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研究论文2000字|心理健康文章2000字

心理健康研究论文2000字

心理健康研究论文2000字 心理健康研究论文2000字篇一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提要]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校 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六个方面阐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场所,是社 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引领着社会文明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全面贯彻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心理素质 的大学生群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如 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无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适 应能力。”这就是说当人在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这几方面健全时,才是真正 的健康者。进一步理解,心理健康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 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和谐;二是指维持心理健 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具体到大学生就是指在心理上有比 较完善的发展,以形成健全的个性,能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适应客观环境, 使用个人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有着和谐完美的关系,即个体 与环境取得积极的平衡。这一定义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某种意义上就是个人 与社会和校园的和谐。大学校园的和谐包括校园里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 等方面。而人与人和谐的实现是以个人内心和谐,即心理健康为前提。和谐校园 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没有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样也很难有学生的和谐 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是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走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的误区,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新理念 当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存在不少误区,导致工作中较 重视眼前利益而轻视了长远利益即健康人格的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如英国教育大臣在教育改革议 案中指出:教育必须形成适合现代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要使所有学生懂 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在国际化、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就是要使大学生具备优良的人格素质。

二、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学校领导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应把开展和加强大学生 心理卫生工作、维护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避免和减少各种心理问题作为 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在教师和学 生中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机构的主要工作有: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 知识;进行新生入学适应和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大学生 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测评;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制定相 应的制度,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和包括以早发现、早研判、早预防、 早报告、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预防教育制度和早期预警制度以及危机干预制度、 后期跟踪制度、常规工作制度等。在早期预警中,建立宿舍、班、院(系)、学校 四级大学生心理问题信息网络、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学生心理危机评估制度 等。

三、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心理预警机制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反映学生素质的一种科学记录。建立心理健康档 案的目的是甄别学生心理特质,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因此,学校应有组织、 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比如,在新生入学时,就可进行 健康诊断测验,开始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在心理测验时,可采用三个心理学量 表:一是UPI(大学生人格问卷),此问卷主要起到筛选的作用,将可能有问题的 学生筛选出来,以方便专家进一步面谈;二是SCL-90(症状自评量表),此表涉及人 的感觉、思维、情感、行为、意识、人际关系、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主要 用于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果经测试,发现学生有问题, 就能测出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是16PF,它主要对学生的人格状况及心理素质 水平作出全面的评价,不但可以评定一个人的16种人格因素,而且可以推测次级 人格因素(如内外倾向型、心理健康因素、创造力、成长能力等),对人的心理素 质进行全面考察。在进行了诊断测验后,可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对 进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的学生或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根据其心理危机程 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从心理品质的角度来说,大多数的危机是逐步形成的,是 有其根源的,或在某个过程中已经潜伏危机。由此,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大学生危机干预的重要一步,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及时给予干预和化解有很大的帮助。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取决于这支队伍的素质。首先,必须下力气建设 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队伍。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同时,必须下力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 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 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其次,要重视对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 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根据大学生身 心发育的主要特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加强正确的世 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稳定的情绪;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教育和帮助大学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等。

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与维护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与维护是大学生个体自身或大学生之间实 施的教育和维护,它是相对于教师的教育指导这种外在影响而言的。在引导大学 生自我教育时,要坚持尊重、信任、理解关心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帮助大学生 树立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主题意识;在此基础上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理论 及方法并自觉实践,通过实践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自我构建科学化”;
树立榜样,使大学生能够找到活生生的仿效对象,把“自我设计”与榜样相联系, 以提高自我教育效果;选拔一批学生干部进行心理保健知识培训,负责帮助周围 同学适应环境,调节心理问题等。

