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论文【关于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一:试论素质教育的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主旨是以学生学习特点及 个性发展需要为基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高校实施“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石,在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

[论文关键词]基础素质教育 大学生 创新思维 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 “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积极营造鼓励独 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 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新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培养造就一大批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基础素 质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基础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主体性的、完 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知识、理智与情感、身体与心理 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素质,还包括文化素质、思想素 质、身心素质及学习能力、发展能力、社会能力等基础素质。基础素质教育的主 旨是以学生学习特点及个性发展选择的要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是高校 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石。

2010年5月2日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 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国家人才需要的契合度”,这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 位提出了明确要求。基础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工程的基础,必须满足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尊重人才 培养的内在规律,创新素质教育模式,将基础素质教育渗透、融入大学教育的全 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精神和思维能力等智力技能及综合素质。二、基础素质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 1.基础素质教育为创新思维培养提供思想基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 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得全面的解放与发展,体现 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终极关怀。就个体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 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三个方面。个人能力的全 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创造力、社会能力及各种潜能的公开 和展示。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即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 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人 的关系从广度而言,不仅是物质关系,还是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思想关系等。

正是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广泛,更加丰富,个人的主体地位才更加充分地显现出 来。

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即人的个性化程度,体现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 活的自由个性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心理素质的自由个性发展;人格、 意志、情趣、爱好、特长的个性化发展。作为个体的人都具有自身属性,个体人 之间存在差异,只有每一个人不断发展完善自身属性,自觉发挥和运用个人才能, 才能在不断超越现实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的历史,追求理想的境界。基础素质教育 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品质,科 学的批判精神,进一步培养自信、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创新品质,养成身 心和谐、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乐于创新,情操高尚、人格健全的自由和谐的人。

2.基础素质教育为创新思维培养提供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内 在地包含着批判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其唯物辩证法思想不仅提供了全面的、 发展的、联系的观点,而且培养了学生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尊重客观事实,理 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素质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 指导,运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方法,从多视角向学生呈现人类基本的重要的思想 理论与思维方法,领悟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智慧光辉。同时,借助于对科学理性与 非理性思维方法的探讨和启迪,有力地促进大学生全脑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 成与发展,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3.基础素质教育为创新思维培养提供实践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 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在认识中起着决定作用,实践是人的自觉 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在方 法论上,首要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尊重实践,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 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基础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大学 生创造实践环境,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我、突破自我、实现自我,历练其 独立思考、敏锐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借助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 载体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三、基础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与实践 1.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创新思维。教学理念是建构教育理论体系的基 石,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决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

基础素质教育是一种关于人性的教育,它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环境熏 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力量,进而净化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使其成为 有个性、具有思维能动性的、人格健全高尚的人,最终促进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

基础素质教育更重视人文关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尺度的价值取向,尊 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大学生的个性需求,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精 神世界,从而实现尊重人、理解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

基础素质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注重个 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因材施教,创造适宜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空间。同时,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培养学生自 主、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在某种意义上,基础素质教育契合人 的本性,它是育人、育心、育德的一种全方位综合教育活动。为此,基础素质教 育必须实现以教师为本位向以学生为本位的转换,以学科专业为本位向以人的自 由全面发展为本位的转换。不应把大学生看作只是简单受教育的客体,而应看作 积极能动的受教育的主体,启发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真正推动创新思维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2.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思维。复合型知识人才是当今时代的需要。

高校人才培养应逐步走向“专”“通”相融的道路,学生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素质,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和领军人物,还应具有广博的基 础知识素质,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基础素质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含了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 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等方面。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结构所具有的知、情、意的特点和专业发展的需要,遵照素质教育的规律和能力培养的特点,以哲学、 科技、艺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军事等思想理论和思维方法为基 础,全面拓展和丰富课程资源,扩大学生学习的可选择范围。打破专业和学科壁 垒,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注重人文与科学的融合、人文与专业的对接、 人文与职业的互动。注重人才的个性培养,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开阔视野,激 发潜能,创新思维,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需要。

实践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要改变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 “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参 与到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如社会调查、生活体验、公益活动、 学术讲座、创业实训、技能大赛等特色化的实践活动形式和载体,逐步形成知识 学习与方法探索相结合、理想信念与实践探索相统一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式, 使每一个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去思考、去体验、 去认识。要不断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创 新、敢于超越,启迪创新思维。

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 艺术,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沟通和互动的桥梁,科学的教学方法会增强教学内 容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高教学内容的认同度,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当代大学 生独立意识强,富于理想、思维活跃、敢说敢为,心理和思想比较开放,容易接 受新思想、新事物,但对深奥的理论不感兴趣,对热点问题、现实问题敏感。就 基础素质教育而言,更需要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 传统的“独唱”为“合唱”,变“无情”为“有情”。

