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一: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中的作用 论文导读::组成部分。认识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在 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心理健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 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的联系 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意志、性格等方面的 素质。一方面,两者互为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受教育者心理活动规律为依 据,思想的发展变化受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受教育者的心 理出发,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否则就会陷入盲目的境地。同时,心理教育也 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因为人们在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将 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贯穿其中,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两者相互 影响。任何一种政治思想品质都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成分构成的。心理 成分的健康发展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脱离受 教育者当时的心理需求。同时,思想是心理的调节中枢,是行动的指导,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对人们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一旦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政治观形成,它就对一个人的整个个性品质起导向作用,促进和提高其心 理健康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关系密切,同属于意识范畴,都是以人脑为 器官,以客观现实为源泉,以实践活动为桥梁,以感知为基础的。思想活动是心 理活动的高级形式,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制约。

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思想对心理起决定作用,心理对思想有反作 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许多思想问题的背 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有些看起来是思想道德问题,究其根源实质却是心理障 碍所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而只有从心理入手,才 能掌握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而心理教育能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使人们的心理素质得以提升, 思想积极向上。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因为如此,某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来 解决,某些思想问题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改变。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结合是时代对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一22岁之间,正处于青年期。这一时 期是人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个性品质形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最 高峰,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求知欲最强烈、接受新事物最快的黄金时期。由于 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网络迅猛发展,人与人 之间交流的减少,人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心理不平衡加剧。而当代中国大学生大 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 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极易出现情 绪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疏导和调节。在对大学生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很多,它贯穿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 程中,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转型和我国当代大学生大多 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培养大学生对生活的现实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实现的矛盾。

大学生往往对人生怀有美好的憧憬,对未来踌躇满志。但一接触现实却发现并非 想象的那么美好时,就容易产生不客观、不正确的判断,从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表现为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缺乏生活热情和积极性、猜疑他人、孤独忧郁、生 硬固执等状况。因此,培养大学生对杜会对生活的现实的、科学的态度就成为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第二、培养大学生耐挫折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我国,能考人 大学的学生,往往在中学时期都是学习尖子。但进人大学后,却发现自己在班里 非常一般。有的虽然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总是在中下水平。对他们来说,这是 很难受的。进人大学的新环境后,远离父母、家乡,教学方式、生活环境等都不 同于中学,于是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一些病态反应:对战胜困难毫无信心、心慌 失眠、多虑、有的沉默寡言、有的破罐破摔,甚至有的寻死觅活、自杀轻生。从 调查情况看,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受挫心理的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应 该把提高学生的耐挫折能力作为对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 要内容。

第三、培养大学生的顽强意志,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代大学 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为掌上明珠,考上大学以后更是家中的皇帝。一些不良的 家庭教育使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如过分依赖、受不得刺激、经不起挫折、不 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一点不顺心就觉得天要塌下来、意志薄弱,承受力差、 一遇到问题就无所适从,容易产生挫折感。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将“勇敢”作为君子“三道”之一。在对 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勇者不惧”、一 往无前的顽强意志,使他们能在即将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增 强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 1.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

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国家、社会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和发展,帮助人们 正确认识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远大理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其教育方式 一般是主动介入,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自上而下,强制灌输,受教育者往往缺 少平等和尊重体验,有被命令感和被迫服从感。心理健康教育则着眼于个体的成 长与发展,帮助受教育者认识自我,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使受教育者学会处理 个人与自身、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教育方式一般是 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采取个别交谈和咨询的方式,帮 助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构建健康的心理世界。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势必要在思想 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相似的角色之间具 有更大的吸引力,更容易互相影响。高校学生都是成年人,心理和生理都已成熟,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平等和尊重的交流方式。如果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座谈方 式代替报告方式,以谈心方式代替训导方式,学生们就会因“角色相似”而把教育 者当作知心人,并乐意接受其教育。

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过去单一“说教者” 角度和立场转变为兼顾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角度和立场,尽快站在学生的角 度,尊重、理解、同情学生,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迷茫、误解和不正确的观点 采取谅解和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价值的权利,以 减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服从。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要对学生的价值观无 原则的接纳和包容,当学生的价值观明显违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 时候,当学生做出一个可能给社会、他人或其本人造成严重损失和危害的价值选 择的时候,教育者就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干预,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对其持续进行影响,使其思想向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 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水乳交融,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发挥其应 有的作用。

2.实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在形式和 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有时面对同一客观事实,不同的主体可能会有不同 的心理反应,但以下三方面的规律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所共同存在的:第一、客 观刺激事件会导致主观心理反应;第二、负性刺激事件会导致负性心理反应;第三、 良性刺激事件会导致良性心理反应。所以说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在本质上是和实 际问题密切相连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从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支配其行为 的思想动机,再从思想动机分析产生该思想动机的客观外界条件,然后去创造和 改变客观外界环境,使之具有产生好的思想动机的外界条件,从而促使人形成良 好的思想动机。因此,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为解决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基础。对 大学生而言,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学习困难、就业困难、社会交往困难、 贫困生生活困难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容易使人产生紧张、焦虑、自卑、无 价值感、社交恐惧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长久不能摆脱,就会影响他们业已 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决这些心理和思想问题:一是要引导受教育者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有一个正确认知;二是要把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很好地结合在一 起。现实问题解决了,就会缓解压力,稳定情绪,化解矛盾,使学生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国家。因此,在高校的 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坚持解决心理、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一 方面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困难和问题,尽量用宽 容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教育者要想方设法解决学生最关 心的现实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强势作用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