六、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 高校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大力开展丰富 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实践技能比武和娱乐活动, 使学生在健康、和谐、向上的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意志得到磨炼,最大限度 地减少心理危机。坚持依法治校,加强班风建设,严明班级纪律,优化人际关系, 增强凝聚力,提高荣誉感,把班级建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关系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温暖集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研究论文2000字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摘 要 研究大学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 平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 提出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对策 1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1 对大学生活不适应 随着自我角色的转化,大学生在校园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很多大学生无法适应这种环境变化,很容易产生现实矛盾。首先,他们理想中的 大学生活与现实状况差距巨大,由此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其次,新的生活环境、 人际关系、教学方式对大学生尽快适应环境提出巨大挑战;第三,很多大学生入 学后一下子从高中的佼佼者变成大学中的平凡人,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第四, 大部分独生子女都是第一次脱离父母独立过集体生活,这也容易诱发心理问题。

1.2 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敏感问题。中学阶段,不变的老师 和同学早已经成为学习的一部分,但在大学里,陌生的环境和人群,让他们必须 调整自己,去寻找志同道合、相互信任的同伴。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对于个性 十足的当代大学生而言,能够如愿寻找到合得来的伙伴是十分困难的,青年时期 心理上特有的封闭性让他们比一般人更渴望获得理解、关注和友谊。

1.3 恋爱观的误区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随着心理的成熟也逐渐“成人化”,此时,他们的性 意识开始活跃,渴望结识异性,建立恋爱关系。但因为大学生年纪轻、阅历浅、 情绪化,往往在恋爱中追求情感的体验,而忽视对社会的责任,他们的爱情往往使“理想化”和不稳定的,学业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因此出现危害身心 健康及人身安全的校园安全事故。

1.4 就业观不正确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就业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显得越来越 突出,但他们的就业观却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那些心理素质差和适应能力弱的 大学生,容易产生烦躁、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甚至有人对生活丧失信 心、对前途失去希望,造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扭曲。

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社会原因 随着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内环境愈发复杂,国际竞争也更加加 剧,巨大的社会变迁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更为高校提出了新的命题, 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文化冲突和物质矛盾等问题,大学生很难独自克服自身 心理的脆弱性,无法适应现实的变化,容易引发困惑、焦虑、迷茫和抑郁等心理 问题。

2.2 学校原因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求学、就业的选择机会和难度 都在不断增大,这让大学生产生了焦虑和迷茫,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另外,一些 高校忽视人文素质教育,部分教师教书与育人脱节,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的重视和 关心严重不足,致使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疏导和治疗,进而导致 学生的心理问题加重、增多。

2.3 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是大学生良好心理的根本前提,但由于家长的素 质、家庭的物质条件、以高考为中心的学习目的等原因,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 智力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核心,而心理素质和人格发展则很少引起关注,学生健康 人格的培养就这样被忽视了。为了实现高考的目的,相当一部分家长多采用简单、 粗暴的手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溺爱形式,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卑易怒、抑 郁焦虑、敏感多疑、偏执敌对等不良品质。2.4 个人原因 当前大学生的家庭物质条件都比较优越,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只经 历过家庭、学校的两点一线,社会经验少,生活阅历浅,抗扛挫折能力差。大学 生不完整的人格正是单一的生活经历和较为优越的物质条件造成的,在这种心理 状态下接触社会,很容易产生偏激和不良的思想。

3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 加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通过专业的知识训练, 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于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探讨过程中,针 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这个过程对心理健康教师的要求很高。高校既要建立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 伍,走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道路;又要加强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 业化培训,形成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者为主、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2 建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系统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学生心理世界状况的资料库。高校应在新生入学 后第一时间进行心理普查,信息采集后要经过整合和统计,最后建立心理档案, 形成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对有心理问题的 学生可以及时跟踪、治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

3.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高校必须主动占领心理健康教育网 络阵地。有研究显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网站访问量低,影响力小, 高校网络教育的主观愿望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形势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应采取更加有贴近性、实效性的方式,完善网络教育 的载体,利用主流的社交媒介和自媒体。如人人网、微博、微信等与学生交流, 为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安排专门负责人员,对学生进行“朋辈”心理健康教育,这样 才有可能及时、高效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3.4 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但目前的课程建 设与教学过程却并不如人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整体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规范内容,增加互动环节,使之成为推 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各高校可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网 络互动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心理问题,开设相关课程, 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保持心理健康、提 高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