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对生产设备的动态管理|计算机课程

何 磊 宿州技师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文章摘要】

该文摘要针对当前生产设备停机损失、维修等现状进行分析后,研讨了相关的对策和措施,重点分析了数据采集、资金管理等问题,并对动态管理的效果进行预测。

【关键词】

计算机;设备管理;动态管理;数据采集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设备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对设备的管理技术要求更加严格,针对目前设备停机损失大,修理不易等特点,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已走进企业,它使设备管理摆脱了传统的手工统计,汇总等繁琐工作。对此,我尝试了采用微机技术对我厂设备实行动态管理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动态管理是在静态管理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以可维修性为目标合理建立微机测试点,反映管理对象变化状态的特征,健全设备微机档案,形成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动态管理的信息系统。

1 现状分析

本单位有400 多台主要生产设备,大多数设备役龄老,进入故障多发期,维修工作繁重,具体表现在:①设备出现故障、诊断、 修理时间长,停机损失大;②维修力量不足,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维修工作要求;③劳动组织管理落后,分工过细,队伍庞大但不精干,维修效率低;④体现高新技术的设备维修困难,影响其效能的发挥。

根据上述情况,我认为采用计算机辅助设备动态管理必须先从维修管理入手, 建立“设备技术状况维修管理系统”来改变传统的维修管理方式。同时,可对生产设备,实行动态监控。

2 对策和措施

2.1 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设计思想

2.1.1 系统的管理对象是指主要生产设备,他们对企业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1.2 系统应反映这些设备的主要动态数据和信息,比如: 运转台时、完好状态、故障病历、修理、润滑等。

2.1.3 系统应能利用上述信息自动编制每月的维修计划。

2.2 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2.2.1 建立“设备技术状况卡”实行一机一卡,有具体车间的设备员负责落实

2.2.2 由车间设备员及时收集设备技术状况卡,将使用状况、故障修理、运转台时、完好登记等信息汇总入卡,按月上报设备科,而后输入微机处理。

2.2.3 微机根据输入的信息,分析处理、计算、编制好下月维修计划和大修计划,下达车间(有生产科统一安排)

2.2.4 车间设备员应按维修计划负责实施并将结果合并台账、反馈回设备科以便微机存档。

2.2.5 建立设备技术状况维修管理信息流程图。

2.3 原数据库新增数据项的内容

2.3.1 技术状况:记录设备现有技术状况、故障病历。

2.3.2 维修情况:记录设备历次修理情况、日期。

2.3.3 设备完好等级:(分为A.B.C.D.E五个等级)A.B.C为完好设备, D.E为不完好设备,这样能较全面地反映设备状况,便于微机能根据设备完好程度编制维修计划。

A级:新投产设备(金切设备使用不满4年,专机和锻压设备不满3年)各项精度达到出厂的工艺要求为标准。

B级:主要精度符合出厂的工艺要求,符合完好标准中的主要项目,大修设备使用不满2年的。

C级:虽能满足工艺要求,但有1-2项次要精度达不到出厂或设计要求,完好标准中有1-2项次要项目达不到要求。

D 级:有1—2 项主要精度达不到出厂工艺或设计要求,有1—2 项主要完好标准达不到要求,也达不到工艺要求。

E 级:有2 项以上主要精度达不到出厂或设计要求,有2 项以上主要标准达不到要求,并无法达到工艺要求。

⑷设备运转分类(分a、b、c、d、e 五类) a 类:三班制运转,日开动台时20 小时以上。 b 类:二班制运转,日开动台时13 小时以上。 c 类:单班制运转,日开动台时6.5 小时以上。d 类:日开动台时不足6.5 小时。e 类:封存,大修理及闲置设备。

3 微机系统计算数据的采集(以各机床电机振动值为主要参数确定其病历)

系统的数据采集。根据本单位设备状况和产品加工特点制定各类设备的电机振动值,这也是设备维修诊断工作的关键,为此,我利用可维修测试点先后对单位的主要生产设备的砂轮电机、砂轮轴、电主轴、工件电机、工件轴等进行诊断测试,收集了几千个原始数据,采用概率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其概率统计方法的条件:

(1) 同一类机床振动频率相近;

(2) 数量较多(我们定为20 台);

(3) 生产线上正在运行的空负荷机床。

4 数据采集后的执行问题

4.1 系统软件完成后,我们组织车间设备员对单位主要生产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根据设备修理档案、故障请修单、精度完好情况普查表、设备点检表等,将设备技术状况、故障病历、修理情况、完好等级、运转类别等汇总到“设备技术状况卡”输入微机,处理、打印维修计划。

4.2 维修计划在每月3日的设备例会上下达给各车间。

4.3 车间设备员将1个月维修管理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记录在“设备技术状况卡”内,并和本月维修计划完成情况一起反馈给设备科。

4.4 若本期维修计划有一台设备未完成,微机则将这台设备放在下期维修计划中,这样维修计划管理形成闭环,加强了设备的维修工作。

5 对维修备件的可控管理,加快资金周转

为了有效地压缩备件库储备资金,提高经济效益,我对备件的档案输入微机使之与设备维修计划联网,取得明显效果。

5.1 基本原理

备件分为两大类,一是设备大中修的更换件,二是日常运行消耗件(含一保定期更换件)

大中修更换件,此类件不换不行,备多又积压资金,这样需要大中修更换计划表,提前一个采购周期,当大中修更换计划表输入微机后,与库存台帐核对,没有的项目或库存不足项目,微机迅速汇总打印出大中修更换件采购计划。

运行消耗中这类备件品种和消耗量较多,但所占库存资金比例少,备用的的品种和数量不足要影响生产,对此,我编制出这类备件每个品种的最高储备定额,最低储备定额和订货点储备定额,输入计算机存档,当库存数达到订货点的储备定额时,微机便打印出该品种的采购计划, 其采购量=Q max-Qmin.

5.2 储备周期的调整

过去备件储备周期为一年,每年的年终将下一年度的备件计划报出,下一年订货采购,造成资金周转缓慢, 根据以往的订货到货时间统计,一般1-4 个月。我们把这个储备恢复周期由一年改为三个月,即由一年采购一次改为4 次,采购差旅费增加不多(省内机床备件总库或徐州的华东一级站采购)但备件的库存量却减少3-4 成,其所占库存资金可大大压缩,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6 效果

6.1 设备技术状态维修管理系统运行以来,改变了传统设备管理的模式,通过计算机可以详细了解和掌握设备实际运行中所产生的信息。

6.2 计算机通过输入的信息,使维修计划的编制实现自动化,不仅缩短了维修计划的编制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维修计划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6.3 全厂的故障停机率由去年的1.53% 降至今年的1.05%。

6.4 备件储备资金一年可抽出18 万元左右用于流动资金周转,活跃了一定的生产后劲。

6.5 在设备完好等级和运转使用类别的划分上,突破了设备管理的传统模式, 结合计算机管理的特点,为我厂进入计算机动态管理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芳, 赵光辉. 基于GIS 的配网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J]. 河南科技. 2009(05)

[2] 范国平. 结合IT 的设备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19)

【作者简介】

何磊,男,1965 年11 月出生,现为安徽省宿州技师学院机电专业课教师,助理工程师职称、二级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与教研。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