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研究论文】语文教师素质

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研究论文

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素质技能 [论文摘要]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 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 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 度。”这就要求作为育人者的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自由独立的人格、深 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技能等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如何加强教师教育教 学素养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

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就必须在教学和学习上加强提高。新的课程改革对语文 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语文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从容面 对这次严峻的考验。于漪老师说的好“语文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 语文教育发展的如何关键在语文教师自我发展得如何。”也就是说教育质量取决 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决定教师的职业命运。我觉得,一个有进取心的语文教师 应该具备以下四种基本素质:
一、良好的道德素质 关于教育的作用,有人曾形象地这样说: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教育意味 着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俄 国著名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 么人”。教师是学生阅读中的第一本道德书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 响着身边的学生。教师是人才的哺育者。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 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 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作为育人者的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自己会做人、会做事、会合作、 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 楷模,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自由独立的人格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教师出于对领导、权威的信任和崇拜,出于对各种律令 的尊重,出于自己想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甚或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热情,盲目的服从,思想独立与自由的空间在教参、权威、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面愈来愈小。这主要 表现在:按照教参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上搞“一刀切”,试图用一个模子要求,把学 生造成统一标准;
遵照考纲要求,在教学任务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教,忽视学生个 性的发展,教学任务的核心是“唯书”“唯知”,我们的答案只有一个,“雪化了只 能是水”,不可能是春天;
承袭老的教学传统,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注入式教 学独占课堂,单纯向学生灌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支粉笔,从黑板的左上 角一直写到右上角;
盲从新的教改模式,无论什么课型都利用多媒体去循循善诱, 填唯一答案;
强调学生行为互动,不管其是否心动、脑动……..这样的教师,这 样的教学行为,培养的结果必定是:学生的主体人格被异化,个性发展被扭曲, 主动精神被扼杀,创造精神被淹没……..这样的人才如何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如何能承担起迅速并持续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任。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们 认真学习新课标,不难发现:新课程设计的理念“促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 展”;
课程设计的原则“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必修 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为有“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提倡的学 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评价的原则注意“主体多元化”。可见新课标强调:
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要真正完 成这一任务,教师必需要具备自由独立的人格。

三、深厚的文化素养 中学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这对教师 的学科业务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落实中学语文新大纲的要求,教好中学语 文新教材,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的修养,逐步提高教学能力。

打好古诗文的基础。此次中学新大纲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特别重视优秀古 诗文的积累。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生要背诵80篇古诗;
初中语文新大纲要求 初中生背诵古文20篇,古诗50篇。高中语文新大纲要求高中生背诵古文20篇,古 诗50篇。初中语文新大纲规定语文中“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
高中语文 新大纲规定课文中现代作品、古代作品和外国作品的“比例一般可为5:4:1”。

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新大纲对古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中学语文教 师,70%是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相比,古文功底较弱恐怕是多数人的通病。这将 成为我们用好中学语文新大纲新教材的绊脚石。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 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自觉主动补好古文这一课。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初中语文新大纲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 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高中语文新大纲则要求“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又规定“在全部(高 中)课文里文学作品可占60%”。同时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第三、四册,集中进行 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注意发展学生的形 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强调文学教学,是新大纲新教 材的又一重大变化。这同时也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文章鉴赏能力。

做学生听说读写楷模。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读、写、听、说的楷 模。语文教师必须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必须能作文、多作文、作好文。高 中新教材选取文学作品时,选入了卡夫卡的《变形记》、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 鸣》、莱蒙托夫的《祖国》、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人》、海伦・凯勒的《假 如给我三天光明》、阿瑟・密勒的《推销员之死》等;
选取科技文时,选入了杨 振宁的《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里夫金等的《熵的定律》、霍金的 《宇宙的未来》、王磊的《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等,另外还有钱中书、余光中、 朱光潜、宗百华和余秋雨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教师的阅读面和阅读能力的要 求都相当高。

知识面广博、文理兼备。长期以来人们将语文归为文科,因为它是文学性 很强的学科,主要进行现象性思维,故而认为,只要能读、能写便可,对于其它 诸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常识,可以不去理会。其实我认为这种说法欠妥,在语 文教材中,除了那些散文性很强的记叙文外,还有一些有关自然科学的说明文, 如果教师不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那么势必会把错误的信息传给学生,这样又何 以体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况且,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个性化,有时候 他们在某一些方面懂得的比老师还多,不要抱着“他们什么都不懂”的态度去教学, 而应抱着“他们懂得的很多”的态度去和他们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 立威信,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不会陷入枯燥乏味的尴尬局面。

总之,现代语文教师应以“博、大、精、深”作为自己素质提高的奋斗目标, 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 不学无术”。“当前,许多在校教学、教研上卓有成就的语文教师被誉为‘杂家’”, 也说明了一个语文教师应是既专亦博、博学多能的‘通才’。如今,各类全国性的 语文课程教学赛课比赛最后一项就是教师才艺展示,如此看来,社会对教师素质 的要求不只限于“三笔一话”,还要有自己的情趣爱好,更要才艺兼备。四、高超 的教学技能 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技能,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让他们因一 堂优质课脱颖而出,使他们在日常教学中“一白遮百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精巧的语言表达。语文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普 通话要标准、清晰、流利,更重要的是声音还应该具有美感,语言还应精炼传神, 体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且把这种美融入教学的情景中。从声音上发挥语文 教师的个性优势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有时是制作精良的录音带无法比拟的。

扎实的写作能力。读、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最起码的要求,教师的写作 能力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有的教师讲解作文的写作,在理论上头头是 道,但由于自己不会写,所以只能玩“空手道”,对学生的指导只能隔靴搔痒,根 本无法具体和深入。同时,由于自己写作能力不够,经验教训无法总结交流,教 学工作不能及时反思,阻碍了自己向高深层次的发展。

规范的书写技能。汉字是丰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主 要载体。从科学方面看,汉字书写本身就是语文素养和语文习惯的内容。写好字, 是语文学习的范畴;
教好写字,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谭惟翰在《中学生语文教 材教法》一书中说:“写字是作文的基础,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书写的基本功。中 学语文教师不是书法家,但必须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懂得书法的规律,写得一 手工整、规范的好字,包括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从个人角度看,一 手漂亮的字,会使教师魅力无限,激发出学生的亲师之情。

娴熟的电教手段。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花样繁多、功能各异的教学设 备: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等。但由于 某些教师课堂使用不当,引起许多人的非议,但这并非科技本身的过错,错还在 我们使用者,没有注意使用对象、场合,没有把握好时机,没有娴熟的使用技术。

恰当使用电教手段,会使语文课堂色彩纷呈、乐趣无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还应该养成上网的习惯,在网上阅读,获取信息;
在网 上写作,表达思想、与人沟通。足不出户,我们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我们 的内蕴也会借此而丰富起来。

如果说“良好的道德素质”、“自由独立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素养”是一位 语文教师的“玉”内的话,那么“高超的教学技能”便是语文教师的“金”表,它们相 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想只要语文教师把握了以上四点后,在实践教学中施之于行动,融注自 己的个性色彩于其中,那么语文课也就会释放出它应有的光芒。末了,以王安石的诗“不畏浮云遮眼望,只源身在最高层”与广大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