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综述文献

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领域156篇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和 概括,总结并评述了近年来地方文献研究的重点以及理论研究和业务工作研究的 内容,同时对未来地方文献研究进行了展望。

地方文献是一种比较全面地反映地方自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 情况的文献资源。地方文献研究包括地方文献理论研究和地方文献业务工作研究 两部分。从1949年到1989年,有关地方文献研究的论文总量为105篇[1];
笔者查 阅从1990年到1995年间国内四十余种期刊,统计出近年来地方文献研究论文总量 为156篇[2],超过了前四十年总和,这些文章对地方文献工作近年来的新情况, 新经验作了总结,也提出了我们今后工作中必须在理论和业务上重视和加强的新 问题,为我们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作了很好的指引。

1 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概述 1. 1地方文献研究重点 地方文献研究重点从重视实际工作和重视文献收集、整理转为理论研究和 开发利用研究占主要,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和“藏用兼重”的观点。近年来(1990 一1995年)地方文献理论研究文章共有20篇,开发、利用方面的文章为23篇,相 比于前四十年的8篇和9篇[3]都有很大增加。这是地方文献理论研究的加强和实 际业务工作不断深入的结果。

在地方文献的研究中,以地方志文献研究最为突出,近年来地方志研究论 文共28篇。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志文献总量为各类文献之首。以1949.10-1992. 12时间段为例,全国公开出版发行和内部印发的地方志及专业志共9,500余种[4] (其中不包括台湾省的数字),这极大丰富了地方文献的收藏内容;
而新方志随 “盛世修志”的热潮不断涌现,我国历代所修志又保存较多,从数量优势上保证了 新、旧志的研究。

同时,地方志研究随专业刊物《中国地方志》的创办和方志学的产生和发 展更为火热。这一时期,地方志研究涉及领域宽泛,包括地方志收藏、检索、利 用、地方志工作现代技术应用,地方志编纂以及地方志事业等,既有专论性文章, 又有总论性文章。比较突出的有中科院图书馆集体撰写的《稀见中国地方志的文 献价值》,黄晓芹、邓小川的《中国地方志工具书及方志文献检索》,张振中《也谈地方志》,周迅《服务当代 有益后世——新中国的地方志事业》等。

除对地方志研究外,其它各类地方文献的研究也得到了加强。尤小明的《发 挥音像制品优势 充实广西地方文献》一文对音像制品类地方文献提出了重视。

杨锐明《试论家谱的特征与搜集利用》,朱积孝的《说谱录》,李凤棠的《地图 的基本特征及其著录问题》等涉及了谱录、地图等文献类型。随着实际工作中利 用的需要和开发的深入,各类地方文献研究得到重视和加强是必然的。

近年来还出现了对我国地方文献研究和工作各阶段各时期进行总结的总 论性文章。如刘子明、赵善桂《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刘子明《新 中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和思考》,桔佩瑜《浅谈地方文献——新时期公共图书 馆业务工作思考之一》,张武耕《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发展概述》等。

1.2地方文献理论研究 首先,在地方文献基础理论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产生了争鸣。在地方 文献的概念及特点方面存在争议。黄友铎定义地方文献为“反映人类群体在某一 地区的社会状况和意识形态的活动方式的记录以及在内容上反映该地区政治、经 济、文化等的精神产品”,[5]强调了地域性、资料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陶晖在其 硕士毕业论文《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开发利用研究》中则比较趋同于地域性和资料 性这两点;
骆伟在《试论地方文献的特点》一文中提出了“区域性、时代性、民 族性、广泛性、翔实性”五大特点;
柯平随后在《论地方文献的特征及划分》一 文中提出了“本质特征是地域性和资料性”这一观点。在地区性资料性这两点上是 广泛认同的,而其它特点仍有争议。

在地方文献的范围划分上,陶晖在其论文中提出的“内容上的地域性”[6] 作为划分标准,理论上是科学的,然而实际中仍需详细界定。易雪梅、吴喜峰在 《地方文献刍议》中进一步对地域性作了阐述,含有“行政与自然划分”的区域范 围标准。更多的文章则结合业务工作特别强调对内容上反映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 和艺术作品的重视。此外,地方文献中地方人物著述,地方出版物等也被要求反 映地方内容才收。

