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远程教育的可行性诠释
农村远程教育的可行性诠释 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最积极最主要的依靠力量。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力量,激发广大农民的爱国热情,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 在现有经济政治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实现农民的现代化。从整体上,要尽可能广 泛地吸引农民参与现代化建设包括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自身素质建设;
从 个体上讲,要尽可能高地提高农民的个体素质,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个体特长,挖 掘蕴藏于农民个体之中的创造潜力。有观点认为,个体能力的最大化就等于组织 能力的最大化,有一定道理。把农民阶层中每一个个体的能力最大化,既是追求 农民阶层整体能力最大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 人为本”发展理念的科学实践。
农民的现代化,就是把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改造成现代意义的农民,让传统 的农民具备现代意识与现代科技,这不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且极具挑 战性。需要对农民阶层进行全面深入的现代意识与现代科技教育,这实际上是对 农民自身局限性的一种突破,根本的出路在于提高农民自身追求进步的自觉性和 获得新知识的主动性。从政府角度看,就是要为农民营造一个有利于提升自我的 学习环境。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工程,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这项工 作,但是大多流于形式,主要原因在于绝大多数农民认为,农业生产对于技术的 依赖程度相对较低,搞好农业主要靠经验;
加上农业生产的弱质性主要来自于自 然条件的不可预知与不可抵御性。因此,农民往往对于现代科技抱着无所谓的态 度,这种传统的守旧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现代化的速度与深度。影响农民 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传统的教育手段难以满足农民继续教育的要求,因为 农业生产的独特性,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农民既无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 也没有能引起兴趣的教育手段,所以通常无法在缺少引导和监督的情况下完成自 我教育,这是导致农民阶层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外部因素。
基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对农民进行全方面的跟踪教育 的想法不切实际,没有可操作性。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悄然来临,网络正在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行为习惯,也深 刻地影响着农村社会发展,农民的受教育形式在网络时代正在接受深刻的洗礼, 制约农民教育工作的局面正在改变,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开展远程教育,但是各大 高校的网络学院整体上都忽略了现代农民。事实上,对农民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无论哪种技术,生产力的最终形成必然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来完成。
因此,培育现代农民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
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农民教育的经常性,提升农民整体的科技素质,进 而实现农民的现代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首先,现代网络技术为远程教育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科技基础。计算机的发 明和应用改变了人们的办公方式,实现了传统办公方式向无纸化办公方式的转变, 同时也实现了信息的集约化转移。传统的办公方式必须依靠纸质媒介,储存和转 移相对复杂,尤其是遇到大量的信息需要转移传递的时候,更是费时费力,而且 出错率高,保密手段单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特别是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实现了信息的无纸化储存、声像化储存和大批量传递, 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硬件基础。互联网技术的开拓和进步,突破了信息传递的 时空局限,为远程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据《计算机世界报》统计,互联网 在信息传播、通讯联络、开展专题讨论和进行资料检索等方面具有其他电子设备 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可以实信息传播的快速便捷、大批量和安全隐蔽等多 方面要求,可以实现在线用户的集体讨论,可以有效实现指定信息的快速搜索, 这一切对传统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据报道,从2004年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始,在中央远程教育办 公室的指导和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农村信息化水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沿海发达 地区的建设标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完全可以承担教育农民的重任。很多市 县都建立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教育农民的良好机制,比如,无锡市远程教育办公 室联合了各类高校。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把高校的教育资源推广到农村等更为广阔 的空间。
网络改变了农村教育资源稀缺的现状。传统的农村,因为交通不便、聚集 人才的能力不强,所以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既没有优秀的教育团队,也没有优质 的学习材料,当然更谈不上先进的学习设备,因此,农民历来对学习书本知识心 存畏惧。网络教育把教育网络延伸到农村,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特点成功解决 了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困难。苏北某市的网络大学邀请当地名校的老师上网讲课, 并把老师的课件上传到网上,在农村教学人才紧缺的情况下,这一措施有效地缓 解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压力,让农村的学生随时可以共享名师教案,倾听名师的教 诲,受到当地农村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一致欢迎。同时,网络大学还组织农业方 面的专家对当地农村的生产现状进行研究,制作了一大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课 件,同样免费上网,农民随时可以下载、观看,有效地丰富了农村的教育资源。网络资源的共享特点有效满足了农民参加学习的时间要求。农民教育的一 个重要困难是学习时间不好安排。因为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不可能像工业 生产那样由人安排,因此农民学习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自然条件。但是网络资源 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习时间上的自主性。农民可以选择自己相对宽松的时候上 网学习,声像资料的可视性特点,降低了农民学习的难度。农民可以自由选择时 间,自由选择内容。这种教育形式完全改变了农民学习的被动性,破解了农民学 习的困局,为农民实现自我提升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其次,培训新农民的时代要求为远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基础。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随着发展理念的不断进步与优 化,农村的发展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被重视,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 民不再是政治口号,已经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农民现代化的重要政治任务。
