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理论基本内涵_小议远程教育的内涵及定位

小议远程教育的内涵及定位

小议远程教育的内涵及定位 论文关键词:远程教育伦理责任;内涵;定位 论文摘要:对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应作广义的理解,是教育伦理功能的延伸,远 程教育的伦理责任包括内含式伦理责任与外生式伦理责任,是远程教育的活动主 体在远程教育活动中依据“善”的标准而对行为的道德素养所施加影响的过程,同 时它又与教育伦理存在着区别与联系。

一、现代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内涵 现代远程教育是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它必须满足教育的本质特征,即使人 向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是教育伦 理功能的一种延伸。教育的伦理功能是指教育具有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功用性,教育具有直接形成人的道德品格的功能,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 有规范和传承社会伦理道德功能。教育伦理功能作为一种启示教育者“应该如何” 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它指明教育者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及其内在依据,并向教 育者展示履行这种社会责任应确立的价值体系和应遵循的行为模式,它规范着教 育主体在教育中的行为,能够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关注,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 的培养。

对于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促进远程学习者全面发展和 教育公平、公正的发展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它包括内含式伦理责任与外生式 伦理责任。外生式伦理责任是指教育公正、公平、教育人道、教育的尊严和教育 的人文关怀等社会教育伦理道德在远程教育中的反映与投射,即社会对远程教育 提出的现实要求,尊重人的个性,肯定人的价值,以确保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 使人人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内含式伦理责任是指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教育的 一项创新和发明而必然体现的人类道德精神或伦理要求,它是现代远程教育这一 教育活动方式的内在性要求,是保证教育活动得以存在的道德合理性基础,即关 护人的需要,以促进人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伦理责任主要表 现为两种倾向性,一方面,现代远程教育伦理责任是要依据一定的伦理信念、伦 理准则和行为规则对实施远程教育行动者和参与者的行为进行激励与约束,因此, 远程伦理责任具有主体倾向性;另一方面,现代远程教育伦理责任是通过对远程 教育成果的伦理评价和伦理选择,约束远程教育的形成与应用,因此,远程伦理 责任又具有客体倾向性。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责任意识源自于远程教育角色的分化、人的能力的 增长和对教育产生的结果的自觉性以及交往关系的发展,当教育者的言行能够给 学习者以心灵的震撼,能够激励学习者的学习,让学习者能够强烈地感觉到教育 者在价值追求、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表现方面具有光芒四射的 魅力,就会自觉地、自发地在自己内心产生一种由衷的倾慕、向往和追求,这种 被教育者对教育者所具有的尊重和爱戴,就是对教育者自觉的学习和模仿。远程 教育的相关主体不仅应充分考虑远程教育过程中的伦理责任,使远程教育内在地 接受教育伦理功能价值体系的制约,而且还应该在深刻地领悟其中的伦理精神的 基础上,主动地和创造性地构建新的教育伦理责任价值体系。这种新体系,秉承 原有的普遍性的教育精神,应使伦理体系及其精神实质随远程教育―伦理实践领 域的拓展而拓展,而使它形成一种可随远程教育调适和变更的开放性框架。

二、现代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定位 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求知求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而求真求实 是人的道德品质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也是教育所必须承担的伦理责任。教育伦 理的传承功能使我们在继承已有的道德文明时又要注重道德教育的创新,教育的 伦理责任对人的心灵直接给予指导和帮助,规约着教育主体的行为,使之符合社 会伦理的发展方向。”远程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延伸,它的伦理责任必须满足教 育伦理功能的所有特征,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促进终身学习的理念向更深层 次发展。但是,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满足教育的基本伦理功能 外,它的伦理责任还有别于教育的伦理功能。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与教育伦理功能的相同点 第一,对人施加‘善’的影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学的特征是使人向 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的第一层含义是其本义,即“‘善’的影响”和“使人善良”;
第二层含义是转义,即“使个体完善发展”;第三层含义是第二层含义的转义,指“使 个人成为完善发展的社会人”。即教育不仅要注重个人的知识发展,更要注重个 体人格的发展,使人向善,培养学习者的社会道德和伦理责任。建立远程教育的 伦理责任就是为实现教育的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终身学习的理念向更深 层次发展,为提高学习者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远程教育作为学 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必须满足教育使人向善的基本伦理特征,把远程教育的伦理 责任理解为促进学习者发展的一种“‘善’的责任与影响”,是对现代远程教育的主 体施加的、使之能够在教育活动中依据“善”的标准而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负责,对他人的学习负责,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注重塑造教育主体的教育德行,使之符合教育伦理的基本特征。

