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浅谈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浅谈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浅谈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1 试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 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 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 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 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 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 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 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 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 的实现。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 需求。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言必谈中考、高考,升学率成了学校教育的唯一目 的。学习成绩决定了一切。从家庭到学校,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做与学习无 关的事被认为是没有“正事 ”的表现。有的学校评“三好学生”基本上也成了“一好 学生”。我们的德育工作很多时候也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为目标对学生进行 教育。致使有的学生厌恶学校,逃避学习,甚至产生仇视心理。

当前,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 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我们学校亦有类似情况,原因固然是多方 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 系。各中小学虽然早就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形同虚设,更不要说开设专门的心理 教育课了。

“马家爵事件”足以使我们对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深思。我们的 目标究竟是要造就什么样的人才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失败用什么来检验我们教育的得与失在新形势下,我们不得不对这个问题重新加以思考。

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 成长极为不利。

就目前状况而言,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 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的疏 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地减少 偏态与变态的不适应行为,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 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二、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成长的需要。注 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三、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是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 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一是 性需要,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 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由于以上的因素,所以,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 其迫切。

四、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 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家庭、社会环境都给当今 的青少年的心理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注重与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 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 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 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 健康教育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切切实实抓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二十一世纪 教育的一个重大任务,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2 浅谈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摘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被关注度逐渐增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我国的一些政 策的指引和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现状指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现状和存在问题。只有增加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认真研究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中小学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向发展、实施素质 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积极和谐的心理状态,即是一种高效、满意、持 续的心理状态,包括认知、情感和人格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的和谐、协 调状态。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 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 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我们祖国未 来的希望。不仅应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更要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培养,使 自身全面发展,因此学校不仅要充当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充当中小学学 生身心健康培养的心灵净化者,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和教育方式。如何指导中小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 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二、国家政策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早在199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 康教育,并在1999年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提出:“面 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 教育规律,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把素质教育落到 实处。”教育部在1999年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 文件后,又于2002年9月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进行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和指导。国家的重视大力的推动了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这短短的20几年里取得了显著 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大陆发展历史时间较短,保持着快速、高效的发 展态势,也同时存在着底子薄、水平低等诸多问题。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党 中央和国务院及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学生德育教育相关文件,使得社 会各界更加重视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种相关研究无论是在数量上,还 是质量上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归纳起来目前理论界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这个课题所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分析和研究。例 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郑硕果,2011年)、《我国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余国良,200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问题与发展趋势》(余国良、王永丽2002)等。

(2)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 研究。例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肖婵,2005)、《国 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评述》(张冲、孟万金,2006)、《中美两国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禹瑛,2005)等。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例如:《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潘珊红,2007)、《中小学多元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 究》(陈国胜,200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误区与对策》(邱阳,2005)、 《传统文化视野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索》(隋立华,2012)。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现状及发展的研究。例如:《我国中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现状及其对策》(严海辉,2003)、《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王莉杰,201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研究》(姚光勇,201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李照, 2010)。

(5),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例如:《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校本课程之一》(朱小敏,2010),《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文本研究》 (穆卉,201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张 英,2002)。

四、结语 我国大陆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大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 育从无到有,由于国家的重视和业内人士在各个领域不断的研究,我国的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学校领导的 重视程度不相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现阶段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消极倾向,如观念陈旧落后形式主义严重,地区 间差异大、整体水平偏低,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理论水平较低、指导 实践不力等。为此,我们更应该进一步加强研究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摸清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工作、 咨询工作、宣传与普及工作研究工作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教育决策部门制定更加符合实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 提供依据,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继续努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3 浅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模式的建构 摘 要: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 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 在的误区,探讨了构建有效模式的指导思想,最后提出了构建“以教学为本、三结合”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存在误区 指导思想 “以教学为本” “三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产生 的,它是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 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走访了海南多家中小学,就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既让我 们看到了工作实绩,又发现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如何构建有效的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文对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误区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启动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有 待完善。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医学化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把大多数学生成长发展中出 现的心理问题称为心理疾病,并采用心理治疗的方式予以转变。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重点放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诊治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偏重问题取向, 过于强调心理疾病的普遍性,却忽视大多数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一般问题, 舍本逐末。许多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配有专门的教师如心理咨询师负责管理, 而对心理教育其他方面的工作敷衍了事。以为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 抓起来了,其实,简单的心理咨询加治疗并不等于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科化的模式。

这种模式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向学生传授关于心理学、心理卫生学 及开发心理潜能等专业知识。视心理健康教育为课程学习,让学生背概念、记原 理、考教材或讲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纯学科化教育的轨道或者误解为心理学 的科普教育,这种做法背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方向。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 学理论知识,一味地追求学科化,只能是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落实到实 处。

(三)德育化模式。就我们调研的结果看,目前不少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是学校德育 的一个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用德育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 中,心理咨询模式也采用德育的模式,授课和心理咨询工作大都由德育教师和班 主任承担。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法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育实施策略上应有本质区别。