地方文献的类型划分方面。柯平提出了“内容划分不应作为地方文献划分 的主要标准”[7]这一观点,以形式划分为主要标准,以内容划分为次要标准。陶 晖也提出了“以知识性内容,内容载体,以及两者结合的记录手段构成的要素决 定地方文献划分的不同标准”[8].在类型划分上更深入了。其次,对地方文献事业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柯平在《试论我国地方文献 事业的几个问题》中对地方文献事业形成的依据,即“社会化、目标化、系统化” 进行分析,对地方文献事业构造原理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我国地方文献的建设道 路提出了很有特色的看法。

第三,地方文献理论研究专门人才出现。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现为信 息管理系)招收了“地方文献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相近专 业方向的研究生撰写了地方文献研究方面的论文,如张晓华《近现代安徽地方文 献研究》,黄鹤凌《当代湖北地方文献研究》等。

1.3地方文献业务研究 近年来,地方文献的收藏、整理仍是重头,1990~1995年,这方面的文章 共有51篇。其中大多数是论文作者对自己多年从事实际工作、采访、收集、整理、 保存等经验的总结,或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上的进一步探讨,包括对收藏整理的 特点、原则进行的初步探讨,如张勤《简论市县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等 文章,还有对地方文献的采访收集方式,途径以及收藏的范围、价值进行的。总 结、重点是对地方文献收集方法的讨论,如朱积孝《谈谈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 和保管》,盂银贤《地方文献收藏初探》,单国玲《浅谈我国地方文献的收集、 开发和利用》,裴文翰《浅说图书馆地方文献发掘整理的理论及其重要意义》等;

再者是对现代地方文献搜集、整理的重视,杨锐明在《浅谈现代地方文献的搜集、 整理》中提出要重视“现代地方人物著述和现代地方出版物的搜集和整理”,针对 现代地方文献分散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兼顾类型多、品种杂,提出了一些实用性 强的措施。

另外,1990 ~1995年间对地方文献的利用、开发进行讨论的文章共23篇, 文献的功用日渐受到重视。大部分文章介绍了作者实际工作情况,工作中采取的 措施和工作经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陈光窑《黔西南州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之 我见》,王才《提高县馆文献利用率的途径》,李诚《地方文献专题信息服务》, 包和平《也谈地方文献情报资源的开发》,王晋卿《地方文献整序研究)等。

2 未来地方文献研究之展望 2. 1地方文献研究之不足 近年来地方文献研究一方面有长足进展,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方文献研究队伍分散,学术上缺乏必要的交流和研讨。地方文献研究自 发性强,出于教学需要或具体工作的临时要求,研究队伍稳定性差,进行合作研 究的条件不理想。研究者的实际工作地点,研究领域分散,全国范围内又缺乏地 方文献的协调组织机构,学术交流研讨不易进行。六年中合著文献仅8篇,研讨 会论文和地方性协调工作的论文仅3篇。另外,地方文献研究吸收各种研究成果 方面做得不够,论文自引率和他引率都很低;
论文引文的论著为多,期刊论文较 少,外文文献则更少,导致研究缺乏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争鸣。

研究内容的结构失衡明显。虽然论文数是较前四十年有较大增加,但是研 究广度和深度的论文所占比例大小。从宏观而言,研究方向和研究趋势方面的论 文极为缺乏,这类指导性文献的缺乏导致了地方文献研究论文内容单一的不合理 循环;
基础理论研究仍然很冷,缺乏对地方文献整体和宏观的把握,对各类文献 的总体工作和地方文献事业研究缺乏。就微观而言,各类型地方文献研究失衡, 非书资料中视听文献,光盘文献等新类型文献研究少;
对现当代地方文献的搜集、 开发和利用仍然没有很重视。

地方文献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地方文献工作中关于新 技术的应用研究少,在将电子计算机、通讯、缩微技术和光盘贮存、检索以及利 用网络相结合这一工作途径上我们的研究非常缺乏,理论的研究跟不上实际需要。