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是实现农村民主的主观因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 确提出了“管理民主”的口号与目标,民主既是管理的目标,也是管理的手段;
实 现民主管理。推进基层民主进程,在公共事务管理中进行民主决策,是保证基层 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法宝。基层民主的实现,主要依靠基层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政治 热情,农民对政治的热情,取决于对政治的了解与理解。因此,政治觉悟的提高 必须依靠有效的学习和教育,在政治常识大量普及的基础上才谈得上提高政治觉 悟。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农民的政治教育水平很低,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 展的需要,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存在相当明显的差距。所以,加强农民的政治 教育是提高农民参与政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培训新农民的重要内容之一。
远程教育适应了农村政治教育形势的需要,解决了农村政治教育资源不足的压力, 是在农村开展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升农民的致富技能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根本出路。农村经济的 发展水平同样是制约农村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必然有赖 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新型农民必须具备更加先进的致富 技能和致富本领才能顺利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但是,由于传统因素的影响, 我国农民的科技素质一直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这种现状,苏北某市利用 远程教育网络为广大农民提供免费的致富技能教育,虽然这种教育形式还处于初 建时期,但其生命力已初步显示,广大农民对这种无偿的技术技能服务十分欢迎。
从该市两年多来的实践看,提升农民的致富技能抓住了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该 市两年来的教学实践;
培训农村劳动力68.8万多人次,其中有8.7万人获得了劳动 部门颁发的技能合格证书,10.8万人获得了农民职称,通过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5.5万多人,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新办各类致富项目47700多项,人均增收1200 元,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中央历来重视“三农” 问题,但是农民的素质如何提升,一直以来没有形成有效做法。自2004年以来, 中央多次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推进农村的建设,提出了教育农民的宏大蓝图,为农 村开展远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多年来的实践也表明,教育农民是致富 农民的第一要义,是催生蕴藏于农村的创造活力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农村问题的 根本出路,也是提升农民素质的科学路径。
再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发展为远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社会基础。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推广以来,农村的发展进步很快,很多省市的农村在沟 塘清理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迅速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 视和村村通自来水”的四通工程,随着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开展远程 教育的社会条件逐步形成。以苏北某市为例,2005年,该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 1000美元,市、县、乡三级财政总量翻番,市财政收入达到90亿元,农民收入水 平的提高和全市整体经济情况的好转为农民参加技能学习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 撑。从2005底开始,该市在远程终端教学站点建设方面,先后投入逾2500万元, 在2414个村建立了教学站点、168个乡镇建立了镇级教学基地。还组织力量建设 了旨在对农民实行免费教学服务的网络大学,各个县(市、区)成立了分校。有 力地推进了远程教育在农村的全面深入。
管理员队伍的培训和建立,为农村远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人才条件。网络 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面授困难,但是对农民来说,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顺利开 展存在一个很大的技术障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此之前,绝大多数农 村留守人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让他们自主学习显然力不从心。还以上述苏北某 市为例,该市通过各地分校组织了两级管理员培训班,为各县培训了县级教学服 务和设备管理人员,为各个站点培训了7000多名终端管理人员。县级管理人员由 各县选调,从事各地分校和管理服务工作,同时负责本县教学站点的管理指导任 务。村级教学终端管理人员主要由各地村干部中的年轻同志担任,每个管理人员 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达到“六会”(会打字、会上网、会播放课件、会接 收卫星资料、会发电子邮件、会设备的基本维护)要求。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走在所有工作的前头,该市先后多次多层级地组织了管理人员培训班,还组织教 学人员送教上门,到每一个村、每一个点进行现场演示和现场指导,确保每一位 管理人员技能达标,为远程教育在农村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最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远程教育在农村的全面开展提供了 学员基础。乔治‘卢卡奇在其《文学与民主・民主与文化=》一书中提出:“对于 在小块土地上用简单工具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是不可能有从事文化活动所 必需的自由时间的先决条件的……没有这个先决条件,谁要是想在农民群众中普 及文化,那他的愿望就一定会落空。”网络大学在农村开展教学活动,一个重要 前提就是农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水 平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而且为广大留守农村的人员创造了大量的空 闲时间,为广大农民参加网络学习活动提供了自由时间。同时,农业产业化水平 的提高,使农民看到了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村面貌中的独特作用,一定 程度上激发了农民学习现代科技的热情,从而为远程教育在农村的开展提供了广 泛的学员基础。
总之,我国各级政府和各类研究机构对农业科技的高端研发比较重视,对 农业的基础操作,尤其是农民的创业技能、致富本领的研究相对不足。但是,从 产业链的角度看,无论哪一种技术,最终实现必然依靠广大“蓝领”的实践操作来 实现从技术到生产力的转换。因此,教育农民提升农民,打造一支适应现代农村 发展要求的农民队伍,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也是农村改革和发 展的内在要求,但是传统教育手段无论从技术上讲还是从目标上讲都无法完成农 民的继续教育工作,无法实现农民教育的规模化。因此,从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 和时代要求来看。在农村开展远程教育。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实现农民的现代 化,进而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