因此,教师应以自己对知识的挚爱,对受教育者的关爱,用充满真情、 充满热情、充满激情的“情感式教学”“生活式教学”“对话式教学”“自助式教学”“快 乐式教学”“项目驱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去感染学生、引导学 生、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学科交叉渗透、多视角向学生展示创造性 思维与方法的技巧和魅力。不断地优化学生参与机制,努力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带 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让学生“活” 起来,尊重质疑意识,弘扬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完善管理体制,培养创新思维。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 位育人”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管理育人是重要环节,把基础素质教育融入学校的 管理之中,优化服务意识,充满人文关怀,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 教育环境和管理体制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引导、鼓励、扩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权, 创造学生自主发展、积极进取的民主和谐的教育管理环境,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建立科学的基础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发挥培养创新思维的导向 作用。采取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学校评价 与自我评价相统一,注重能力、肯定个性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最后,依据基础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应用性课程体系,重视教师和学校党委、团委、学 工、宣传等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重视学校和社会及企业合作,构建专职教 师、辅导员、班主任、社团导师、社会和企业导师等为骨干的综合育人工作队伍 体系以及学生管理和学生代表参议制度等为平台的实践体系,建立高校人性化的 教育管理体制。

关于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二:浅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创新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创 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成为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中央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本文重要通过分析当前 大学生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进 一步深化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为全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总体目标,以 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为宗旨,并根据此目的来确立教育教学内容, 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的 不断发展,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全面而客观的分析当 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状况,积极提出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总体现状 1.1 社会创新实践能力缺乏 社会实践能力是评价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之 一。首先,以往的“标准化”教学思维是阻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绊脚 石。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体制下,“分数”就是上帝,我们往往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标准,这样就使得学生固步自封,思维变得简单,创新 能力被扼杀,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优化。其次,发散性思维不断受到 当前教育模式的阻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发散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 力的结合程度。然而当今的教育教学体制则过分强调了聚合思维的发展,长此以 往,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在日常的思维过程中缺乏发散思维与聚合 思维的紧密结合,进而阻碍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再次,当今大学生的实践经 验相对缺乏,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由于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束缚,造 成了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之间的严重脱节。没有属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1.2 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薄弱,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 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欲望越来越强烈,思想道德 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首先:在当前的高校中,部分大学生缺乏一种为本民族 振兴和国家发展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思想境界,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不去关 注国家的大事;有些大学生的文明道德修养极度缺乏,道德的认同感不高,文明 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道德认知的程度太低,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出现了严 重的脱节现缘,在教学过程中,不遵守学校纪律、破坏公共财物,对学生自身的 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从而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其次:目 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知识教育和规范教育为核心,忽视了情感教育的培 养。教育教学内容过多的局限于法律、思想、政治等方面,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关 注的太少。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成为一种观念的说教、行为的约束,使得教育过程 显得枯燥,不利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1.3 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首先,伴随着当前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十分 严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国内各个高 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基本都放在了有针对性地帮助已经出现过心理问 题或是有明显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身上,而大多数学生在需要心理疏导和帮助时 主动求助的意识仍然较弱,所以当问题出现以后,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其次, 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也十分重要。在高校的校园里,一些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 要性认识不够深入,总是抱着一种侥幸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能够主动 地进行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提高。2、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进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在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重新提出的一项 重大任务。党中央明确指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教学方 针,把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作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 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1 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必须深化和完善教育体制改革 高等院校要想培养综合素质高、发展全面的高素质人才,首要任务就 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体制,改变过去单纯以“教和学”为特点的教学模式, 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推行启发式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 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学术报告、专家论坛等形式,不断把当前社会 发展的科研成果和成就传授给学生,充实教学内容,增大教育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要改变传统模式下的“课堂说教”式,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 机结合起来,以满足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需要。

2.2 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我们必 须改变传统教育体制下的教师队伍,转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观念,让先进的思 想观念逐步成为创新思维的先导。同时,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过程中 的激情和幽默感,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从而为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次,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在这种 体制机制下,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学生发展适合自己的特 长和能力。要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同时,着重加强能力的培养。再次, 创新人才环境,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高校应该创建有利于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校园氛围。应在社会中大力 营造有利于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新风尚,逐步形成促进创新人才快速成长和有 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环境,逐步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 社会风气。另外,国家有关部门要积极完善有关科技进步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和完善与创新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国家的创新体制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2.3 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必须努力构建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模 式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加强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高 等院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了解心理健康 的重要性,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学校要全面提高大学 生的身心素质,而不是单纯地去帮助那些已经或者将要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把 提高身心素质作为一个全局的任务来把握。再次,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身心素 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班级党团活动、开展科技竞赛、 组织志愿服务团等形式来培养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 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 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大学生素质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振兴和民族的强盛, 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进程。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当前大学 生的素质教育对社会的总体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