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部效应存在的问题 [浅析当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1.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缺乏多样性
当今的国际贸易规模、方式都向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发展,虽然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贸易融资方式日益繁多,也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试新的贸易融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基本上仍然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品种少,且功能单一。
2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在不同性质的银行中分配不平衡
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融通的银行其一为各商业银行,其二为政策性银行。相比而言,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雄厚,但他们做的多为期限短、流动性强、金额小的贸易融资;而对于政策性银行,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风险由国家来承担,就可以做那些中长期的贸易融资。因此,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来源出现了结构性不平衡。
3.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中国论文发表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贯得到大量、全面的资金支持,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政策性银行都倾向于将融资对象定位于大中型企业。而目前我国非国有企业即三资企业、外资企业、外贸私营企业却只能得到很少一部分的贸易融资,这与它们的迅速发展和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所占比例的不断提高的现状不相适应。
4.办理融资的手续烦琐,融资条件较为苛刻
在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中,企业申请的程序复杂、手续烦琐,相应的办理条件也有很多的限制,如办理手续期限太长、效率较低等,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使得企业产生畏难情绪,很多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就在这种环境中给打消了。
5.缺少有效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
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涉及的风险较为复杂,但它们是可以预测和防范的,然而科学有效的预测方法和防范措施时并没有在企业中得到具体的应用。如对于信用风险,仍使用传统的、无针对性的5C法,没有考虑到国际贸易融资的新特点和有别于一般贷款的形势;就国家风险来讲,其评估和预测的方法也不是十分的科学。
6.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易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发生法律纠纷
国际贸易融资由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然而在我国,却存在着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不相协调甚至是相冲突的情况,违规操作的事件时有发生,法律纠纷不断。
二、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1.银行对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
(1)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缺乏了解,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性普遍认识较为肤浅,表现为两种倾向:①错误地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不需要动用实际资金,只需借出单据或开出信用证就可以从客户赚取手续费和融资利息,是零风险业务,这直接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信用证垫款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②当出现问题后,又认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很大,采取的措施又导致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比一般贷款难,审批时间长,制约了该业务的发展。 中国论文发表
(2)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本币业务,国际业务的比重相对较少,在机构、人才、客户方面均不占优势,以至于使大部分人认为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国际贸易融资,还不如集中精力抓好本币业务。另外,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贸易融资业务在整个信贷资产中的数量少,作用不大,从而导致银行在这其间埋下很多的风险隐患。
(3)在思想认识上也不到位。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是金融业中最早与国际惯例开始接轨的业务之一,也是最有可能走向国际化的领域的业务。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了较快的发展,但我们的观念、认识和做法与国外同行业尚有差距。2.银行从业人员及企业外贸业务人员的素质整体不高
银行缺乏创造和应用创新产品的高素质人员。根据对金融创新的不同作用,银行从业人员可分为决策人员、一般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决策人员的作用是对提出的一项创新建议进行立项与否的决定。这就要求决策人员要具有发展的眼光,可预见市场的未来趋势。一般业务人员的作用是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现有的产品和服务的缺陷,针对问题提出建议。这就要求一般业务人员要了解各项金融政策、知识全面、有对日常工作中迸发的灵感加工为项目可行性分析的能力。开发人员的作用是对创新建议进行技术开发,形成方便可用的市场产品。这就要求开发人员既要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又要有较多的金融知识,才能较好的将这二者结合,开发出方便可用的创新产品。而目前一些银行人员对银行的各种金融工具、融资手段的用途、利弊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对风险的准确判断与把握了。银行人员水平不高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难度加大,使得银行“惜贷”现象增加,也造成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在综合运用方面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
企业外贸人员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外贸企业缺乏熟悉国际金融及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的人才,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需要,相关专业知识不足,很多企业对国际保理、出口信用保险等新型的贸易融资工具不了解,也没有意识到通过国际贸易融资、采用更加灵活的国际结算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开拓能力。
3.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制度建设与国际相比相对滞后
我国从事国际贸易融资的时间相对较短,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金融和商业票据、货权、货物、担保、信托等时,要求法律对上述各种行为的责权要有具体的规定,但相关的立法对上述方面缺乏非常明确的规范。
三、解决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在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1.银行应提供优质服务,培育良好的国际贸易融资“软环境” 银行要进行技术创新,适时推出品种多样的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的特色服务,明确企业授信支持和审查标准,并且重点推出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物流产品质押为授信条件,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企业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银行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企业担保难问题。
制定优惠政策,明确工作目标,营造良好的吸引人才的软环境。为人才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要观念和体制先行融入,加快体制和机制接轨,培育融资的“软环境”。这种“软环境”是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都能很好地协作,三方都可以相互制衡,并且能在现有的条件下达到一种对融资相对宽松的环境,三方信任的加强都有利于贸易融资的顺利进行。
2.银企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手段 中国论文发表
银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银行和企业联动,共同努力。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把银行信贷方面的一些最新政策及时告知相关企业,并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内部的系统做到实时与银行的系统进行有效的互通,达到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程度,在贸易融资的很多细节方面也可以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防范融资业务风险的对策,各方的信息则会通过系统传达给对方,做到时时更新,使合作顺利进行,使融资的方式和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企业要充分利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和其他规避风险的途径,我国大部分进出口企业由于无力进行客户资信的调查,更需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来化解风险。要很好地研究国家出口信贷政策及相关机构的运作情况,对D/P, D/A, O/A业务通过投保出口信用险来化解风险。通过改变结算方式、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企业可以在成本不变甚至降低的情况下,不仅可以获得类似与信用证的风险保障和融资便利,更能简化手续、降低管理费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收益水平,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宏伟目标。
3.银企要集中贸易融资人才优势,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要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要抓好岗位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道德修养;强化风险意识,不断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识伪、防伪能力,努力防范和化解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银行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融资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银行首先要制定符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客户评价标准,选择从事国际贸易时间较长、信用好的客户;其次要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从而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中国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