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语言暴力论文
校园内语言暴力论文 【论文关键词】校园语言暴力心理分析心理健康 【论文内容提要】校园“语言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和社会 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和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层次剖析了校园“语言暴力”的危 害性、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人们对校园生活中的同伴暴力、体罚等暴力行为深恶痛绝,然而有一类无 形的暴力还没有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2004年3月,“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 委会在全国范围的小学生中开展了“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的专项 调查,其中“语言伤害”以高达81.45%的比例列居首位,“同伴暴力”、“运动伤 害”居第二和第三。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校园“语言暴力”的重视。何谓“语言暴力” 它是指诉诸于口头或者书面的语言暴力行为。比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直 接或间接对学生使用谩骂、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 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口头语言暴力现象则更为普遍,如“笨蛋”、“傻 瓜”、“没有出息”等语言。近日.有记者就此对厦门市两所小学的120多名六年级 学生及相关人士调查采访,发现“语言暴力”确实已经伤害了许多孩子。老师的冷 言冷语、家长的厉声呵斥、同伴的闲言碎语,就如同插在幼小心灵上的一把把无 情的尖刀,悄然无声地带来了无法治愈的伤口。本文试图通过对校园“语言暴力” 的心理透视,为减少乃至杜绝校园“语言暴力”提出一些建议。
一、“语言暴力”受害学生的心理分析 案例1:2004年4月,重庆市渝中区初三女生丁某因为上学迟到,被班主任 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其间班主任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赤裸裸地贬损丁某:“你学 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的资格都没有。”丁某遭此侮辱,一时想不开, 写下遗书后跳楼自杀身亡。
案例2:某小学四年级的一位优秀学生明明(化名),在一次班干部选举中 当选为小队长。但由于他的好朋友丽丽(化名)当上了班长,他就遭到了妈妈“连女 的都不如!”的训斥,同学们也拿这件事笑话他。结果,一对本来很要好的小伙伴 从此不再说话,他更是开始自暴自弃,最终导致失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 成绩直线下降。案例3:小涛个头高,人长得靓。但从初三开始。他的脸上长满 了粉刺,同学们喊他“麻瓜”,刚开始还只是几个同学开玩笑,后来所有同学都开 始喊,连女同学也这样叫。每次被喊“麻瓜”,小涛虽然不吭声,但心里都不好受。一天早上,他突然跟母亲说,自己长得难看,体毛很长,要妈妈带去脱毛。还说 自己鼻梁上有疤痕,要妈妈带他去北京整容。以后,小涛常低着头,掩着鼻子, 不敢抬头看人,不打篮球,后来不愿上学,最后连家门都不愿意出了。上面几个 活生生的案例足以让我们看到来自老师、家长、同学的“语言暴力”对孩子心灵的 巨大杀伤力了。“语言暴力”不仅侮辱了学生人格,损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摧残 学生心理健康,而且还导致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自 杀等严重恶果。可以说“语言暴力”是残害学生心灵的“凶手”。
据许多临床心理医生的总结,家长、老师或同伴侮辱性的语言是对孩子心 灵杀伤力最大的软暴力。受到“语言暴力”伤害的学生,首先容易出现成绩下降、 失眠、心跳加快、情绪不稳等表现,随即就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紧张等心理症 状,再接下来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相比成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 差。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思想单纯,心理敏感,感情脆弱。更何况现在的孩子大 部分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没有经受过多少 挫折和苦头。因此,往往大人感觉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有可能对青少年造成重大 伤害。严重时甚至危及他们的心理健康。当一个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有了 一种自觉的意识,有了一种自尊的感觉时,会慢慢筑起一道心理的防线,去保护 自己那脆弱的心灵;
而一旦这脆弱的心灵受到了有意还是无意的侵扰与冒犯,就 很有可能变得尴尬窘迫、自我封闭、痛苦无助及至心灰意冷。最后是。哀莫大于 心死”,再也提不起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了,久之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影响 健康成长。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皆渴望得到他人对自我的爱护与肯定。特别是得到自 己生活中重要人物(通常包括父母、师长、领导、朋友、恋人等人物)的爱护与肯 定。这是人性之本。也是人格成长的需要。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期,自我意识和 独立意识在逐步增强,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与同伴和老师的交往,对他们 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青少年在团体中获得肯定、尊重,可以帮助他们肯定自我 的价值。满足自我肯定的需要;
面对缺点错误,他们需要的是师长的中肯批评和 循循善诱,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恶语相向。
二、“语言暴力”肇事者的心理分析 事例1:据一位王女士反映,她的孩子属于顽皮和自尊型,并非老师眼中 的好孩子。有一次孩子上课做小动作,被老师当场严厉训斥:“像你这样的小孩 就不配来上课!”从此以后,王女士的儿子对上课读书充满了挫败感,对老师充满 了恐惧。王女士为了调动儿子的学习积极性,只得将他转到另一家学校。此事例其实反映了这样一个现象:近年来,随着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教 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孤立、冷落、揭短、当众出丑 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现象却呈上升趋势。