第二,关注人的生存景象,注重生命教育的意义。远程教育是实现人们终 身学习的重要教育形式和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不能把远程教育理解成仅 仅是技能的、谋生的知识教育,而是要着力引导学习者发现知识对于社会、对于 人生的意义,成为开发人的潜能的有效的策略。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学习者身份 的多重化,学习者既可以向同伴学习,也可向教师请教,使“教育者”与“受教育 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如何保证远程教育向我们 期望的方向发展,这需要我们建立新的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需要我们将现有的 教育伦理向更深层次拓展,积极培养教师和学习者的社会责任感。远程教育的发 展是为教育服务的,而技术是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伦理责任则为技术提 供指导,以期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服务。远程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 提高远程教育主体伦理责任则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远程教育主 体的伦理责任意识必然与远程教育的整体德育相结合、相协调,这也是远程教育 的新内容。

第三,注重人的道德修养的形成。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是教育伦理的一个重 要功能,其目的是使人能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具备一定的伦理责任,这个目 的可以转化为道德主体在道德伦理知识、道德伦理素质和道德能力上的具体要求。

对于道德主体而言,道德伦理知识的掌握、道德伦理素质的形成和道德能力的提 高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三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是教 育主体的内在道德伦理素质的外化,是以人的内在素质为基础所表现出来的实际 对远程教育所承担的现实责任。远程教育的教育主体对远程教育道德伦理规范和 准则的践履,是经由承担的责任和道德行为体现的,二者有效的实施依赖于教育 主体道德能力的高低,而落实到行为是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核心目标,在伦理道 德范围内,行为主体的行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它是直接关系到远程教育成败的 关键。

(二)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与教育伦理功能的不同点 第一,从社会层面看,人们更加关心远程教育的质量。现代远程教育不同 于学校教育,面对的教育对象大多是成年人,教育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的,大多是在市场原则下进行的,人们对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追求日益强烈, 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将市场的原则带进远程教育,给远程教育伦理的失范带来滋生 的机会,有些教育机构不仅为名利来欺骗学习者,而且还大量的侵犯别人的知识 产权,降低了机构之间的互信度,扰乱正常的学术秩序。因此,就“责任心”这个层面上讲,现代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是主体建立在对自己需要的理性认识和对行 为基本是非判断的基础上,是一种实事求是、不虚夸,用真实的力量来实现自己 追求的目标选择,而责任感和负责的态度是远程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基础 性条件,它能够催生教育主体的智慧和能力,促使主体做好每一件工作,并提升 教育主体的社会意识,以保证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第二,从个人层面看,人们更注重远程教育的公正与公平。对学习者的伦 理道德的发展性、适应性和自律性的培养,使学习者对学习呈现出一种更少依赖 性、更多自主性是远程教育追求的重要的目标之一,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表 现。远程教育是要求以学习者以自学为主,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在学习 内容上都给予学习者以最大的自由,但同时也给学习者的各种不负责的行为提供 了便利,使学习者之间论文的抄袭与买卖成风,使学习者的伦理道德和伦理意识 变得淡薄,对教育的“诚信”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技术上,学习者的技术层次不一, 如何适应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者如何促进自己的发展,也是学习者要 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它要求学习者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减少对他人的学习依 赖,而现代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先进技术的发展,往往具有一定的霸权性和地域性, 破坏了远程教育市场的公平、公正,所以现代远程教育要求教育和学习的主体能 够在教育活动中依据“善”的标准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负责,对他人的学习 负责,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以维持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所包含的“诚信”和“公 正”的道德教育原则。

第三,从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自身要求看,注重人文关怀。远程教育注重 情感的交流和学习的支持服务,它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促成学习 型社会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和空间。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求关注 每个学习者的生存状态和主体性,为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最基本的道德和技术 支持,同时也追求知识性与科学性,体现出对学习者的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远 程教育的伦理责任不仅是一种道德操守,而且还是孕育其他品行的基础。要求教 育者和受教育者不断的学习、反思、重构、实践来追求自我完善,来促进远程教 育的伦理制度不断的健全、完善,要求远程教育运行的各责任主体应该对自己行 为的社会效果负责,不要只是应用技术而忽视教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