缺乏对地方文献用户的信息需求研究和开发利用效果的反馈研究,加重了地方文 献工作和实际需求的脱节。主要是对用户需求了解不够,导致开发的盲目性和工 作低效率,投资效益不好;
缺少对用户跟踪调查和利用反馈研究,无法准确细致 评估工作成效,改进工作,导致地方文献业务工作停滞。第三是地方文献的检索 和报道体系研究少。我国地方文献书目以手工编制为主,各种类型文献宣传、报 道,检索体系不健全,研究论文少。除了对地方文献知识单元揭示的现代化检索 工具缺乏外。各单位、各部门的开发研究分散,成果推广不力也是一大缺陷。1990 年湖北省馆研究的“湖北省地方志全文计算机检索系统”虽已通过了有关部门的 鉴定,但其应用、推广仍有后期工作。

2. 2地方文献研究世纪末之方向 通过阅读近年来有关地方文献论文,笔者认为地方文献研究在世纪末会有 以下发展:重视地方文献学学科建设。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加强地方文献基础理 论研究,确定地方文献领域中一系列学科概念范畴和基本术语,以及学科的研究 对象、研究范围,讨论学科性质、评估学科地位;
进一步完善地方文献研究体系, 拓宽研究的宽度和加深深度;
广泛吸收国外地方文献研究成果,综合评价国内研 究水平,认清本学科发展态势。

加强学术交流机构建设。在目前条件下,尽可能建立起地方文献研究的全 国性协调组织,可归属中国图书馆学会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将国内现有各省、市 地方性地方文献工作机构协调组织,形成地方文献工作网络,制订地方文献发展 规划,协调地方文献研究;
在发展中根据长远利益和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指导 地方文献研究和业务工作;
组织地方文献研究和业务交流活动,促进理论和实务 共同发展等。同时,还可借鉴国外建设经验来建立某些专类地方文献研究机构, 扶持并指导其工作。

地方文献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地方文献研究从工作经验型向理论指导型转化。加强理论研究对实际 工作的指导功能,要求理论研究者多深入实际,务实求真,业务工作者多思考, 互相交流。加强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体系研究。引导地方文献业务研究和业务工 作走向深化和完善。

重视地方文献的开发研究。加大力度对知识单元型地方文献的开发,不断 拓展对地方文献多层次、全方位地报道,揭示,走联合开发,网络化开发之路。

加强对现当代地方文献各领域的系列研究,形成开发产品,发挥其现实功效,注 重开发成果形式的多样化和适应性。

重点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在地方文献工作的各环节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和 推广,在实践中对现代化工作问题进行探讨,而非纸上谈兵或退避畏难,以此来 提高地方文献工作的质量、速度和效率、收益,使地方文献工作和信息化进程更 快地与社会合拍。

重视用户培训。在培养用户开发利用意识的同时,培育用户 独立检索、利用能力。所以采取普通用户和特定用户不同的培训方式,以拓宽地 方文献工作服务范围,提高服务的“含金量”。

主动进行用户需求研究。根据国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结合 本地实际,引导并规范地方社会需求,使地方文献工作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 行之路,主要通过细化需求研究,采取个案服务和跟踪预测服务等工作方式。加强地方文献专业队伍的建设。当前需要的地方文献工作者除了精深的专 业知识外,外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加强地方文献研究队伍中高 学历,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培养,并在实际中摸索一套实用的培养 方案;
加强对实际工作者的业务教育和进修再教育,使之制度化。同时。要大力 加强地方文献理论研究者和业务队伍的交流,共同推动学科发展。

注释 1刘子明,赵善桂. 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图书情报论坛, 1994.(3) 2 数字来源.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资料室暨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以下资 料统计所得,以后数字未注明者均同。

1990~199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系资料室编《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题录》 1992~1993年中国社科院文献中心《中国社科文献题录》 1990~1995.8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 1995年全年各主要图书馆学专业期刊 3 同1 4 全国地方文献工作协作组编,中国新方志目录、前言, 北京:书目文 献出版社.1993 5 黄友锋 论地方文献 图书馆员,1992.157 6 陶晖 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开发利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图 书情报学院资料室藏,1991.5 7 柯平 论地方文献的特征及其划分 图书情报论坛, 1990,(4) 8 同5