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与策略
浅析高校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与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近几十年较受关注的领域,国内外就大学生心理健康做 了大量研究,发现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大学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得分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而深入研究大学生不同群体,如男女大学生之间、文 理科学生之间]、不同生源之间,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往往不一致甚至相互矛 盾。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的第1位原因,每年全国高校 学生因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冲突、生活受挫等自杀者达数十人之多。另外,因 大学生严重的敌对、抑郁等心理问题诱发的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日渐突出,造成 的危害与后果极为严重。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 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我们采用症状 自评量表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l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重庆师范大学一至四年级部分在校学生中 选取4O0名学生,剔除无效问卷,得到388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258名,女生13O 名;
文科2O8名,理科18O名;
来自城市195名,农村193名;
平均年龄2O岁。
1.2方法 1.2.1测验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来评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量表包括9O 个项目,分9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 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此外还有7个项目未归入因子,为附加项目或其他,作 为第10个因子,以便使各个因子分之和等于总分。对各条目按照从“无、较轻、 中等、较重、严重”5级来回答,对应评分为1、2、3、4、5。
1.2.2施测程序 对分层随机抽样选取的一至四年级学生进行无记名测试,按照测试规定, 用统一书面指导语,采取自陈格式,在规定时间内集中答题,当场交卷。1.2.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s表示,2组问均数比较用检验,数据用sPSSl4.O进行分析, 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大学生与全国正常人常模比较 表1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9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O.O1)。
2.2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2显示,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O.O5或PO.01)。
2.3不同生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3显示,来自农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的得分都高于城市学生,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O.O1)。
2.4不同学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4显示,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O.O5)。
3讨论 3.1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从总体上看,在心理健康9 个因子上,大学生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 模,这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独特性及其心理健康问题不 容忽视。研究发现,以下几点是造成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
3.1.1家庭因素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外地求学,远离家庭,与家庭交流较少,还有很多 贫困学生因为自己上学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荷而增添心理压力。从总体上看,大学生能够接受和感悟到来自家庭的力量很薄弱。可以说,家庭的支持显得鞭长 莫及,来自学校的支持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起很主要的作用。
3.1.2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有很大的影响力,当人们的心理出现某种程度 的不适应和失调时,就容易引起心理的矛盾、冲突和情绪上的变化,而严重持久 的心理平衡失调会导致心理异常,影响身心健康。大学生是社会最活跃最敏感的 人群,他们常常能敏锐地感觉到当代社会的各种变化和冲突,又由于他们正处于 在人格和观念的形成期,因而这种变化和冲击在他们心理上引起的反应也十分强 烈。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 的,诸如复杂的人际关系、紧张的学习生活、激烈的竞争压力、单调的业余生活 等常见的并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并 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予以足够的重视。
3.1.3学校因素的影响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必备 的心理卫生知识,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自我调节与社会适应能力差,一旦 在某方面受挫就出现情绪低沉,抑郁甚至精神分裂与自杀等。其次,基础教育向 高等教育转变的跨度较大。其学习方式由中学阶段“填鸭式”向大学阶段有一定自 由度的自主性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带来了生活方式和交友方式等各方面 的相应变化,但学校心理保健教育环节还比较薄弱。
3.2不同性别的心理健康差异 研究显示,男女生在一些因子上有差异,但这种发现往往不一致甚至相互 矛盾。本调查中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等几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这可 能与男女生各自的性别特征有关。一方面,女生较男生胆怯、懦弱,男生相对而 言比较大胆、坚强一些,承受打击能力也比女生强;
另一方面,女生在生活中遇 到的困难也比男生多,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女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她们不象男生 那样采取一些强烈的手段来充分宣泄压力,而更容易将这些压力逐步累积,日久 形成抑郁等负性情绪。
3.3来自城乡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 本次调查显示,来自农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城市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多数承受经济拮据的压力;
同时,可能还有深藏于内心的困惑、 痛苦和自卑的心理]。来自农村的学生生活的范围比较小,当进入大学后,面对 着各种各样应接不暇的大量信息,面对着多彩的校园生活和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 会感到困惑不解;
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性格淳朴,不善于交际,在大学这样高度 人口集中的地方则会感到不自在,无所适从;
由于经济上的相对落后,与身边一 些来自城市的同学比较,便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而引发一些相关的心理问题。
3.4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以及讨论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 受到大学生自身(如性别差异)、家庭因素(如生源差异)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综合 诸多因素考虑,高校在宏观和微观上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这也是教育工作者所能发挥关键作用的环节。为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对 策措施:学校必须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切实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心理调适方法;
开展多种 形式的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心理档案,有效防范或化解心理危机,促进大学生的 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