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要]实践教学在高师特殊教育教学中不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也 是高师特殊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根据N校当前的特点,对特殊教 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提出了“多模块”、“层次化”的实践教 学体系,并从构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构建思路以及保障措施等多方面进行 了阐述。[关键词]高等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多模块层次化 一、我国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开设的传统课程均以理论教学为主,培养的学 生虽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实践操作能力明显欠缺,不能完全适应特殊 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工作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越发高度重视特殊教育 事业的发展[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 就明确地指出了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 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 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这些表现在高等特殊 教育领域,就是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 新能力。针对实践教学,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指出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 的15%,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为了保障实践教学质量,2012年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需 通过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组织编写优秀实验教材、加强实 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等措施来提升实验教学水平。近年 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在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方面取 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对实践教学重要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相 适应的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有待完善。
要切实提高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教育知识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出 的学生能够熟悉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熟练与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相关的各种仪 器设备的使用,能够胜任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需要, 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本文结合N校的特点,从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构建思路以及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对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希望为国内其他的高等特殊教育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一点启示。
二、我国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定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划进行, 这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出发点[2]。该校一直秉承“博爱塑魂、质量为本、特 色立业”的办学理念;围绕培养具有特殊教育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目标;输送为 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该校坚持的指导思想为:注重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完善人格的养成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 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构建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3-4] 作为教学型高校,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 够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不仅是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 体系的首要出发点,也是评价实践教学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2.系统化原则 体系是若干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需 要遵循特殊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结合当前特殊教育和康复治疗所涉及的 各个专业特点,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来形 成互相衔接、彼此连续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5]。
3.行业导向性原则 为了构成一个科学合理且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紧跟当前行业 的发展形势及人才需求,即以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需求为导向。(1)以能力培 养为主线。探索复合型和应用型特殊教育师资人才的培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规 格以及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在保持传统特殊教育课程优势的基础上, 对课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改革。巩固和完善各专业复合型和应用型的“弹 性化模块”课程结构,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紧跟特殊教育改革发 展步伐,进一步转化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学科型课程体系。(2)以个性化培养为主线。紧跟行业发展,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验 实训模块和完善实验课程体系。探索出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综合 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建设,以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建立一套标准的 实践教学体系。4.特色原则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具 有博爱精神和现代特殊教育理念为核心,以特殊教育和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教 育康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关键,以教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与时 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该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始终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1.更新实践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遵循认识能力的发展规律,设置不同的实验模块以 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构建具有不同功能效 果的实验模块,构成一个由浅入深和具有内在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体 系的目标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由于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同等重要,应 做到相对独立和相互促进,不能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
2.构建“多模块”的实验内容体系和实验课程体系 [6-7]为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的需要,将实验 内容体系和实验课程体系分成若干个模块。在内容上特殊教育实验分成认识实践、 特殊儿童诊断、特殊儿童评估、辅助技术应用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5个模块,前3 个模块为特殊教育基本模块,后2个模块则为扩展模块。各模块包含不同的实验 内容,分别针对学生基础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设计。认识实践模块主要 包括相关课程的现场参观和特殊教育基础认识实践(包括视障、听障、言语障碍、 智力障碍和肢体障碍相关的仪器设备)。特殊儿童诊断模块主要包括视功能检查、 听觉功能检查、丹佛儿童智力筛查、50项智能筛查、儿童智力筛查量表、儿童社 会适应能力检查和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检查等。特殊儿童评估模块主要包括语言、 社交、生活自理、运动等功能发展评估。这3个基本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辅助技术应用模块主要包括盲文打字机的使用、盲文点显器的 使用、定向行走、低视力康复训练、耳印模制取、听力检测和助听器验配分析等。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模块主要包括言语治疗、游戏治疗、音乐治疗、手法治疗、多 感官训练、感统训练、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等。这2个扩展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 的应用技能。通过基本技能和应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做到针对不同特殊儿 童所表现的行为和症状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并对其进行较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培养学生能够真正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上述5个模块, 一个针对特殊教育多模块的实验课程体系就构建完成(见图2)。该课程体系相互 衔接,彼此连续,形成一个从诊断到评估,从评估到训练的融会贯通的实践教学 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得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 操作性。
