文化建筑的美观性与舒适性,以及文化教育功能。作为泛称,对于文化建筑 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表达,也需要从建筑内部结构、建筑外部环境,以及建筑 规划总体有序性上,展现文化建筑艺术设计审美创造,满足人对文化建筑的心理 体验与审美鉴赏。
2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的审美内涵美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觉心理波动的理解与感受。马克思主义美学认 为,美有两种,一种为主观倾向美,另一种为客观倾向美。对于文化建筑的审美 表达,就是基于文化建筑的美感,从建筑的直观美学与客观美学价值中作用于人 的审美心理。审美心理学家提出,审美是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体现,也是对 美感的体验活动,多表现为人的知、情、意。建筑平面艺术美学主要是设计师通 过平面构图等来营造建筑环境,运用美学要素来吸引受众,让受众从视觉、听觉、 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感知建筑环境的美学意蕴。同样,对于文化建筑,设计师要 把控当代受众的审美心理共性,改变文化建筑平面设计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多样化艺术语言来表达审美共性心理,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呈现文化建筑的 独具特色的文化审美感受。2.1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创造。文化建筑平面艺术 设计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是基于对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合规性、合目性的统 一,从而改造建筑结构与环境的关系,使其更好地满足人的审美规律需求。马克 思主义美学提出,“‘劳动’是活的,是塑造形象之火。对于‘劳动’本身,并非机械 地劳动,而是基于创造性内涵‘活’的劳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规律性。”同样, 恩格斯也提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 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可见,愈是高级的、复 杂的劳动,就愈需要进行周密、细致的艺术设计。所谓建筑平面艺术设计,就是 要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以审美创造为目标来满足公众的审美心理。创造也是创新 的过程,艺术设计的生命在于创新,平面艺术设计也在创新,如何从独具前瞻性、 独创性的审美创造中推陈出新,就需要立足公众的审美诉求,进行创造。意大利 前卫设计师李特萨斯在评价查理依姆斯设计的椅子时提出,“并非只是设计椅子, 而是设计一种坐的方式”。由此可见,对于文化建筑而言,平面艺术设计师需要 结合受众对文化建筑的审美诉求,从而营造适宜的审美环境,达到审美创造的目 标。2.2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欣赏。对于受众而言,其审美欣赏是什么?文化 建筑平面艺术设计有哪些是值得欣赏的?简而言之,对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 的审美欣赏,就是从受众的审美体验中获得心理上的美的感受。比如对建筑外观 的审美愉悦,对建筑空间的审美享受,对建筑结构的和谐体验等。无论是何种审 美欣赏,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的审美认知。同样,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 中的一些技术缺陷、不足等问题,也将影响其审美欣赏体验。总的来说,无论是 平面艺术设计形式上的审美愉悦,还是精神上的审美满足,都会与其内外形式的 合理、悦目化设计有直接关系。
3首都博物馆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表达作为文化建筑,首都博物馆更具典型性。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在平面艺术设计中更加注重审美表达的运用。3.1对公众审美需求的 满足。文化建筑在建筑结构与格局上,不仅要满足功能服务,更要从体现审美价 值上为受众营造独特的感官体验。也就是说,建筑与其文化属性的融合,旨在对 受众精神与情感的双重交流,以凸显文化建筑的内涵价值。如何做到服务受众, 需要从设计思想上表达真诚,从审美享受上突出人与建筑、环境的统一和谐。首 都博物馆内部陈列的文物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在对其内容进行分类基础上,依 照相应的时间、种类来进行有序陈列。一方面,从文物展示中突出文化意义;
另 一方面,从文物与博物馆平面艺术结构设置上形成内在契合。比如一些地域性文 物、特色性文物设置专门的平面空间进行陈列,增强其艺术审美价值。3.2对设 计思维的多维化表现。平面艺术设计同样需要讲究设计思维的创新与变化,文化 建筑也不例外。文化建筑在融入审美艺术理念时,与其他建筑环境不同,需要从 特殊性艺术符号设计与运用中挖掘和增强平面艺术的内涵,增进受众与文化建筑 间的情感融合。当然,平面艺术设计也表现出矛盾性,有时在呈现不一样的艺术 情感时可能与受众的认知相悖。当然,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思维表现来看, 多维性变化就是从服务性视角寻找与文化建筑的自身特征相契合。首都博物馆主 展厅宽大宏伟,各陈列品依据建筑格局有序排列。在平面设计上,室内文物与室 内平面空间环境浑然一体,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也让文物文化与设计师的设 计思维形成历史追溯感。比如沙盘、模型、浮雕、书籍等多种文物构成的展览群, 融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受众营造视、听多维感官体验。
总之,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不仅要从形式上借鉴不同的设计风格,还 要从根本上构筑受众审美心理与整个建筑空间环境之间的契合点。毫无疑问,文 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不仅是满足个体性审美诉求,还是将广大受众的审美共 性作为基础性审美特征,从而表达建筑空间平面艺术设计的丰富内涵与审美体验。
作者:王娟 单位:开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