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尝试教学在高三数学复习的应用
“问题式”尝试教学在高三数学复习的应用 “问题式”尝试教学在高三数学复习的应用 重庆开县中学 杨顺华 405400 因疑生问,因问而论,因论而明。现代教育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导作用,其中“问题式” 尝试教学就是一种较好的模式。但高三时间紧、任务重, 实施起来有些困难,因此选择传统教法较多。笔者对“问题式”尝试教学进行了一 些探索。在实践中感觉效果较好,简介如下:一、三基始终是复习之根本——问题尝试:关键点、易错点。
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若只是简单重复和归纳,学生听之无味,像背书一样 去死记它;
学生原来的错误和漏洞并没得到弥补和改正,对学生能力提高带来了 较多的障碍:在同类问题中多次犯错。而笔者采用了根据该知识的关键点,易错、 易漏点设计系列问题(或小题题组)的方法,让学生先尝试解决。既提高了学生 参予的积极性,又达到对基础知识重新思索、整理、归纳、掌握的目的。
如复习椭圆及其方程(一)我首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先尝试回答。
问题①:椭圆如何定义?(第一定义:|PF1|+|PF2|=2a;
第二定义:
) 问题②:|F1F2|2a,|F1F2|=2a其轨迹是什么?(无,线段F1F2) 问题③:为得椭圆标准方程,如何建标?b2的引入解决了什么问题? a,b,c,e的关系在椭圆图中如何体现? (两定点对称置于某一坐标轴上;
b2= a2 +c2;
特征△) 问题④:确定一个椭圆方程需要什么条件?(定位,定量(两个))…… (根据学生回答,做适当阐述与小结) 二、精选典型例题,重在暴露思维过程——对“惑”去设计尝试性问题;
对“难 点”进行阶梯式设问,使学生尝试过程中拾梯而上。数学复习总是以题为载体,意在领悟其中知识与方法。而目前学生在复习 中最困扰他们的是“听得懂,做不来”;
对老师而言“讲得清,学生却不一定能掌 握”。学生会模仿,但缺乏创造性是目前复习中的“瓶颈”。我认为解决之道是:
能针对学生之所惑设问,充分暴露题中包含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以达 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全国卷(Ⅲ)文21题)若函数y=在区间(1,4)内是减函数,在区间(6, +∞)上为增函数,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1. 审题尝试。问1:函数的单调区间是否只能是(1,4)和(6, +∞)? (命题者意图考函数单调的充分条件) 。问2:单调性的判断方法常有哪几种?(定义法,导数法) 问3:已知单调区间用哪一种方法转化较好?(导数法) 2.试做:f1(x)=x2-ax+a-1=(x-1)(x-a+1) 问4:讨论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其分数类标准是什么?(确定上式的符号;
标准:两根x=1与x=a-1的大小) 学生完成以下解决过程:
当a-1≤1时,f(x)在(1, +∞)单增,不合题意,当a-11时,f(x)在(-∞,1)上单增, 在( 1,a-1)内单减,在(a-1,+∞)上为增函数。由题设知:应有 4≤a-1≤6 5≤a≤7 3.引申发散。
问5:若题目改为求f(x)的单调区间或求最值,怎么解决? (学生完成) 问6:f1(x)的正负与f(x)的单调性是什么对应关系?(回到考点) 三、“解后思”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尝试对“过程”反思 “解后思”是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学生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目的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课堂对解题“过程”进行尝试性探究培养学生“解后思”的方法和习惯。
例:双曲线(0ab),已知直线L过A(a,0)和B(0,b),双曲线半焦距为c,原 点O到L的距离为,求双曲线的离心率e 。学生尝试:L 的方程:
→bx+ay-ab=0 O到L的距离d== →4ab=c2(*) 下面的做法较多的主要有两种方向:
(1)对“*”式平方,利用b2= c2 -a2消b构造e=的形式 (2)直接利用c2=a2+b2消c,求出,再求 不少同学算出e=2或(正确答案e=2,出现增解) 根据学生尝试中的错误提出以下反思性问题。
问1:运算能力是高考解几一个重点考查方向。比较上述两种方向,对你 处理a,b,c,e的关系有何启迪?(方程的思想以及善于利用结构特点消元) 问2:在椭圆中中规定ab0有何作用,在双曲线中呢? (椭圆:焦点的位置及e﹤1;
双曲线:e与的大小。) 对问2可根据学生回答续问:
问3: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是多少?何时e…… 通过以上尝试性提问,纠正学生审题不严(忽视ab0)以及透彻弄清a,b的 大小与双曲线离心率e=的关系。
在复习过程中,坚持尝试性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总结解决 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教训,真正领悟到数学方法和思想。这远比多讲几个例子,多 做几个题的效率高得多。但由于高三复习的特殊性,尝试应重在引导学生去再认 识、再总结,贵在其启迪作用。教师的“导”与“结”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