3.构建“层次化”的实验项目体系 该校目前依托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以及康复治疗学等学科,按照实验的类 型和要求进一步优化了实验项目,将实验项目分为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研 究创新型实验3个层次[8-11]。这3个层次既独立于理论教学又与其密切结合, 形成了从基础知识能力到应用能力,再到创新能力培养的梯状特殊教育实践教学 体系。(1)基础型实验。主要包括演示和验证性实验。该实验项目是以培养学生 对基础认知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验课程。指导学生掌握通用或专 业基本技能,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如对和特殊教育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 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熟悉和了解;手语技能训练;盲文技能训练;语言技能训练;书面 技能训练。此类实验主要面向一到二年级学生。(2)综合型实验。主要包括课程 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和跨专业综合实验。该实验项目是将相关专业知识联系 起来,对多门专业知识内容的整合,实现知识的延伸与拓宽,形成专业的系统框 架。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专业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培养 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如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和训练。这里的特殊儿童有可能 是单一的残疾,也有可能是多重残疾,所以在开展诊断、评估和训练实验时要将 多门专业知识综合起来融会贯通,然后应用于实践。此类实验主要面向二到三年 级学生。(3)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包括校内(外)毕业论文设计、开放实验项目、 自主实验项目、科研课题项目、个案研究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该实验项 目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项目的设计、安排和完成全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则从 旁加以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科研自主性和学术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 热情,加深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此类实验主要 面向三到四年级学生。
(四)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 1.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1)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该校制定了 《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管理办法》、《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和《实验室设置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办法,目的就是进一步强化校、院和实验室 三级管理体系,层层落实管理职责,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2) 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完善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 验室队伍建设与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和《仪器设备管理》等四大类规章 制度。
2.统筹规划,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战场,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要制定 完善的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执行计划目标,大力整合现有资源,加大实 验室的建设力度。(1)建设学生受益面大的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 心。(2)有计划地建设一定数量的综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3)逐步建设部分开放 实验室。制定切实可行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12], 为学生自主、独立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
3.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是特殊教育院校的核心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教 学步骤,而高等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则直接关 系着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质量[13]。因此,特殊教育院校有需要也非常有必要 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业务水准高、奉献意识强、与学校 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和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为 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14]。
4.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监控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管理机制,针对实 践教学各环节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评估指标。学校应如考核和评估校内理 论教学质量一样,严格要求教师按实践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精心组织学 生进行实验和实训。建立师生反馈机制[15],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对教师实践 教学质量评价采用百分制指标进行量化考核,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应成立教学督导组、听课评课队伍和教学信息员队伍。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对实践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与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三、关于我国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 (一)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实践导向的特殊教育教师课程内容改革的重要途径 特殊教育与医学相似,具有很强的临床性,要求教师在大量教育个案的基 础上形成“临床”经验。因此,未来的特殊教育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的基础专业 能力以外,还应掌握关于残疾儿童身体、心理、医学、康复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 知识,具有对多重残疾儿童身心缺陷进行诊断、评估、教育和康复等更为综合化、 个性化和精细化的特殊教育能力。该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 一定的成绩,但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 系的建立有助于贯彻落实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和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特 殊教育人才。
(二)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满足特教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 培养的需求 该校设有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是全国唯一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 主办的特殊教育培训专业机构,负责全省特殊教育教师及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
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可以使该校目前拥有的优良实验教学资源充分发 挥作用,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康复机构康复治疗师的培训 提供一流的实验场所、一流的实验师资队伍、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项目体 系;为在职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教学反思提供学术支撑。同时,学校通过与基层特 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联系,使得学生能够下基层去实习, 了解基层的真正需要。学校与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形成一种“合作、互利、 共赢”的局面,从而实现教师职前职后培养的一体化。
(三)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的建 立 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积极推动校内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按照专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积极由参与共建的行业主导部门、基 层特殊教育学校等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共同组织实施实践教育培养计划以及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校内校外培养、技 能训练和岗位训练的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