首先,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心理健康欠佳。
造成.“语言暴力”的内因是教师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 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其次,有的老师说出伤害孩子的话,归根结底是他们的教育观念过于陈旧。
在他们眼里,孩子是未成年人。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格,不必把他们当作平等的 主体看待。
另外,这也说明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习成绩成了学校、教师、家长和 社会衡量学生学习是否有发展前景的考核标准。在这种压力下,老师的心理也比 较急躁。当。望生成龙”的希望化为泡影,当学生成绩成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 指标,那些所谓的“差生”、“调皮生”便成了少数教师的。肉中刺”、。眼中钉”。
一旦这些学生犯错,在目前。体罚”不准也不能的情况下,“心罚”便成了教师对 学生施暴的。首选”。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彻底告别应试教育的不良 影响。
事例2:一位从事心理工作的家长说,他在小时候曾经当众笑话过一个同 学长得过大的耳朵,当他的同学哭着冲出教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 造成的伤害。后来。他当了家长,很早就告诉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取笑别人。事 例二告诉我们:很多老师和孩子在。出语伤人”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这些语言 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许多老师自身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学生的 心理特点,不知道。你真笨”这些话对孩子有心理伤害作用。也许就是这些。随 口说说”的话语,给思想单纯、没有设防能力的孩子带来了的心灵伤害。我们应 该尽快让孩子周围的人特别是教师们了解到。语言”也会伤人。
事例3:笔者的一位好友是一位中学老师,据我了解他的脾气非常好,也 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很尽职很有耐心很勤勉的人民教师。但是在一次交 谈中。他告诉我他也经常被一些非常不听教导的学生搞得很头疼,他们不但不听 课而且在课堂上捣乱,忍无可忍的他只好扔给他们一句话:。滚!” 事例三启发我们:对于顽劣的孩子,适度的。惩戒”是必要的,但是问题是应该怎么“惩戒”。以往或现今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有些家长特地交待老师:
“你能骂孩子。是对我的孩子更负责!”这是中国家长传统的意识、习惯。对于特 别调皮不服管教的学生,通过一些反话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其收心, 努力学习,有一定的效果。但如何批评惩罚我们认为,用激将法重要的是老师能 真正站在爱学生的立场上,而不是一气之下的泄愤,更不是放弃这个学生。例子 中笔者的好友对其学生的呵斥,就只是一气之下的泄愤,而没有讲究批评的艺术。
不适度的批评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不可否认.还有些老 师常以恨铁不成钢、出发点是为了激发孩子的自尊心、促其上进为借口,但骨子 里暴露出的却是对孩子人格尊严的轻视。
三、消除语言暴力现象的几点建议 在对。语言暴力”受害者和肇事者进行心理透视时。已经提到我们应该采 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了。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也许就是下面两则事例给我们的启 示。
事例1:某校开家长会,有位老师对一位家长说:。你的孩子很不遵守纪 律,上课没能坐定三分钟,你要好好管教他。”这位家长听后很伤心。当她回到 家里时,看到孩子正在等着她。这位孩子知道自己平时表现不够好。所以很想知 道老师对自己母亲说了什么。这时,母亲控制着情绪,很认真地对孩子说:。老 师表扬了你,说你以前上课只能坐定一分钟,现在能坐定三分钟了,并希望你以 后要做得更好。”孩子听后很高兴,也受到很大鼓舞。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特 别早,也很遵守纪律。此后,这位母亲不断地鼓励他,后来这孩子成了一位品学 兼优的好学生。
批评,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但使用它不可简单、粗暴、生 硬。如果需要批评的话。教育者也应该充分考虑批评方式、受批评者的承受能力 与效果。否则。会事与愿违,产生不良后果。教育者在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探讨, 使批评艺术化。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事例2:最近。广东江门新会一些小学,共同推出1O条教师禁用语。1O条 禁用语主要是对教师日常教育学生时,容易说出的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进行归纳。
禁止使用。学校老师纷纷表示。将努力不使用1O条禁用语。
这个事例启示我们。学校教学管理中要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比如可 以采用制定“教师禁语”等措施。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陆续推出了各种形式的“行业忌语”。如医生忌语、法官忌语、从警忌语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语言暴 力”的发生。因此。教育管理部门也要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教师忌语。把此列为 师德考核的重要内容。有三类话应当成为教师的“职业忌语”:一是话题涉及到家 庭、父母时。不可使用“缺少家教”、“有其父必有其子”等带有讽刺或鄙视的语言;
二是不要对孩子的本性妄下结论,诸如“天生就是个蠢才”、。一辈子没有出息” 等;
三是不要对孩子的人格进行侮辱。如“你比猪还笨”、“你简直不是人”、“我 像你这样早就跳楼了”等。
另外,教育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 力、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健全心理辅导机制, 使学生们在心灵受伤时有一个倾诉和治疗的场所。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园地,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教师应致力于塑造学生高 尚人格,着力于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愿我们校园告别“语言暴力”的阴影,愿我 们的孩子们沐浴着爱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