(四)形式化倾向。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管理 不够规范。有些学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教师, 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对路子,再加上宣传不力,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仅是作为应 付上级检查的“硬件”之一。心理健康课只是拘于表面,没有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 问题、落到实处。甚至有的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检查,才象征性地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化倾向普遍存在,只是或多或少、 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 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围绕教育目标,模式构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发展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面向 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正确处理 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2.预防性 主要针对的是部分在学习、心理及生活适应上有可能发生问题或问题 刚出现苗头的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能掌握有 关心理健康知识,正确地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减少或避免心理疾患的产生。

3.针对性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焦虑、情绪不稳、 社交障碍等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 成长。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发展异常的学生开展专门的心理咨询, 对普遍性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是十分必要的。

(二)界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选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围绕教育目标,以发展、适应和 预防为主线进行综合安排,主要考虑两个因素:
1.遵循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以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特点及规律为出发点,针对学生学习、 生活、交往和成长中普遍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各有侧重的培养和训 练,安排好各年级的教育内容,设计好教学模式。一般而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内容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常 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二是学生心理行为问题 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的教育 内容,多属矫治范畴。三是学生潜能和创造力开发。中小学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 最佳时期,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

2.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广泛,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对不同年 级、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阶段通常以适应学 校生活与学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初中阶段则以青春期教育、情绪 调控、自我意识培养、人际关系调适和耐挫力的提高等为主要内容;高中阶段以 学习能力提高、考试焦虑调试、升学就业辅导、人格培养和意志品质塑造等为主 要内容。同时,要做好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间的衔接,形成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的科学体系,使学生的心态逐步平稳地向健康的方面发展。另外,教育方 式的选择也要与年龄相符。

三、构建“以教学为本、三结合”多元化的心理 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的构建要以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为主阵 地,强化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利用社会、家庭、校园丰富的人文资源,通过多种 途径,深入广泛、生动、切实有效地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以教学为本,形式灵活多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依靠全体教师在各科 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课堂外, 帮助学生发展健全人格,学会学习、做人和做事。

1.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为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频 繁的心理互动,对学生心理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 渠道作用。教师要准确把握切入点、结合点,围绕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设计和 安排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并将其具体落实到整个教学环节,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心理的成长。

2.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 过程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和机会。因此,各科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从中挖 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发 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如思想品德课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等, 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只要广大教师有意识地对 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渗透,就会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把心理教育活动课延伸到课堂之外 学校应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 境,发挥学校各部门如学生会、家长学校的优势,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组 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吸引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以 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如利用班会、墙报、校内广播、心理讲座等,营造浓郁的 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

(二)三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拓展多种渠道,加强多方配合, 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1.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我们课题组成员对5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35.2%的学生有心理问题,22.91%的学生有明显问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 忧。不过,由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速度较快,具有很大的可变性与可塑性,只要 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这些心理问题都是能够得以矫正的。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 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人物,其一言一 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十分必要和重要。

这要求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班主任不 仅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也要担负起学生的心理辅导。作为一班之“主” 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 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产生重大影响。定期对班主任进行有 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逐渐把班主任训练成为“心理班主任”。将心理健康 教育有机地融入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可以弥补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师严重不足的 状况,加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和模式。

2.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心理咨询相结合 专业心理咨询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的补充。心理咨询的实质是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帮助来访者 意识到自身的力量,弄清自己的行为和生活,帮助来访者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作 出决定,从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和环境调节的能力。[1]专业心理咨询可以有效 地解决诸如学生行为问题、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等。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 这项任务往往是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完成的。根据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越来 越多的学校开始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为此,学校可以投入 一定的人力、物力,派出教师参观、学习心理咨询模式的具体实施。而后面向学 生、家长开展心理咨询,其形式有个别咨询和集体咨询两种,也可以应用心理测 量技术对学生进行学绩测验和人格测验,为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提供服务。因而, 专业心理咨询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我们课题组成员在中小学调研时,各校一致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 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特别强调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 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树立“大教育”观念,加强家庭、学校、社区彼此之间的联 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教育网络,以建立正向的互动关系,保证学生心 理健康发展。

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 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它影响着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及良好习惯的 养成。家长不健康的心理、不恰当的教养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因 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延伸到家庭中去,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以 自己的良好行为和品格影响孩子,自觉维护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另外,家庭要与 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成立家长学校,学校向家长 宣传普及心理教育知识。帮助家长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在这阶段容易出 现的心理问题,向家长及时反映其子女的心理动态及所出现的具体问题,提高家 长的心理教育意识,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氛围。逐渐形成家校共育、内外结 合的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同时,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 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助和制约作用。改变学校封闭的教育模式,将学校置于社会系 统中,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整合社区资源,联合开展多元化的生动活泼的活动, 让中小学生心理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和发展。

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但社会中的消极因素却 会削弱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正面力量,如黄色文化等不良现象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 们的成长、侵蚀他们的灵魂。所以,要加强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密切配合, 社会要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绿色的宏观环境,而家庭和学校要培养学生必要的 辨别是非和鉴赏美丑的能力,以免孩子被花花绿绿的世界所迷惑而失足跌入心理 误区和文化糟粕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